只有一颗不肯媚俗的心,才能对抗这越发不美好的世界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牡丹亭皂罗袍》
那是抗战胜利后第二年梅兰芳回国的首次公演。舞台上,梅兰芳所扮的杜丽娘婉丽妩媚、一唱三叹。舞台下,年仅十岁的白先勇听得如痴如醉。尚在年幼的他并不懂戏,却被幽婉的音乐和唱腔打动。以至于多年后,只要一听到这段音乐的笙箫管笛悠然扬起,白先勇还是会情不自禁地怦然心动。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白先勇与昆曲的关系,就如同《牡丹亭》中的词句一般,从年幼时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长大后的白先勇,提笔写文,旅居美国,写有《台北人》、《纽约客》、《孽子》、《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等杰出的文学作品,被誉为“当代中国小说奇才”。连三毛都说自己是看着白先勇的小说长大的。
但就是这样一位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绕不过去的巨匠,在2000年后却鲜有作品问世。这些年,他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昆曲上。

一个作家不务正业去推广昆曲,这本身就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连他自己都说:“我不是昆曲界的人,昆曲界的兴衰其实跟我本身没有关系,我是以写作为主,人家对我的衡量是我的作品,不是我的昆曲成败。”
但是白先勇还是选择让自己与昆曲联系在了一起,甚至自称为“昆曲义工”。虽然直到今天为止,白先勇仍然没有学过这种舞台戏。但也许是在年幼时的惊鸿一瞥,这个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已经深入他的骨血,割舍不掉。
所以他一直怀抱着一种执念,而这股劲儿从儿时开始,到写下小说《游园惊梦》,再到古稀之年仍然殚精竭虑为昆曲付出一切时便一直都在。

“我纯粹是着急,一个这么了不得的艺术衰落下去了,怎么办?”这个问题白先勇大概问过自己无数遍,也引起了我们的思索。很多人说这一代年轻人是迷茫的一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对属于自己文化的归属感越来越弱。
当我们旧的传统被西方的强势文化冲击得被掩盖了,使得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传统美学失去了信心,那么我们的文化认同在哪儿?昆曲这么美,这么一个文学、戏剧、音乐、美术、舞蹈之美兼容并包的剧种,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看不到?当传统文化在不断衰落的时候,中国要用什么样的文化去对待世界?
这一连串叩问,不知道会将多少人问得哑口无言,也不知道会引起多少无知无觉人的羞愧与反思。但是白先勇深知,一个国家的文化如果想要走出去,首先要在自己人、尤其是可以将文化继续传承下去的年轻人那里找到认同。
山不过来,我便过去。2001年,昆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白先勇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于是站出来振臂一呼,幸而得到了很多艺术家、热心人士积极响应,开始联手打造青春版《牡丹亭》,意图为年轻人接触昆曲艺术开辟一条新道路。

青春版《牡丹亭》全部由年轻演员担纲。为了排好《牡丹亭》,白先勇亲自上门去请最专业的昆曲老师手把手教授这些青年演员;由于经费不足,冬天里演员们只能挤在没有暖气的地方排练,所以他放下“名作家”身段,“支光所有人情支票”去奔波去筹款,10年来共筹到3000万元人民币。他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将绝美精彩的演出免费带到各大高校,带到年轻人中。
昆曲能打动人心之处,一个是情,一个是美。《牡丹亭》里展现的是真的男女爱情,不是普通的,情是一切生命的原动力。昆曲之美,美在写意,美在虚幻。比如扇子一挥,便是姹紫嫣红。其美感不可言说,却有一种直达人心的力量,它可以超越文化阻隔、语言阻隔,白先勇相信年轻人能够从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无关争议,青春版《牡丹亭》一出世,就其“普及与爱护昆曲”的初衷而言,本身就已经是成功的,它将无数“与曲隔绝”的大学生拉进了充满诗意与美的文化意境中来,甚至成为一些年轻人入昆曲之门的引领者。
有位北大学生说:世界上分两种人,一种是看过《牡丹亭》的人,一种是没有看过的。还有大学生说:宁愿醉死在《牡丹亭》中,永远不要醒过来。还有媒体称,青春版《牡丹亭》让昆曲观众的平均年龄下降了30岁。

从台湾到香港,从苏州到北京,从武汉到兰州,再从英国到美国,白先勇带着青春版《牡丹亭》走遍了中国,走出了国门。白先勇说,他们还要去欧洲、澳大利亚,去世界的各个闪亮舞台,让更多年轻人看到昆曲的美。
本应处在一个应该颐养天年的年纪,白先勇却坚持不辞辛劳跑去世界的不同地方演讲推广昆曲。在这个过程中,白先勇也曾有过气馁与不甘。
2006年,《牡丹亭》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演出之后的几个月内,该校东亚研究所就和音乐系一起开设了昆曲课程。对此,白先勇的心情很复杂:“为什么出去演出一次,他们就知道昆曲是美的,立刻主动开课去研究?而在昆曲自己的国度,我却要一遍一遍去演讲去介绍,反复告诉你它是美的呢?”
但文化传承本就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白先勇也明白这件事吃力不讨好,因为根本就不知道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可是他仍然抱着愚公移山的精神,不遗余力地做着这件事,“光是《牡丹亭》一个不够啊,光是白先勇一个人出来做不够啊,应该很多人出来做这个事。”白先勇一直在用一颗不肯媚俗的心,来对抗这越发不美好的世界。
不务正业了这么多年,白先勇计划着在合适的时间点从昆曲退休,回归到作家这个本行中。他呕心沥血所为昆曲付出的一切,无外乎是想在他退休的时候,可以欣喜地看见有无数继任者涌现出来,将这个宝贵文化继续传承下去罢了。
本文首发于新经典旗下看见一个人公众号 编辑 Ms Oh
文章素材来自于 《我们这个时代的怕和爱》及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