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普通,但是我依旧觉得他很厉害
我是个00后,但我妈生了俩。因此我有个与独生子女不一样童年。
不过在十岁之前我都过着像独生子的生活,自从我哥上了初中莫名变乖,我才有了一种“家庭优胜劣汰”的感觉。

如果要讲我哥这个假想敌,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和他的默契。
这种默契就好比:
我:走出去打篮球。
哥:走。
路上我排篮球,边走边排的时候,他一个眼神,我就乖乖把球收起来。
其实我一直觉得这个和夫妻相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因为夫妻之所以像夫妻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培养了默契。
我和我哥也是如此。

我最怀念的是小时候和他一起玩,那时候还不觉得男女有别,也没有自己的坚持和认真。吵架之后最多睡一觉就会和好,有开始讨论什么好吃,什么好玩。
我:我先洗脚!
哥:我先坐下来的。
我:我先看见的。
哥:哼。
冰点中……
我:水要冷了。
我哥就默默端来了板凳——一起泡脚吧!
然后,就和好了。
而长大,好像是一种必须带着铸就了差异的使命,像赤道一样。南极和北极都有一个极字,但终是不同,因为一个是不仅是自转轴的最南端还是一个大洲,另一个只是自转轴的最北端而已,仅此而已。

最开始我觉得无所谓,只是这后来终究发生了质的变化。
我虽然一直觉得选理科才好,因为文科生很笨,但是当我真的开始懂得品读的时候,我觉得理科生才是世界上最悲哀的人,他们居然连小确幸都做不到。
知道后来我再长大一点点,再看过更多的书,我开始明白:
理科,就和物理一样,他们带着粗犷,但同时有着胸膛,里面容下了世间百态,却容不下细沙和尘灰,不为什么。
理科,就和语文一样,文学总包含了万千百态,揭露了很多,也说明着一切,从宏观到微观都可以说,只是我们喜欢咬文嚼字。
现在我们在一起总会吵架,他有时候也挑刺,有时候我也会惹怒他,不过更多是因为我真的年少轻狂,也因为我们终究有着自己喜欢的东西最厉害的坚持。
他曾经说:学文科的人很笨。
我承认自己接受能力没有他好,但是我也会顶一句:文科带来的是……
直至现在,意见依旧无法统一。
现在的他也很厉害,在他们学校理科可以排前几,但是我希望自己也可以努力一点,这样至少可以不辜负自己走了那么多路,挤了那么多公交。
如果说有一天我有勇气可以对他说一句类似于“老爸,我喜欢你”这样的肉麻话,我大概会讲:谢谢你,在我的青春里一直以俯视者的样子鄙视着我,虽然现在的你在人群里依旧普通,却是我一直的英雄。
虽然最后我们从赤道沿着反方向,一个坐船去了北冰洋,一个坐船去了南极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