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富兰克林的做人准则
人活一世,总不忘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我与你不同,你与他不同,我们人人都不同。那些被世人传颂的人,那些被称为独树一帜的人,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未曾泯灭的人,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富兰克林的13项道德名目和定义:
1.节制----食不过饱,饭不过量。
2.沉默----不说于人于已无益的话;不和人谈无聊的废话。
3.秩序----东西放在一定的地方;做事要有一定的时候,不可乱来。
4.决断----决定你应该要做的事,决定了后一定要做。
5.俭朴----不是于人或是于已有益的事,不要花钱;换句话说,不要糟蹋浪费。
6.勤劳----爱惜光阴,要时时刻刻做有益的事,不做不必要的行动。
7.诚挚----不做与人有害的欺骗行为,思想纯洁公正,说话要出于诚意。
8.正直----不做与人有害的事,或规避自己责任内应做的好事,免得使人蒙受不利。
9.中庸----不走极端,对人少怀怨恨之心。
10.整洁----起居生活,身体服饰,务求整齐清洁。
22.宁静--不为琐碎小事,不为寻常普通或不可避免的意外不幸事,扰乱到心绪不宁。
12.贞洁--除非为保健康,延子嗣,应该注意节欲,切勿因欲而弄得精神萎靡,虚弱无力,或损及自己或他人的宁静或名誉。
13.谦逊--学耶稣与苏格拉底。
我做了一本小册子,每一美德分配到一页。每一页用红墨水画成七行,一星期的每一天占一行,每一行上注明代表礼拜几的一个字母。我用红线把这些直行画成十三条横格,在每一条横格的头上注明每一美德的第一个字母。在这横格的适当直行中,我可以记上一个小小的黑点,代表在检查当天该项美德时所发现的过失。
我决定给与每一项美德一个星期的严格注意,如此轮流替换。这样,在第一星期中,我密切预防关于节制的任何极细微的过失。其他的美德让它们像平时一样,只是每晚记下有关的过失。这样,假如在第一个星期中,我能使写着“节制”的第一行里没有黑点,我就以为这一美德已经加强了,它的相反方面已经削弱了,其程度也许足以使我扩大我的注意力到下面的一项,争取在下一周内在两行中都没有黑点。这样下去直到最后一项,我可以在十三个星期内完毕一个整个的过程,一年可以循环四次。一个人要替一个花园拔草,他不能企图一次就消灭所有的野草,这样做会超过他的能力,但是他在某一个时候只对付一个花坛,在拔完了第一个花坛以后,才动手第二个。像他一样,我希望我能令人快慰地在我的表格上看到我在品德上的进步,在逐步地清除了横行中的黑点之后,直到末了,在几个循环之后,在十三个星期的逐日检查以后,我会愉快地看到一本干净的簿子了。
——节选自《富兰克林自传》

读后有感
一直好奇富兰克林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是小学自然课上那个用风筝引雷电的人,是初中历史课上起草美国《独立宣言》的人,是美国100元纸币上的头像(我一直以为他是某任总统来着,其实不是)…总之,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遂有了看这本书的引子。
所以才有了上面那一段富兰克林对自己的道德约束。也才会有从底层的印刷工到辉煌人生的逆袭。
所以不必总是强调文化对于个人的影响,曾国藩的克制反省可以说是向古代先贤大儒学习,那与之类似的富兰克林又做何解?可见,一个民族的文化自然会对个人有影响,但是个人本身的性格特质同样重要。
看了下他的生日,1706年1月17日,摩羯座,而富兰克林的一生就是摩羯座的典型。
印象很深的有两个地方。
一是他学习写作。大量的阅读,反复的写作,不停地斟酌方法,不停地与周围的人切磋,进而有最终的进步。
二是他的开阔。这种开阔让他不仅可以写文章,也可以做实验,不仅可以做商人,同样可以参政,做外交官,甚至打仗。我想,他这样的一生定然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分不开,是历史给了他这样的机会。但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是,人生有无限的可能性,在外界给我们机会的时候,不要自己先说 “no”,学习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最后,这本自传的翻译真是糟透了,再一次感叹为什么不学好英文去读原版,富兰克林也算得上是文学家了,翻译后的文字简直不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