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各一方,念念不忘
六月的午后,原本晴朗的天空骤然聚起了大团大团的乌云,层层叠叠,如果发黑的棉絮,一层层的覆盖在了钢筋水泥的楼宇之上,空气燥热,让人不安和窒息。
我和馒头如同往常一样坐在长春街头的一家小店吃着麻辣烫,如同往常一样,望着窗外熟悉的春城街景。和三年前我们刚来到这个城市一样,没有太大的变化,变化的是我们的样子,流逝的是曾以为永远的青春,我们再也不像曾经那样青涩。
饭罢,我和馒头站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相互告别,而我清楚,这一次再见,真的不知道这一次分别,要用多久才会再次相逢,惟愿花开时节在逢君。离别愁绪,千言万语在这一刻都无语凝噎,我们简单的拥抱彼此,我在心里告诉自己,即使岁月流逝,也要坚信未来可期。这一次分别意味着我和馒头的青春故事,就此告一段落,暂时画上了一个不圆满的句号。虽然万般不舍,但是终究要去面对,恰如朴树歌词中唱的一样,“有些故事多大的没讲完,那就算了吧,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
我和馒头相识于08年,那一年我高三,正在为高考而努力的拼搏。睡得比鬼晚,起的比鸡早。虽然高考前的紧张复习生活暗无天日,混沌不堪,大家都像是囚禁在牢笼里的鸟,希望早点挣脱禁锢,飞向外面的世界。
一个冬日阳光的午后,没有老师授课,大家都在堆积如山的复习资料下面做着试题,班主任带着馒头走进了教室。馒头来的那天穿着一件黑色的羽绒服,短发齐肩,身高不高,1米6出头,微微发胖,面如圆月,这大概就是我对馒头的第一印象了,请原谅我没有用更唯美的词去形容,因为很多的形容词和她根本不搭边。
馒头被安排在坐在了最后一排,正对着班级的后门,一个极其危险的位置,意味着如果班主任从后门突击检查,这个位置就首当其冲。班级教室比较大,后面空出很大一部分空地,这边空地也就是班级几个男生的专属活动领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们斗过地主,刨过幺(一种风靡与东北大地的扑克牌游戏),聚众分食过辣条,当然也发生过很多正能量的事情,比如传过测试题的答案,学霸为学渣讲过试题,想在这种热闹的氛围下独善其身,出淤泥而不染几乎是奢望,起初,馒头总是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坐着,与外面喧嚣的世界格格不入,但是时间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耳濡目染,慢慢的馒头开始更多的与我们交流,慢慢打开心扉,融入到我们中。虽然没有打成一片,但是却也会在我们打闹的时候在一旁起哄,会在大家打牌的时候支招。
我和馒头的友谊始于何时,已经记不清了,我努力的在记忆的长河中搜寻,却也寻不得任何蛛丝马迹。而多年之后我脑中却始终残存着那一个画面,即使时间过的再久,依旧清晰如昨。
三月的春天,馒头喜欢一个人坐在教室外面的窗台上,默默不语,望着如血的夕阳慢慢消失在小城的楼宇中,沉入地平面。夕阳透过沾满灰尘的窗户,映入走廊,将窗棂笔直的切割成一块块光斑,这个季节的北方,狂风怒号,伴随着风沙拍打着窗户。忧伤的情绪从她的脸上蔓延到内心,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乡愁,虽然馒头不说,但是却溢于言表。
十七八岁的年纪,情窦初开。早恋早已经在班里蔚然成风,虽然班主任三令五申,但是大家却都置若罔闻,依旧顶风作案。对于老师说的那些熬完这几个月,高考之后就可以想干嘛就干嘛的言论大家都已经听到了耳朵起茧子,麻木的顺从,却也要无力的反抗。因为我们都知道熬完这几个月,我们的高中生活,我们青春期的故事也会一起完结,落幕。那么既然拥有,为何不放肆一回?
高三漫长的复习生活,如同一杯纯黑色的苦咖啡,在寒冷的冬天冒着蒸腾的热气,闻起来香醇,但是喝起来的苦涩却只有端起杯子的我们才知道。那个时代单纯的早恋,更加是一颗雪白的方糖,为这杯苦咖啡增加了些许甜蜜。让我们可以端起杯子去慢慢品味。
早恋,馒头也未能幸免。
早恋的男主角不是别人,就是同桌旭。两个人在一起颠覆了我对兔子不吃窝边草的看法,倒是让我对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句话深信不疑。两个人有什么志同道合的话题不得而知,但是结果就是如此。旭又高又瘦,皮肤黝黑,馒头又白又胖,两个人走在一起完全就是油条加小笼包的组合,典型的早餐标配,也许这段感情就是远在他乡慰藉孤独的一杯茶。
东北的冬天天气异常寒冷,零下20多度的气温如同家常便饭,学校为了照顾重点班的学习,将我们安排在了远离教学楼的实验楼,整个实验大楼很少使用,除非一些实验考试,除了我们还有高四的学哥学姐,整个大楼显得无比冷清,甚至有些阴森。
教室不朝阳,加之暖气经常罢工,导致教室格外阴冷,因此总是可以看到大家披着厚厚的羽绒服在探讨习题,狭小的书桌上堆满了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复习资料,如通一座小山一般。那时候大家都如同打了鸡血一样去拼命学习,只为了六月份的背水一战。晚上十一点。当万家灯火熄灭的时候,教室的灯依旧亮着,点燃了漫无边际的黑夜,凌晨四点,当所有人都该沉浸在梦乡的时候,教室的灯已经亮起,映衬着窗外的白雪。
那时候我和班级的几个朋友租住在外面一个小区的阁楼上,为了早起背单词,我们会将闹钟放置在阁楼的房梁上,早上闹钟响起来,大家就要无奈的从被窝里面钻出来将闹钟关掉,其实那时候起早不仅仅是只靠闹钟,更多的是靠意志。为了节约更多的时间,我们来不及烧热水于是就用冰冷刺骨的自来水洗脸刷牙,冰冷的水刺激着脸上每一寸的肌肤,洗完之后,倍感精神。
凌晨四五点,全副武装的我们走出了宿舍的门,零下20多度的气温,通往学校道路上黑漆漆的一片,空无一人,昏黄如豆的路灯将身影拉的很长,安静的街道上只能听到鞋子踩到雪上发出的咯吱咯吱的声音,那时候真的希望这种苦累的复习生活赶快结束。那时候馒头的成绩非常稳定,每次考试成绩都非常稳定,在榜单的最后几名总是可以很快的找到她的名字。而馒头却始终不以为然。
时光如水,白驹过隙,该来的终究要来了,曾经抱怨的高三生活就在一次次的模拟考试中逐渐走向尽头,曾经让抱怨甚至谩骂的高三生活,就在不经意间走向了尽头。
六月初的一个上午,下过雨的天空湛蓝如洗,高考前的誓师大会如期举行。我们站在操场上,听着校长的训话,我们都知道,这是我们高中生涯的最后一堂课了,这个夏天过后,那些关于叛逆,关于友情,关于梦想的青春期就此会画上一个不完美的句点。从此人随风飘散,天各自一方。
高考结束后,大家都忙着吃饭告别,馒头和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起吃饭,我没有参与,自己一个人在出租屋里面独自收拾着高三整整一年的复习资料。厚厚的资料正好一麻袋,这些资料记载着高三一年的奋斗史,伴随着高考的结束失去了价值。它们的存在似乎只是为了证明我的高三生活真实的存在过。
几天之后听几个哥们说,前几天的聚会上,馒头一个人把一群男生喝倒了,听说大家都已经趴到在了桌子上,只剩馒头一个人对着杯盘狼藉的桌面傻笑。对此我将信将疑,更多的是不屑一顾。但是多年后的一次高中同学一起过中秋聚会上,当我被馒头灌得酩酊大醉趴在桌子上不省人事的时候,才明白,一切的江湖传说都是事实,你大爷还是你大爷。一股用生命在喝酒的舍我其谁的精神确实让人胆寒。
高中毕业的那个暑假,高考成绩出来了。发挥还算正常,但是报考结果不尽如人意,在复读和上大学中,我最终选择了后者,准备到一个城市开始我新的生活。
馒头报完志愿之后早早的回到了家,那时候馒头正沉浸失恋的痛苦中,看到馒头每天的QQ空间动态,都是跟失恋有关,自己想安慰,却又不知如何开口。也许时间才是最好的良药。
看似漫长的假期在时光,不经意间在指尖慢慢流逝,悄然结束,许多人还未来得及告别,就踏上了去往其他城市火车,开始了新的大学生活,慢慢消失于人海,不在相见,多年以后回忆起熟悉的脸庞,竟然显得无比陌生。而我也收拾好行囊,告别父母,来到了距离家较近的省会城市上大学,开始了一段新的生活。而高考结束之后,我和馒头很少联系,我想她应该会回到老家上大学了吧,但是我都希望馒头可以赶快走出阴霾,开始新的生活。
我总认为,我和馒头的故事应该告一段落了,但是却未曾想到,几个月后,我们在长春这个城市又见面了,才知道她也选择长春这座城市,开始自己的生活。我也知道,我和馒头的孽缘又开始了。
记得大一冬天,几个朋友围坐在重庆路的一家火锅店吃火锅,这是我和馒头第一次一起吃饭。几个朋友围坐在一起,畅谈着各自的大学生活,回忆着曾经的高三一起奋斗的岁月。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升腾的热气夹杂着菜香,慢慢飘散在空中。如同那些曾经过往的花季雨季,再也回不去了。
晚饭结束后,大家都搭上公交,回到了学校,在公交车站前,我轻轻的拥抱了馒头,在她耳边告诉她,要好好的,简单的三个字,也许只有我们明白。
至此以后,我和馒头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之前的不温不火,之后迅速升温,完全的敞开彼此的心扉。开始了在彼此生命中相互折腾。大一的时候还没有微信,我和馒头都是通过QQ和短信联系,每次宿舍熄灯断电之后,睡在角落里的我手机屏幕总是亮的,直到深夜。
那时候馒头总会到三班公交,花费一个多小时来学校看我,长春的冬天,将近零下二十度的气温,漫天大雪中,总能看到馒头一个人站在我宿舍的大门口,跺着脚哈着气的等我。
馒头是一个表面大大咧咧的但是却十分细心的人。每年生日都会为我准备一份礼物,即使没有礼物我也是会第一时间收到馒头的祝福。大一的那个冬天,我一个人坐车去找馒头,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了馒头的学校,馒头告诉我她在宿舍准备生日礼物,让我等等。诺大的操场上上空无一人,我一个人踱着步,一边跺着脚,望着漫天星空,零下二十多度的气温,寒气从脚底蔓延到全身,我一边哈气,一边在心里大骂。
馒头终于出现了,将藏在身后的礼物递给我,是一个刚刚绣好的钱包,钱包方方正正,正面是一个虎头。收到礼物时非常的感动,我知道这个钱包也许不是我这辈子收到最珍贵的一份礼物,但是绝对是最用心的一份礼物,我后来知道,因为是我生日前几天,馒头才知道,所以为了准备礼物连夜赶工,别人在紧张复习笔记,为了期末考试准备,她却在绣钱包,别人在宿舍吃着零食看韩剧,她还在绣钱包,馒头把一切能利用的时间都利用了,就为了在我生日前把礼物送给我。于是气得我破口大骂,为什么不好好复习功课,如果挂科了怎么办,但是心里却感动到泪奔。
那晚我和馒头在她们学校后面的路上漫步了一会,寒冷刺骨的天气,街道上空无一人,昏黄如豆的路灯,街道边堆积如小山的白雪,漫天闪烁的星辰,我和馒头哈着气跺着脚,一步一步的走过我们的青春,那一晚的漫步就像我们整个美好青春时代的一个缩影。
从此我和馒头的感情迅速升温,我们总会一起去逛街,一起去地下台球厅打台球,节假日一起聚餐喝酒,不大的校园里,总是可以看到馒头和我在操场上散步,那时候宿舍的几个兄弟都怂恿我去勇敢表白,而我总是笑而不语,因为我知道这辈子的关系永远成不了男女朋友,但是我们的关系却是永远都不会被时间打败,一如歌声中所唱的一样,“莫名的情愫啊,谁来将它带走呢,就让岁月化成歌,留在山河。”那段真实但是却又如此平凡的经历就是我的青春,每个人的青春都曾经历过,而我的青春,要感谢有你。
一二年的三月,乍暖还寒,铅色一般厚重的乌云铺满了天空,鹅毛搬的雪花从天空坠落,冰雪融化的泥泞街道,刚刚开学,我和馒头坐在学校门口的面馆吃面。望着窗外过客匆匆。我低头吃着面,馒头将吃不了的肉夹到了我的面碗里面,放下筷子,对我说,过几天就要回老家郑州实习了。我将筷子慢慢放下,望着馒头的脸。说“能不能在长春实习?”“学校不安排实习的地方,为了顺利拿到毕业证,只能托家里人在郑州找实习的地方”。馒头说。
我望着窗外,沉默不语,我知道该来的还是会来,我们的青春或许也渐渐走向尾声,我才明白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那么残忍,静静的看着时间的沙漏流逝,而你却无能为力,你多希望时间慢一点在慢一点,最好是定格在那美好的一天,不在向前走。然而记忆是沙,时间是风,你留下的一行行脚印是曾经的美好,时间的风抚平脚印,为了不被风沙掩埋,我们无能为力,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向前走,我们步步回头,看着曾经的过往,却终究再也回不到原点。
那天送别馒头,一个人回到宿舍,蒙着被子,难过了好久。
几天后馒头回到了郑州开始了实习的生活。而我也开始准备我夏天的实习。馒头实习的那段期间非常辛苦,因为馒头是学印刷专业的,而且还是实习,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后来馒头实习结束,回到长春取毕业证,我也启程去青岛实习,最后一次见面,我们在路边吃了麻辣烫。
《后会无期》里面有一句经典的台词,说“每一次告别,最好用力一点,多说一句,可能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可能是最后一眼。”而我和馒头的告别太轻了。就像是每个寒暑假的回家,但是我未曾想到的是,这一次我们阔别五年依旧没有机会见上一面,总是在擦肩,却始终没有再见面。一切都结束的太早,猝不及防。
毕业后馒头去了韩国,而我也开始了漂泊不定的工作生活。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飘忽不定,如同浮萍一般。大家都生活在重压之下,疲惫不堪,苟延残喘,慢慢的学会了麻木的顺从,馒头刚到韩国生活的并不如意,异域文化的差异,生活的重压,工作的不顺,对家的思念,每一个都可能成为压垮馒头的稻草,为此馒头总会打电话与我倾诉,我表面上上云淡风轻的安慰馒头,对她说一切都会好起来,但是我知道馒头的处境并不是只言片语的安慰可以化解,但是远在他乡,我却始终无能为力,只能在电话的一边沉默不语的听着馒头倾诉,做一个倾听者。
记得一四年初冬的一个晚上,夜已至深,电话铃响,我睁开朦胧的睡眼,看一眼手机上显示的归属地是韩国,我就知道,是馒头,我披上棉衣,为了不影响合租的室友,走到阳台上,寒风呼啸,窗外是万家熄灭灯火后的一片漆黑,我站在阳台上听着窗外的风声,和自己的心跳。电话另一头的馒头开始嘤嘤哭泣,而在电话一头的我却始终手足无措,我知道一切的不如意都都到了顶点,馒头将所有的思念,不满,生活的不如意,都统统的倾诉给我,我安静的聆听,想安慰,却不知道如何开口,十几分钟的通话,我一直作为了一个倾听者,最后我对馒头说,有时间早点回来看看,在一起去街边撸串,喝啤酒,馒头开心的笑了,可是我知道一切的一切都还是那么遥远。远的要命的安慰,不痛不痒,了胜于无。
挂了电话,我躺在床上,看着窗外漆黑的夜,彻底的失眠,直至东方渐白。其实我真的想跟馒头说一句,回来吧,让我们一起在这座城市奋斗,在这座留下我们青春记忆的城市,生根发芽,直至生命的消亡。可是我知道生活面前,我们别无选择,即使头破血流,也要擦干血迹,继续向前走。只为了一个似乎看不到的未来。
后来,馒头在韩国的生活渐入佳境,总是看到馒头在朋友圈晒自己的生活,其实我不知道馒头是否真的活的如同朋友圈里那样好,但是最起码我知道馒头已经学会了与生活的相处之道。即使生活的压力如铅一般重,却也要负重前行。最为开心的是馒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另一半,一个被馒头叫做木头的成年“大叔”,大叔稳重,会疼人,馒头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木头这个称呼总是会让我想起周云蓬的《九月》里唱的“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
青春更像是一副水墨浓重的山水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烈日风雨的侵蚀下,慢慢褪去了颜色。我和馒头的联系越来越少,并不是友谊被时间冲淡,只是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生活,我们更多的要去思考生活的柴米油盐,馒头也成了我虽不经常联系,但是逢年的寒暄,生日的祝福依旧必不可少,馒头是我这辈子始终不能删去的人。
我总以为馒头对我的关注越来越少,直到父亲的去世,我才知道馒头始终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馒头得知消息之后,第一时间从韩国,打电话过来给我,第一时间安慰我,那时候我流着眼泪,捂着嘴对馒头说我很好,我很好。然后挂掉了电话,男儿有泪不轻弹,任何人在亲人故去的面前,所有的坚强都变得不堪一击。那时候真的希望馒头可以在我身边,哪怕一句话不说,只是安静的坐在我旁边就好。
“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我们的青春故事讲完了,你的呢?青春散场,但是故事还是会继续,就像是镌刻在岁月丰碑上的字,即使有一天,满布青苔,灰尘封印,岁月侵蚀,拂去一切,依旧清晰可见。
如果有一天,我们会相逢,希望是在五月,那个季节阳光温热,岁月静好,微风不燥。希望可以在傍晚的街角,金色的夕阳洒在你的脸上,一如多年前,你坐在教室的阳台上,你望着远方,而我在远方望着你。但是我想我们更应该相见的地方是在午夜路边的烧烤摊,杯盘狼藉的桌面,横七竖八的竹签,你举着一杯琥珀色的啤酒,大声的喊,来,干了!
未来何时再见,我们无法预料,一切的一切都交给时间安排,无论如何都要相信未来可期!
我的青春,感谢有你,愿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