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最近在看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作者对明朝历史的熟稔及其对个中人物的臧否深深触动着我,仿佛一个个已经尘封在纸页中的故人又一次鲜活明亮起来,又一次在我眼前徐徐展开了当年风云激荡、铁马金戈的过往,使我恍惚在书页翻动间听到前人远古的絮语。
明朝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有战功赫赫的徐达、常遇春,有铁胆忠心的于谦、杨继盛,更不乏智谋过人、可断天下事的股肱谋臣。于我而言,我更看重的是他们在登上历史舞台挥斥方遒、统御一方之前的默默年月——那些俯首书案、挑灯夜读、上下求索的寂寞年华。他们当年的寂静年岁正是我如今年华的最好映照,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岁月静好。
每每想到过去士子们为求考取功名、建功立业而日夜不辍苦读的身影,我心中便百感交集,原来古今之人的出路都如此相似。然而古人与今人的周遭处境却大相径庭,甚至南辕北辙。于今人看来,古人鸡鸣而起、日落而息、柴扉轻掩、庭院深深的读书环境可算作是世外桃源般的静谧书屋了。相比之下,如今读书人的眼中、耳中却被迫充斥着太多纷乱芜杂,微信、微博、短信的叮咚声此起彼伏,让人不得不放下书本拿起手机,于是乎阅读学习的时间被分割成了碎片,心境也渐渐浮躁飘忽,逐渐失却了古时读书人心如止水、惊雷不动的定力。因此对于今人而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实实是难以企及的境界。
在如今快速变化的世相中,匠人精神逐渐被人们看重与推崇,他们闭门钻研,不管门外纷扰的沉静状态正是如今沉沦在五光十色泡沫中的现代人所稀缺的品质。因此,当我们看到故宫的文物修复师们日复一日、几近机械的平静生活时,仿佛通过故宫的大红门窥见了古人生活的远景,那是一种慢的生活,就如木心笔下的《从前慢》那样,“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种看似缓慢、冗长的日子几乎成为了今人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的心灵诉求。
这种慢生活就是古人出仕之前的日子,仿佛只需笔墨书卷与粗茶淡饭就可聊以慰藉,世事纷扰不动吾心,圣人之言言犹在耳,心中方得清明澄澈、沟通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