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往厦门跑啦,这个地方比厦门有情怀多了
多年以后终于听懂小城故事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八角塔(图片来自网络)
“天黑黑,要落雨”这首耳熟能详的经典闽南歌曲传唱在漳州的大街小巷,上至八十的高人下至牙牙学语的幼儿都能传唱上两句。
人们常说身体与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今天的你是走在繁华的商业街区还是漫步在如画的水乡古镇?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带你走进这座脱离浮华、低调千年的小城—漳州。

漳州明清古街(图片来源网络)
漳州论繁华不及魔都,论景色不及苏杭,若你愿意走近它,绝对足矣让你向往。漳州美的纯粹,美的简单,在漳州走过十八载“安静”绝对是漳州最恰当的代名词。从老街的青石板路走过,有一种身处雨巷的即视感,若是再撑把油纸伞怕是可将戴望舒的雨巷吟唱起来。

漳州东山岛(图片来自网络)
若你不喜雨巷的深沉,可耗费两个时辰搭上开往离市区146公里之外的东山岛,那可是个不错的地方,海域辽阔,海风轻柔光着脚踩在软绵绵的细沙中感受沙子随着海浪在脚底流失甚是舒心。顺便说一句东山岛的海鲜可不比青岛的差,价格肯定比青岛美丽。

云水谣(图片来自网络)
追过《爸爸去哪儿》的小伙伴定会觉得云水谣很熟悉,没错《爸爸去哪儿》第三季的第三站就是在漳州云水谣取的景。云水谣古镇民风简朴,过惯了大城市的喧嚣生活来场农家乐换换生活方式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南靖土楼(图片来自网络)
南靖除云水谣古镇外最名扬四海的应当属南靖土楼四菜一汤,作为世界遗产,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到漳州又怎么能错过它。

五香(图片来自网络)
有美景还须得有美食的陪衬才能算的上完整的城市风光,说起漳州小吃怕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其中最著闽南特色的当属五香,五香是什么?通俗来讲就是炸肉卷啊,外面一层是豆腐皮,里面的馅儿料是瘦肉、荸荠、葱姜蒜和着木薯粉,炸完的五香香甜软糯外焦里嫩,光闻着味道就让人垂涎三尺。

春卷(图片来自网络)
下一道特色小吃是春卷,近几年春卷在漳州也不是那么特色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在外地看到过啊,话虽如此但我的内心还是异常抗拒的,一直秉持着外地的春卷和漳州的不一样的信念。虽然春卷现在变的大众化了,但是在漳州的某些县城里面还是只有在特定的时段才会出现,比如我的老家诏安

既然说到诏安就不得不提诏安的特色美食猫仔粥啦。什么?猫仔粥就是猫煮的粥?这你就错了吧!猫仔粥可不是没故事的粥,猫仔粥的由来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清朝年间,诏安城内有一大户人家,名叫陈秀才,四代同堂,祖母治家,全家老少20口的饮食由长孙陈友德妻杨氏操办。杨氏遵守“三从四德”和大户人家规矩,终日劳碌,三餐侍候家中长辈和男人吃饱饭后,才食剩饭剩莱。陈友德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便心生一计。他经常偷藏一些鲜鱼、鲜虾、鲜肉,待大家吃完饭,再把这些鲜料掺入剩饭,泡汤煮成稀粥给杨氏吃。一日,陈友德在拌饭和鲜料时,不巧被祖母发觉。他急中生智,谎称搅猫仔粥喂猫,应付祖母盘问,隐瞒了真相。不久,陈秀才分家。陈友德自立门户以后,杨氏身体需要补养,就提起了可口的猫仔粥,陈友德欣然应允。每次煮粥,他都亲自到市场用心选购鲜料,取鲷鱼三四块,虾肉干三四枚,鸡脯肉三四条, 目鱼三四片,精猪肉少量,冬菜少许,用酱油精心调配后,倒入大滚的一小锅骨头汤里;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白米饭倒入调匀,撒上芜(yan)荽(sui),趁热端给杨氏吃。 杨氏感激丈夫厚爱,常在邻居面前夸陈友德煮猫仔粥手艺高明,于是这正宗猫仔粥便传开了。

海蛎煎(图片来自网络)
尝完这一碗有故事的粥后我们再来一份鲜爆味蕾的海蛎煎。不要太期待海蛎煎的故事,海蛎煎属于比较没文化的小吃,纯粹就是好吃,实力就是鲜。漳州的小吃大部分都有木薯粉,海蛎煎也是。为什么要用木薯粉?因为这样海蛎的水分不容易流失啊!一粒粒鲜嫩多汁的海蛎,被淀粉包裹着,加上蛋液煎至金黄,一口咬下去海蛎的鲜味在嘴巴里散逸开来满足了美食爱好者的一切幻想。
你以为漳州就只有这些?那你就错了,漳州的特色小食远不止这些,每个在外打拼的漳州人心中都藏着自己独特的漳州味道,都有自己最想留住的记忆。若你问我哪个味道属于你?你不来我要怎么帮你找到属于你的漳州味道。

漳州不止吃的多玩的多同时还是个蕴含潮剧文化的地方,记忆中总能想起剧团下乡演出时的情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家是一支怀旧军队的主力军,他们会像小孩儿一样成帮结对的带把椅子坐在戏台下,一边儿看戏一边儿跟身边的故友聊起年轻时候的自己。猜想这应该就是岁月静好的样子。
这座小城向来低调不喜喧嚣,无畏繁华。若你喜欢安静,我一直在这里等候你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