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杂感
1.关于点赞的概率
很多人发朋友圈,就是希望大家都能看到,就是希望能有人点赞。
朋友圈的繁荣,要归功于手机通讯录导入,只要你有手机号,就可以申请微信,就可以添加手机里面的好友。这一功能大大地方便的上年纪的人使用网络社交功能,使得他们从电脑屏幕复杂的操作中抽离出来。因此,很多时候,五十岁左右的领导会主动和你加微信,等加上微信以后你发现原来你的领导对微信朋友圈热情极高。因此,年纪轻轻的你怎么能不赶紧玩一下微信。
一般来看,点赞人数大概是6%,即100个好友会有6个人点赞。当你的朋友圈好友大于100低于200时,往往你的点赞数量就维持在10人左右。不必感伤,因为这是概率,普通人都这样。不信你回忆一下,当你想要集赞活动时候,你的好友就会为你疯狂点上四五十个赞的。那些随随便便一条状态就能有40左右点赞的人,他们的朋友圈好友通常也都在四五百以上。另外,如果你是领导,那么你的号召力也很大了,点赞数量少不了,但是不要冲昏头脑,仅仅因为你是领导。
2. 僵尸好友并非孤僻冷傲懒的点赞,大部分是因为语文太差
正常人的正常朋友圈里,十个微信好友中有七个是僵尸好友——他们从不评论、从不点赞、也从不发朋友圈。他们于是有一层神秘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并非僵尸好友本身所具备,而是别人的错觉。语文太差的人比比皆是,一句话说出来倒还容易,但是要他写就太难了,要他写得有调理有层次就更难了,何况,本身文学储备量就可怜,别人都要么洋洋洒洒三四行感言要么引经据典好几个出处,而僵尸好友憋半天也想不出一句像样的语言来表达他的内心。所以,久而久之,就什么都不发了,就变成僵尸了。不过,别人发了朋友圈,僵尸好友大多数是要看的,反正微信的最大好处是没有浏览痕迹,省去了一些麻烦。而现实生活里,每个微信活跃分子周围都有相当多的朋友,他们在现实生活里很正常,很活跃,与你也能聊的来,因此,在微信朋友圈里不点赞不评论是习惯使然,这与僵尸好友是否孤僻是否高傲是否懒得点无关。
3. 鸡汤文让路给软文
是微信改变了这一趋势,鸡汤文市场不在,软文上位。当人们发现鸡汤文几乎千篇一律所述内容空洞无所指,当人们从鸡汤文出走回到自身的世界发现鸡汤的世界永远停留在鸡汤里,又当人们发现喜欢发鸡汤文的大部分是那啥啥的人,自然就对鸡汤文失去了兴趣。
随着自媒体的繁荣,标题党兴起导致伤害巨大,大家观看自媒体新闻的习惯也早已是只看个标题,就翻过另一个app。于是,更高级别的标题党出现---软文推文。这类文章蹭热点,七拐八拐后靠到他要推送的东东上。比如,王宝强那件事,某推送标题看马蓉与邹市明妻子的对比,正对比着,然后画风一转,说邹市明是低级别拳赛,只是名气大,而更高级别的是某某,然后开始大量科普某某的故事;比如,某app说某国脚从此离开视线,正扼腕叹息,突然画风一转,开始讨论该国脚混迹的低级别球队的赞助商;甚至微信公众号里人气旺盛的某子曰,也开始软文工作了,标题人类某产品演变历史,正曰着,画风一转,开始清晰介绍某当代logo,不过人家某曰子坦然承认了自己米缸空虚,这倒是可以被原谅。这种难辨真假的网络信息其罪魁祸首来自某圈的营销手段:先爆猛料——再辟谣——再声明——最后不了了之,不论是哪个媒体爆料的,不论这料最后是真是假,等吸足点击率之后,相安无事,所以,放假新闻的也不担责任。久而久之,自媒体带来的信息和文体就是十之九假。前段时间热吵的某研究所教授孙子上幼儿园的推文,因题目对上海教育之殇,最后又有高人指出是一篇留学机构的软文,不得不佩服写文案的人水平之高。就连某说节目也无法抵制利益的诱惑,因脱口秀之人名气巨大,才学巨大,洋洋洒洒好几年,积累大量粉丝和收视率,很多人正是在该说节目中科普来大量的文科常识,但该说也曾若隐若现的推送来一些图书,很多人看节目就下单购买来,结果自己一看,发现也没那人说的那么绝美。
关于各项作品的第三方评价体系急需出现!
本人前段时间的朋友圈,九月里这些新书你看过吗?其实,这是很low的提法,他应该说九月里这些新书有哪些值得你看?
3.难道真的是缺什么就晒什么
有的人每天早上起来发个早安晚上睡觉发个晚安,有的人发自己各种聚餐玩耍的照片,有的人秀着恩爱,有的人旅行感慨,有的人播送着生活的重要事件。朋友圈众生万象。
可是,从人的心理上来讲,越是缺什么就越要炫耀什么。那些没什么爱好生活无味的人一定要发各种活动的照片,三十多岁没谈过恋爱的人一定在脱单之后秀着恩爱。罗永浩说,出国旅行一定要发朋友圈,不发朋友圈等于没出国。
这样的话就说回来了,难道只有僵尸好友才是什么都不缺所以什么都不秀?
朋友圈绝非净土,更不是理想国。试想,当你的领导你的同事都是朋友圈好友,并且你们有多个工作群,你还如何在朋友圈里畅所欲言为所欲为。当领导在群里发红包的时候,你都不敢不抢,当领导随便发个动态的时候,你都不敢不点赞。于是,分组功能大大缓解了朋友圈用户的烦恼。
所以,很多人明白了朋友圈仅仅是工具,这上面可能比现实生活还要复杂,只不过他提供了一个娱乐消遣的功能,于是也就回归了普通心态,在朋友圈上可以发生活照片,可以适当秀一下,可以聊聊天,但是何必当真呢。
很多人发朋友圈,就是希望大家都能看到,就是希望能有人点赞。
朋友圈的繁荣,要归功于手机通讯录导入,只要你有手机号,就可以申请微信,就可以添加手机里面的好友。这一功能大大地方便的上年纪的人使用网络社交功能,使得他们从电脑屏幕复杂的操作中抽离出来。因此,很多时候,五十岁左右的领导会主动和你加微信,等加上微信以后你发现原来你的领导对微信朋友圈热情极高。因此,年纪轻轻的你怎么能不赶紧玩一下微信。
一般来看,点赞人数大概是6%,即100个好友会有6个人点赞。当你的朋友圈好友大于100低于200时,往往你的点赞数量就维持在10人左右。不必感伤,因为这是概率,普通人都这样。不信你回忆一下,当你想要集赞活动时候,你的好友就会为你疯狂点上四五十个赞的。那些随随便便一条状态就能有40左右点赞的人,他们的朋友圈好友通常也都在四五百以上。另外,如果你是领导,那么你的号召力也很大了,点赞数量少不了,但是不要冲昏头脑,仅仅因为你是领导。
2. 僵尸好友并非孤僻冷傲懒的点赞,大部分是因为语文太差
正常人的正常朋友圈里,十个微信好友中有七个是僵尸好友——他们从不评论、从不点赞、也从不发朋友圈。他们于是有一层神秘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并非僵尸好友本身所具备,而是别人的错觉。语文太差的人比比皆是,一句话说出来倒还容易,但是要他写就太难了,要他写得有调理有层次就更难了,何况,本身文学储备量就可怜,别人都要么洋洋洒洒三四行感言要么引经据典好几个出处,而僵尸好友憋半天也想不出一句像样的语言来表达他的内心。所以,久而久之,就什么都不发了,就变成僵尸了。不过,别人发了朋友圈,僵尸好友大多数是要看的,反正微信的最大好处是没有浏览痕迹,省去了一些麻烦。而现实生活里,每个微信活跃分子周围都有相当多的朋友,他们在现实生活里很正常,很活跃,与你也能聊的来,因此,在微信朋友圈里不点赞不评论是习惯使然,这与僵尸好友是否孤僻是否高傲是否懒得点无关。
3. 鸡汤文让路给软文
是微信改变了这一趋势,鸡汤文市场不在,软文上位。当人们发现鸡汤文几乎千篇一律所述内容空洞无所指,当人们从鸡汤文出走回到自身的世界发现鸡汤的世界永远停留在鸡汤里,又当人们发现喜欢发鸡汤文的大部分是那啥啥的人,自然就对鸡汤文失去了兴趣。
随着自媒体的繁荣,标题党兴起导致伤害巨大,大家观看自媒体新闻的习惯也早已是只看个标题,就翻过另一个app。于是,更高级别的标题党出现---软文推文。这类文章蹭热点,七拐八拐后靠到他要推送的东东上。比如,王宝强那件事,某推送标题看马蓉与邹市明妻子的对比,正对比着,然后画风一转,说邹市明是低级别拳赛,只是名气大,而更高级别的是某某,然后开始大量科普某某的故事;比如,某app说某国脚从此离开视线,正扼腕叹息,突然画风一转,开始讨论该国脚混迹的低级别球队的赞助商;甚至微信公众号里人气旺盛的某子曰,也开始软文工作了,标题人类某产品演变历史,正曰着,画风一转,开始清晰介绍某当代logo,不过人家某曰子坦然承认了自己米缸空虚,这倒是可以被原谅。这种难辨真假的网络信息其罪魁祸首来自某圈的营销手段:先爆猛料——再辟谣——再声明——最后不了了之,不论是哪个媒体爆料的,不论这料最后是真是假,等吸足点击率之后,相安无事,所以,放假新闻的也不担责任。久而久之,自媒体带来的信息和文体就是十之九假。前段时间热吵的某研究所教授孙子上幼儿园的推文,因题目对上海教育之殇,最后又有高人指出是一篇留学机构的软文,不得不佩服写文案的人水平之高。就连某说节目也无法抵制利益的诱惑,因脱口秀之人名气巨大,才学巨大,洋洋洒洒好几年,积累大量粉丝和收视率,很多人正是在该说节目中科普来大量的文科常识,但该说也曾若隐若现的推送来一些图书,很多人看节目就下单购买来,结果自己一看,发现也没那人说的那么绝美。
关于各项作品的第三方评价体系急需出现!
本人前段时间的朋友圈,九月里这些新书你看过吗?其实,这是很low的提法,他应该说九月里这些新书有哪些值得你看?
3.难道真的是缺什么就晒什么
有的人每天早上起来发个早安晚上睡觉发个晚安,有的人发自己各种聚餐玩耍的照片,有的人秀着恩爱,有的人旅行感慨,有的人播送着生活的重要事件。朋友圈众生万象。
可是,从人的心理上来讲,越是缺什么就越要炫耀什么。那些没什么爱好生活无味的人一定要发各种活动的照片,三十多岁没谈过恋爱的人一定在脱单之后秀着恩爱。罗永浩说,出国旅行一定要发朋友圈,不发朋友圈等于没出国。
这样的话就说回来了,难道只有僵尸好友才是什么都不缺所以什么都不秀?
朋友圈绝非净土,更不是理想国。试想,当你的领导你的同事都是朋友圈好友,并且你们有多个工作群,你还如何在朋友圈里畅所欲言为所欲为。当领导在群里发红包的时候,你都不敢不抢,当领导随便发个动态的时候,你都不敢不点赞。于是,分组功能大大缓解了朋友圈用户的烦恼。
所以,很多人明白了朋友圈仅仅是工具,这上面可能比现实生活还要复杂,只不过他提供了一个娱乐消遣的功能,于是也就回归了普通心态,在朋友圈上可以发生活照片,可以适当秀一下,可以聊聊天,但是何必当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