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游兮…
今晚在南湖散步,侧旁小路里走出两个比丘尼,一个年龄大一点,应该是师傅,另一个年轻秀气。旁边还跟着一位平常穿着的女人,大概是女居士,又或是家中有事特请女尼下山。很浅很浅的夕阳正浮在湖中的天边,两个比丘尼在南方9月依然炎热的气候里穿着灰色的僧服,步伐悠然缓慢,身材瘦削而神态淡然,让人想起“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样的句子(以前我看到银耳泡在水中也会想起词句)。这样的情景,令人不禁觉得很特别。我静静跟在后面听她们的谈话,年纪大一点的比丘尼说着南湖的变化之大。大概是很久没有下山了。继而又谈到她们之前在东站坐火车去远方,但没有坐过高铁。她们的步子实在是慢,于是我假装不经意的快步到桥上看风景等她们。恰好一艘小游船在桥洞底穿过,旁边的小孩子问“船上有船长吗?”,甚至可爱。但等我再回头时,那两位比丘尼竟在熙攘人群里不见了。我站在桥上,像刚刚读完一篇很美很美的古文。
原来不止我向往的苏杭和金陵,这个世界的许多角落里,都还零星遗留着一些古文里才能看到的风气和精致。毕竟那古文里的世界确实是我们的古人经历过的呀。
开学半个月来,每日三点一线终于开始形成一点规律,好像又步行回了高三的轨迹。但心好像比那时更清闲,不让一点儿会左右我情绪的情感再肆意在我的生活捣乱。许久不联系的人,那天突然发来一句蛮感人的话:“路虽不同。但求同归”。收到信息那一刻我脸上是泛起笑容的。但转念一想,我们可以归何处呢?于是便引用了《红楼梦》的话回复他,“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他似乎没有看懂,但却知道了我并不想理他。觉得自己在一些人情世故里真是冷漠,而且是故意的。
把心空出许多地方究竟来做什么呢?也许回答只是:用来装更多的书、戏剧、影视,装知识,装所思所想,装目中所见,装脚步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