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在哪一瞬间,决定离开大平台?
失业、失败、瓶颈、升职、加薪。这些都好比你在野外时,蚊子围绕在你的耳边一直在嗡嗡的叫着一样,一直回荡在耳边回响。
心乱如麻、彻夜难眠。
有时候,说不想拼了。并不是不想追求更好的生活,而是真的累了。也许,不是大平台没有机会,给我们去成长。
而是,在我们这个还算年轻,还算小的年纪,我们不应当去被这些条条框框的规则,去束缚、去停下,我们探索世界的脚步。
为什么选择离开大平台
A先生,25岁,离职前是腾讯的产品经理。他是这样说的:
我22岁毕业,作为校招生,在通过几轮的面试之后,最终打破难关,进入了我“梦寐以求”的腾讯。那时的我身上有激情、有梦想、有憧憬。
但是,在工作三年之后,我离开了腾讯。我现在身上依然带着激情,带着梦想,带着憧憬。
大平台是一座牢笼,就像钱钟书老爷子那本围城说过的一句话“婚姻是一座围城,城里面人想出去,城外面的人想进去”,今天我想把它用来我在腾讯这三年的总结。
进入腾讯之后,我一直想着自己能独立去完成一个项目,能独立去掌握一个项目。但是,后来我发现我错了,我错的大错特错。在腾讯,不是讲究个人英雄的时代,个人无法成就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成就,是一个团队去共同协调来完成。
所以,在经过这个残酷的事实后,我强迫自己改变方向。安安心心的做一个专业领域的“砖家”。
就这样,一晃眼就三年过去了。直到我提出了离职。
离职出来之后,我做了一个总结:
大平台真的能成就一个人,这点事毋庸置疑。但有一个核心前提,你能打破铁则上到真正的高层,不然只是团队成就,而不是个人成就。
在腾讯去确认一个需求,评估一个需求的时间和周期太长了。有太多的环节需要评估,需要讨论,需要确定。
往往你的需求还没确定,但早已经随着沟通的更新迭代,这个需求变得不再是需求了。
还有一点则是:都说产品经理基本上是复合型人才,虽然在腾讯也是这样的说法。但在上面我也说到过,在腾讯内部成就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以一个团队去成就一个项目。
所以,导致你只能安心的把你这个份内的事情做好,并保证不出任何差错,这就是最大的成就。
在大平台本身,个人已经无法去成就这样的一个平台。它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太多,而且往往启动的项目都是一个大项目,无法给太多的时间,像小公司去试错、去犯错,然后可以及时去修改。
就好比微信这个社交软件一样,一旦出现了一点差错,那么影响的就是一个很大的整体。
所以,我离开了腾讯。
在离开了腾讯之后,我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平台”。
什么样才是适合自己的平台
应届毕业生,特别是想做产品的各位同道中人,这里我作为自身的一点经历,作为我在腾讯的三年总结。
我的建议是:
如果你是想把产品的某一个专业细分领域做精,那你可以选择进入大平台去磨炼自身。
但是,你如果想锻炼自己,将来自己能够独挡一面。那我,不建议你在刚开始毕业时,就去选择平台。
大平台的光环虽然好,但它同时也是一座围城。不进入里面的人,无法理解那种想跳出去的那种冲动和无奈、纠结与矛盾。
所以,你想做产品,想做好产品经理,不想做单一的产品,那么你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平台吧。与自己一起共同成长,在成就这个平台的同时,也积累自己的经验,并成就自己。
还有一点则是,成功的顶点,容不下那么多的人,我们这些刚出社会的毛头小兵,如果在这时候,选择上去与他们争锋,那么只有死路一条。
小平台更能锻炼你的全局能力,还有对整个项目的把控能力。大平台出来的,并不一定真的像外面传的那么牛逼。
比如我。
我在出来后,与和我同时期毕业的伙伴,再次聚首时。我看到我身上除了平台的环之外,在其它方面,他远远比我强的多,比我更加自信。
来源于,他有机会,也有这个机遇,能去犯错,能去不断的试错,能去不断的优化,强大自己,加强自己的经验。
而我连犯错的机会都没有,又哪里来的机会去试错和强大自己呢?
平台的选择真的很重要,但适合自己的更加“重要”。
愿你也能早日想通,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追求更好的生活,实现自己最大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