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易逝,风格永存” - YSL
艺术思想是没有门类边界的,可以穿越建筑、绘画、服装艺术;艺术思想也是没有时间边界的,跨越数十年乃至一个世纪,依然能给我们共鸣。
本期由代尔夫特大学的时尚博主秦晓艺带你游览海牙市立博物馆的蒙德里安回顾展。文末还有秦晓艺专门为大家整理的风格派特展推荐,艺术审美,精彩不停!
导语
2017年,正值风格派(De Stijl)成立百年。蒙德里安回顾展于海牙市立博物馆(Gemeentemuseum)亮相,本次展览展出了蒙德里安的300余件油画及手稿。纪念了荷兰在新艺术运动以及在当代文化运动中的深远影响。馆长Benno Tempel称“这些展品在当年象征了对美好未来的希望,积极的态度与进取之心。”
海牙市政府自豪的把整个城市涂成了蒙德里安色——骄傲的炫耀着风格派的存在。「构成三号─红蓝黄与黑」(Composition No. III,with Red, Blue, Yellow, and Black)在2015年以5060万美元于佳士得成交,而坐拥全球最多蒙德里安藏品的海牙市立博物馆,无疑会成为我们了解当代文化运动的重要窗口。


正文
记忆里的蒙德里安,一直停留在我模拟人生里初级学画时候的平涂作品,寥寥几笔,三两个色块,却没想到的一副小画中蕴藏的一个时代的风格。对于风格派的理解绝不是绘画和平面构成那么简单。



风格派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至深,在于他们的设计语言前卫而大胆,从科学且理性的方法去探索艺术。故而蒙德里安也不仅仅作为画家存在。他拥有自身所追求的艺术,和原来作为定制画家的身份决裂。蒙德里安是个起点,他曾在20世纪初为改变撕开一道口子。

现在这种色块和直线的组合变成一种符号化的构成存在,为设计提供不断的源动力。在时尚界,以圣罗兰先生为首先采用蒙德里安构成为灵感,而后又密集的出现在各个设计师笔下,不同的材质,版型,剪裁(Alexander McQueen,Bottega, Fendi,Prada, Issey Miyake,Louis Vuitton,YSL...),风格派在设计师的手下持续性地发酵,形成如此繁盛的景象。










本次风格派展览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
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

Dior老爷子钦点的接班人,在21岁时称为高级定制服装设计师;26岁离经叛道,与爱人PierreBergé一起创办YSL,开创我行我素的时尚之路,直至现在依然立于神坛。

贝格曾经说过,圣罗兰对时尚界的贡献是,他继香奈儿解放了女性之后,让女性有了力量。更加的张扬,拥有力量。反叛权威,为现代女性穿着给出了新的定义。因此相比于时尚设计师,圣罗兰先生更像出于一个艺术家的思考。

圣罗兰的高明之处在于面对权威性的定制主流,他骨子里散发出的一种激进的反叛情绪在风格派中也找一种释放。圣罗兰先生之于衣服的态度,就等同蒙德里安之于画布。蒙德⾥里安很清楚观众喜欢什么。“如果有购买力的观众喜欢自然主义绘画,艺术家就应该为他们创作这样的作品,这与艺术家自身所追求的艺术无关。” 二者角色不同,但殊途同归。他们都在探求现实的背后,抽象的思考如何将“真实”通过不同的媒介传达出来。



“I participated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my era. I did it with clothes, which is surely less important than music, architecture, painting . . . but whatever it’s worth, I did it,”
—Yves Saint Laurent
日本人鷲田清一曾在《古怪的身体》一书中说,“一位设计师,首先要是一位追寻穿衣服根本原因的哲学家。他还要是一位对时代无情批判的记者,是一位意气风发、懂得绝望与爱的男公关,还要是一位精明的商人。”

就像蒙德里安所创造出的新造型主义,成为他探寻true equivalence的一种手段。圣罗兰先生利用服装去传达他的思考。衣服有自然属性,同时包含社会属性。当人们把身体表层覆盖的这一层看做传达的一种形象,他就具有了画布的可塑性。服装,作为一种可以粉饰、强化、弱化我们的工具。服装易可以改变我们的形象,或者证明我们对世界的态度。所以衣服在这里,是穿着者或设计师的意识表达。



相比于蒙德里安相对控制的热情相比,圣罗兰选择张扬宣泄。他的身边簇拥着个性鲜明的明星,模特,艺术家...所以你能看到他每一套作品中带着他张扬的气质,自豪的炫耀着每个缪斯的个性。这一点也和蒙德里安的创作形成呼应,中晚期蒙德里安的作品加入了音乐性的思考,用色热情奔放,配合画面中的线条充满了节奏感。


这样的表达也印证了蒙德里安和圣罗兰的思考不谋而合。就像蒙德里安背离学院派,圣罗兰离开迪奥一样。就像每个艺术家经历的变法一样, 蒙德里安知道那个依靠贵族和富豪的定制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圣罗兰打破了Dior固守了多年的优雅传统形象。他们对经典和固有思想发起的挑战。他们的决定,他们的觉醒,他们对于新事物抱有的强烈好奇心,还有寻求不断变化和突破的意志,都让他义无反顾的投身于新艺术道路的追寻中。

艺术的发展总是精进不休,风格派所在乎的是:如何创造一种和谐的统一?同时这种和谐与统一源于自然,但并非仅仅是表面呈现出的样子?

“我相信,相比于我们已经认知的艺术表现形式,新的艺术必须绝对独树一帜,这有可能让人们非常难以接受。曾经有人对立体主义的评论可能是对的:“总而言之,艺术是一种创造的需要而非模仿, 立体主义诞生于一些感性因素中,这些因素产生于某些自然景观或其他事物的美学属性。立体主义将这些稍纵即逝的部分与“绝对”和“永恒”剥离开来,然后在这两个要素的帮助下,构建了与创作者⾁眼所见的物象等价的一个现实。因此,这是一个寻找真正等价性的命题(由立体主义所提供的“等价性”其实仍然不是真正的等价),而这只能是“那这本不是本质,却又是‘本质之物’(如荷兰风格运动)。”
在1921年于巴黎写给友人的信中蒙德里安这样坚信写到。



如果用后结构主义的角度去审视,本次展览中带来的YSL创作的裙子很直观的重构了蒙德里安的画作完成了自己的转述。蒙德里安的红蓝黄系列画作,也是以平面构成为主,因此在圣罗兰的蒙德里安系列中也可以很直观的感受到。在对裙子的处理上,圣罗兰先生的见解相当独到。前文提到的服装的属性在这里也有所体现:
作为一个裙子,它需要臣服于社会规范,裙子的结构是相对硬朗的A字裙。不会过于严肃,更加的时髦,潇洒。结构强化了整个系列的简洁和线条感。细腻布料的选择就像画布上镇静的笔触互相呼应,也让女性的形象更加优雅,并没有过于强烈质感的的布料。同时,YSL的剪裁技巧也使得这套作品惊人的耐看。整件衣服由几块布料单独染色缝制。每块布料都经过精准度量,以确保作品最终悬挂时是平整的。

蒙德里安的画作由于受到立体派的影响,忠于对于现实的抽象。因此,理解了他的创作理念之后,再看圣罗兰先生的创作其实是对画面的一种转译。

显然,依托于女性身体呈现出的内容,使得原来的风格派精神的语境发生了变化。蒙德里安的构成在圣罗兰的蒙德里安裙中衍生了新的意义。对于圣罗兰先生本人,时装界,艺术界都是一次突破。这里就涉及到如何处理整个系列的社会属性。整个系列可以看成是提取了红蓝黄秩序之后,完成了对画面的和谐重构。在这里,裙子变成了设计师创作的画布,但女性身体赋予画布的起伏让整个画面变得更加有趣。

圣罗兰先生让蒙德里安原有的黑色分割线维持原有的黄金分割比例,并将其转为强化女性身体机构的线条。原始主题中的色块构成和三原色,一眼就带人回到原作当中,可以看成是对女性身体的一种理性分割,虽然简单,但是呈现出一种抒情诗般的平衡。带着三原色的点缀,制衡中展现出张扬和飘逸。绝对严格的控制和毗邻的色块并存贯穿与整个服装之中,创造出一种制衡。而蒙德里安自己称之为:sense of dynamic equilbrium.

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存在,蒙德里安画作颜色所表达出的张力和激情就像一个年轻的现代城市迸发出的热情,严肃热情,活泼紧张。而他所主张以几何形体构成“形式的美”,以垂直线和水平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各种格子组成,反对用曲线,完全摒弃艺术的客观形象和生活内容。这种品质转化到服装设计中同样具有现代都市感和节奏感。同时借由服装赋予女性全新的形象,更加的大胆,更加的附有艺术气息。


自从二战结束对于未来女性形象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四五十年代新时代女性开始投身工作,直至六七十年代转变为开放、潇洒不羁。每一次服装的变革都会带来一次新的社会思考。透过圣罗兰先生的探索,我们也能从一个侧面去理解当时社会、文化和艺术问题。



这次fashion in style中展示出来的所有有关风格派的作品中,不乏充满创意的作品。不同设计师对于风格派的理解和发扬也都不尽相同,我们可以看到时尚设计师们把风格派作为出发点迸发出的无限想象。
结语

潮流易逝,唯风格永存。
——Yves Saint Laurent
蒙德里安的伟大,在于他是第一个走向世界的荷兰艺术家,带给当代艺术属于他的一份坚持和态度。圣罗兰的独特,在于他对设计本身的坚持和突破,还有他给予女性的一种一往无前的气质。

风格派发展至今,是否能有一个定论?就像时尚是一个怪圈,潮流总是回溯。两位大师追求的真相是否存在一个定论?与其说,真相本身吸引人,不如说,那种深陷入追求真相、抽丝剥茧的奥秘的感觉让人无法自拔。在展览中,你可以看他们为每一个改变做出的选择,而每一个选择的背后都包含着他们不断的突破。到这里,风格派的意义不会止步于平面构成那样简单的存在。早期《风格》杂志中反战、反对个人主义,宣扬和平团结。直至今日风格派也意在大众普遍意识间建立一种平衡传达秩序与和平的理念。利用艺术将生命升华,他们为后世带来的设计思考和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举足轻重。

面对伟大的艺术,你必须得亲自去感受。
作者介绍

秦晓艺。
北工大建筑本科,代尔夫特建筑硕士;热爱时尚,热衷跨界,乐于分享,经营公众号“村花时堂” [Cchic_kitchen],TUD学社创始人之一。
© 本文版权归 豆友162810734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