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这关怎么过
查看话题 >近三千年前一出因生产疼痛引发的家庭伦理悲剧
今天再次标题党一回。
看《古文观止》,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篇《郑伯克公叔段于鄢》。
整个一出家庭伦理悲剧。
起点是一个母亲生育头胎时的疼痛。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关于“寤生”有两种解释,一种是难产;一种是姜氏正在梦乡,预产期提前,孩子突然降生。无论哪一种,姜氏都被这个孩子的降生惊到了,不是惊喜,是惊吓,是惊恐。
生产,是大部分女性逃不过的难关。
哪怕是出身高贵的夫人们,也不免要面对生产难关——为了巩固政治联盟而联姻,为了让联盟稳固,必须要生出嫡出的子嗣才行。对了,诸侯、贵族联姻,为了确保能生出具有女方血统的继承人,好让联盟世代传承下去,女方会派出数名女子陪嫁,这些女子有个名头——媵。媵出身也高贵,是正夫人的姐妹或者侄女或者姑姑,总之和正夫人有血缘关系,出自同一父系。不过,正夫人不育,或是没有生出儿子来,隐患还是有的。《春秋》、《左传》上不少这种例子,有一篇还上了《古文观止》,不过这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按下不表——还得正夫人亲自生育才比较保险。
一个母亲,初次生产,因为经验不足,因为痛苦不堪又漫长的生产受到惊吓,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因为生产的恐怖经历讨厌孩子,甚至恨上了孩子,也并不罕见。
后来的郑庄公被命名为“寤生”,不知出自何人的授意。但这个名字会不断地提醒武姜——
当初生这个孩子,疼死我了!差点害死我!
武姜生小儿子的时候,有了经验,比生头胎轻松了不少。据其他书籍的记载,武姜认为小儿子很孝顺,生产时没有让她受罪,于是疼爱得不得了。
为人父母的疼爱小儿子,似乎是通病。大约是生养头胎的时候没有经验,养育的过程中面临的许多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心中烦躁,觉得头胎顽劣难养;而生养小儿子时,有了经验,过去的难题不再是难题,便觉得小儿子好养。
武姜的心理就是典型。
对长子心怀不满,对幼子越看越爱。武姜的偏心越来越严重。严重到想要废掉大儿子,改立小儿子为继承人的地步。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郑武公原则性还比较强,当然,从他死后发生的事来看,也可能他是在对比了两个儿子的才干之后作出了选择。寤生自幼受母亲冷遇,不得不自立;而段,一个受宠的妈宝男。这样两个儿子,高下立判,只要郑武公不似妻子那般愚蠢短视,自然能判断出哪一个更让人放心。
然而武姜并没有死心,郑武公死后,她屡屡为心爱的小儿子向不受她待见的大儿子讨要封地、要求提高待遇。
寤生呢,几乎是有求必应。
这恭顺的态度,并没有化解武姜的心结,反倒令她和段的野心膨胀了起来。
两人准备叛乱。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小儿子叛乱,要杀大儿子——根据其他史书记载,段还曾派杀手暗杀哥哥,深明大义的杀手放了郑庄公一码——作为母亲,武姜积极地充当内应,就等着小儿子兵临城下,她去打开城门——正应了那句“城门总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手心手背都是肉。然而武姜因为当年分娩之苦,只要手心肉,不要手背肉了。
不过郑庄公早有准备,弟弟的举动给了他兴兵讨伐的大义名分,他隐忍多年,等的就是这么一个机会。
段毫无悬念地失败了。
郑庄公并未对这个弟弟赶尽杀绝,任他逃了。但是对于母亲,他再也无法忍耐,发出“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的誓言。后来又后悔。毕竟人家家都是母慈子孝,自家却母不母子不子、兄弟相残。还是颍考叔给了台阶,寤生掘地及泉,母子隧道相见,和好——我说不出“如初”这二字,武姜从来不曾待见过寤生,如初岂不是要继续母亲仇恨儿子的过往?——母慈子孝,其乐融融去了。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君之羲。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然而左丘明依然要春秋笔法讽刺一番,标题“郑伯克公叔段于鄢”就在责怪郑庄公未能从一开始就打消弟弟的野心,而是任其滋长,最后一举将弟弟赶出郑国。
啧,郑庄公以仁恕待母亲和弟弟,那是不曾规谏母亲教育弟弟;以雷霆手段保护自己,那是不孝不友。可怜的郑庄公若要道德上完美无缺,恐怕只能像舜一样去死一死了。就是不知郑庄公的夫人是否如娥皇、女英一般有复活他的法力了。
扯远了,回归正题,三千年前因为分娩时的痛苦,一个母亲耿耿于怀数十年,甚至于联合另一个孩子杀掉那个令她受惊的孩子;二十一世纪,一个母亲因难忍分娩时的痛苦,带着未出世的孩子一起赴死。
看到这,你还觉得分娩时的痛苦,它是女人忍一忍就能过去的小事吗?
对了,如果三千年前就有无痛分娩技术,这场家庭伦理悲剧是不是能避免?
可能避免不了。母亲厌恶甚至仇恨孩子的理由,比武姜的更奇葩的我见过不少,有的时候,一个母亲讨厌自己的孩子甚至没有任何理由。
最后郑重推荐诸葛丞相,不,雍正大帝,不,唐国强老师主演的《东周列国志春秋篇》第二集《黄泉认母》,生动地演绎了这个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