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街头对话:苏格拉底和波鲁斯
西元前414年,雅典城。
西元前430年,希腊城邦的雅典与斯巴达两城邦为争夺希腊世界的霸主,开启了波罗奔尼萨战争。斯巴达以精强的方阵兵闻名,雅典则拥有剽悍的海军,双方周旋战斗了九年,两败俱伤的双方于西元前421年缔结尼西阿斯和平条约。。
雅典街头有个其貌不扬的老人,圆脸上挂著扁扁的鼻子,小小眼睛,黏贴上一嘴白胡须。五官已经够不迷人了,位置还集中在一张大饼脸的正中央,长相滑稽更胜丑角。他的衣饰简单素朴,鞋子是破旧草鞋。外表虽不讨喜,老人的表情与动作却散发出一股和善的气息,让人感觉很容易亲近。
老人在街上大喊道:“哪位可敬的市民,关心自己的灵魂,请来与苏格拉底对话吧!”
苏格拉底的声音有些尖锐刺耳,口气却诚挚动人。路人不少,有人放慢脚步打量著,却没人真停下来与他对话。
“智慧之城雅典的市民啊!你们每一位都聪明绝顶,身怀各色专业知识。可是除了战争、法律或医药之外,各位一点也不关心自己的灵魂,不愿意思考自己价值观是否正确吗?”
众人停下来讨论着,却无人上前攀谈。
过了好一会儿,终于有个穿着长衣,身材高挑,双眼充满自信的男子走到苏格拉底面前,对他说:“苏格拉底,我听过你。”
男子冷冷道:“我们第一次见面。我只听过你,从没见过你。”
“请问如何称呼您?”
“波鲁斯。”
“那波鲁斯先生,请问您听见的是什么样的趣事呢?”苏格拉底寻找轻松的开场。
“趣事?”波鲁斯拉长语尾,像是要聚集众人的注意力一般。“不是趣事,是不好的风评。有人说你能言善道,颠倒是非,不是守序的公民。还有人说你战争时畏缩不前,偷懒贪杯,不像真正的军人。”
“不是这样的!”一个年轻的声音传来。“这不实!苏格拉底先生绝非这样的人!”一名路过的士兵不请自来加入谈话,他的声音宏亮,引人侧耳。
“这位先生,你又怎么知道他不是这样的人呢?”波鲁斯回道。
“我叫阿尔西比亚德思!我曾与苏格拉底先生在同部队作战,此乃我亲眼所见。”阿尔西比亚德思的口气十分激动,任何人都不会怀疑他的真诚。他继续道:“战争中大家都佩服苏格拉底先生的勇敢、坚忍与自律。有次在冰天雪地的高山上行军,所有人都因草鞋不够暖和而抱怨,有个人光脚比一般士兵走得还快,那就是苏格拉底先生。”
“或许他是喝多了。”波鲁斯回道。
阿尔西比亚德思回道:“说苏格拉底先生贪杯更是空穴来风。在大家庆功醉酒的场合,他是唯一清醒守望的人,苏格拉底先生的意志力、正直与节制在军旅中不只一次鼓励大家渡过难关,这怎么不会是一个真正的军人?”
两人又多往来了几句话,在证言被热血地报导之后,流言终被驳斥。
“我的兄弟,谢谢你为这老朽的身体挺身而出。”苏格拉底握著阿尔西比亚德思的手,眼中满是感激之情。
“我只是说出事实,苏格拉底先生,很荣幸能再见到您,但我正被紧急征召要到外地去,不然,我很愿意同您谈话。”
“此去路遥险阻,你一定要保重。”两人互道珍重,阿尔西比亚德思先离去。
“波鲁斯先生,您对我还有疑问吗?”
“刚刚他只反驳了一半,能言善道他可没提。”
“请您仔细思考,如果传言对战争中的我如此的不实,那么另一段的描述有可能是不多不少,恰好真实无误吗?”
波鲁斯沉默,一旁民众纷纷摇头。
苏格拉底道:“我们观察到说谎的人总是说谎,说实话的人总说实话。因为真话能推出更多真话,假话则被迫推出更多假话。”
围观的众人点头,认同苏格拉底。
“不过依刚刚的表现看来,您的确善于说服。”波鲁斯继续回击。
一旁有人开始点头起来,看来苏格拉底所言不虚。
苏格拉底补充道: “我擅于一对一的谈话,却不善于一对多的演说。”
“两个不一样都是说话吗?我看不出差别。”
“好,那我就来点清。言语能说理也能载情,我擅于前者而拙于后者。我不擅长演说,特别是一对多,以情感为主导,以说服为目的的演说,这需要辞藻、台风以及机智。但我很愿意一对一以理性态度对话,这种对话让双方边听边思考,相互修正彼此的看法,却不强迫两人意见相同。一对多演讲重点是说服,一对一谈话重点则是思考。我喜欢思考,却不喜欢说服或被说服。”
苏格拉底清楚的解说让一旁人不住点头。
波鲁斯回道:“从你刚刚的发言看来,你喜欢批评辩士学派,可是我欣赏他们的世界观。强者制定一切的价值与规范,我觉得这符合事实。”
“你相信一切的价值与规范都是强者制定的?”苏格拉底道。
“是的,这符合雅典的历史,我们在竞争中成长强壮。强者支配订立一切准则,不管是知识规范还是道德价值。世界除了强者订定的准则之外,一切都是虚假。”
“是的。”
“那麽强者制订的准则有可能是错的吗?”
波鲁斯顿了一下后答道:“苏格拉底,如果你想引诱我说准则本身也有对错可言,你就太小看我了。强者订立的准则本身没有对错,反而是,一切的规范与价值都是从这些准则而来,一般人相信的规范与价值都出于强者。”
“那我问您,强者能身居此位,必定是因为他本身有优越之处,比方说思考、口才、或魅力,对吗?”
“是的,强者当然有其优越之处,他了解并发挥其优势,让自己出众。”
“可是一旦强者有这种程度的了解,表示他已经意识到一些正面的价值,并懂得依此竞争。他本身的优越与发挥优势竞争的道理都先于他所制定的准则,不是吗?”
苏格拉底此问让波鲁斯呆了数秒。他没意识到“强者”的“强”本身就代表了某种好的价值,所以不可能一切价值都是强者订立的。
苏格拉底补充道:“或许我解释的不够清楚,我再换个方式提问,强者是会像无头苍蝇般乱冲,还是懂得去分辨对他好的东西,避免对他不好的东西?”
“强者有区辨好坏的能力。”
“既然强者有这能力,表示除了他所制定的一切之外,还有一些关于好坏的准则,这些不但不是他订的,还是他利用的工具。一个人是强者正因为他追求的是原本就有价值的事物。”
苏格拉底紧抓着“强者”的“强”必定默认了某种价值。旁边的人纷纷点起头来。波鲁斯得想办法版回一成才行。
“苏格拉底,你发言的确十分犀利,不过还没有到不可反驳的地步。”
“那请您指教。”
波鲁斯自信道: “你的论述假定了强者得要‘强’才能胜出。你抓着这点攻击我,迫使我承认,除了强者订立的准则之外,原本就有一些价值存在。可是现在我要放弃这点。我要说的是强者就是制订一切的人,在他制定以前什么好坏都没有,直到他订出一切的价值、规范或规则。制定者就是强者,这样总没问题了吧?”
“你确定这是你想提出的说新法吗?”
“是的,这才是我想提的说法。”
“即使这样修改,这说法还是不合理。这说法虽能避开原本的问题,却会产生新的问题。”苏格拉底答道。
“这怎么可能?”
“依照这说法,在这种想法下强者的‘强’再也没有意义了,它指的不过就是‘制定者’,强者可以在制订前被弱者杀死,最后坐下的人就是强者。这样的世界中的“强者”,不过就是偶然产生的幸运儿。这种推崇幸运儿的思想最终其实是反智慧的。”
“因为追求的不是真正的卓越,而只是等待偶然出现的机会。这是辩士最大的矛盾,他们一方面认为强者出众所以制订了一切的价值与规范,一方面又认为强者制定了一切价值与规范。如果强者出众是事实,那表示在强者制定之前就有好跟坏的分别;但如果这不是事实,谁制订谁就是强者,这表示强者的‘强’根本没有意义。”
波鲁斯认真思考之后,终于了解苏格拉底反驳的意义。
“其实思考的成长,是有诀窍的。”苏格拉底提出了新主题。
“请问这诀窍到底是什么?”
“诀窍是抱着“无知”的态度去追求。“无知”是了解到自己的有限,却以不放弃的态度去继续追求。神庙之所以称我为最有智慧的人,正是因为我了解自己的有限,却仍孜孜不倦地追求一切。”
“了解到自己的有限,却仍孜孜不倦地追求一切?”这句平凡无奇的话却瞬间点亮了波鲁斯的心。
“无知的态度能让你的思考越来越丰富完整,这是种深沉的智慧。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处于一种虚假的和平状态下,盲目地追求着权力与胜利,没有智慧的引领,终究会给美丽的雅典带来真正的伤害。”
苏格拉底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隔年,雅典与斯巴达重启了第二期的伯罗奔尼萨战争。西元前404年雅典战败,而对雅典文化不满,不断忠言逆耳的苏格拉底,也在西元前399年被控以不敬神明与腐化青年,被判死刑。
西元前430年,希腊城邦的雅典与斯巴达两城邦为争夺希腊世界的霸主,开启了波罗奔尼萨战争。斯巴达以精强的方阵兵闻名,雅典则拥有剽悍的海军,双方周旋战斗了九年,两败俱伤的双方于西元前421年缔结尼西阿斯和平条约。。
雅典街头有个其貌不扬的老人,圆脸上挂著扁扁的鼻子,小小眼睛,黏贴上一嘴白胡须。五官已经够不迷人了,位置还集中在一张大饼脸的正中央,长相滑稽更胜丑角。他的衣饰简单素朴,鞋子是破旧草鞋。外表虽不讨喜,老人的表情与动作却散发出一股和善的气息,让人感觉很容易亲近。
老人在街上大喊道:“哪位可敬的市民,关心自己的灵魂,请来与苏格拉底对话吧!”
苏格拉底的声音有些尖锐刺耳,口气却诚挚动人。路人不少,有人放慢脚步打量著,却没人真停下来与他对话。
“智慧之城雅典的市民啊!你们每一位都聪明绝顶,身怀各色专业知识。可是除了战争、法律或医药之外,各位一点也不关心自己的灵魂,不愿意思考自己价值观是否正确吗?”
众人停下来讨论着,却无人上前攀谈。
过了好一会儿,终于有个穿着长衣,身材高挑,双眼充满自信的男子走到苏格拉底面前,对他说:“苏格拉底,我听过你。”
男子冷冷道:“我们第一次见面。我只听过你,从没见过你。”
“请问如何称呼您?”
“波鲁斯。”
“那波鲁斯先生,请问您听见的是什么样的趣事呢?”苏格拉底寻找轻松的开场。
“趣事?”波鲁斯拉长语尾,像是要聚集众人的注意力一般。“不是趣事,是不好的风评。有人说你能言善道,颠倒是非,不是守序的公民。还有人说你战争时畏缩不前,偷懒贪杯,不像真正的军人。”
“不是这样的!”一个年轻的声音传来。“这不实!苏格拉底先生绝非这样的人!”一名路过的士兵不请自来加入谈话,他的声音宏亮,引人侧耳。
“这位先生,你又怎么知道他不是这样的人呢?”波鲁斯回道。
“我叫阿尔西比亚德思!我曾与苏格拉底先生在同部队作战,此乃我亲眼所见。”阿尔西比亚德思的口气十分激动,任何人都不会怀疑他的真诚。他继续道:“战争中大家都佩服苏格拉底先生的勇敢、坚忍与自律。有次在冰天雪地的高山上行军,所有人都因草鞋不够暖和而抱怨,有个人光脚比一般士兵走得还快,那就是苏格拉底先生。”
“或许他是喝多了。”波鲁斯回道。
阿尔西比亚德思回道:“说苏格拉底先生贪杯更是空穴来风。在大家庆功醉酒的场合,他是唯一清醒守望的人,苏格拉底先生的意志力、正直与节制在军旅中不只一次鼓励大家渡过难关,这怎么不会是一个真正的军人?”
两人又多往来了几句话,在证言被热血地报导之后,流言终被驳斥。
“我的兄弟,谢谢你为这老朽的身体挺身而出。”苏格拉底握著阿尔西比亚德思的手,眼中满是感激之情。
“我只是说出事实,苏格拉底先生,很荣幸能再见到您,但我正被紧急征召要到外地去,不然,我很愿意同您谈话。”
“此去路遥险阻,你一定要保重。”两人互道珍重,阿尔西比亚德思先离去。
“波鲁斯先生,您对我还有疑问吗?”
“刚刚他只反驳了一半,能言善道他可没提。”
“请您仔细思考,如果传言对战争中的我如此的不实,那么另一段的描述有可能是不多不少,恰好真实无误吗?”
波鲁斯沉默,一旁民众纷纷摇头。
苏格拉底道:“我们观察到说谎的人总是说谎,说实话的人总说实话。因为真话能推出更多真话,假话则被迫推出更多假话。”
围观的众人点头,认同苏格拉底。
“不过依刚刚的表现看来,您的确善于说服。”波鲁斯继续回击。
一旁有人开始点头起来,看来苏格拉底所言不虚。
苏格拉底补充道: “我擅于一对一的谈话,却不善于一对多的演说。”
“两个不一样都是说话吗?我看不出差别。”
“好,那我就来点清。言语能说理也能载情,我擅于前者而拙于后者。我不擅长演说,特别是一对多,以情感为主导,以说服为目的的演说,这需要辞藻、台风以及机智。但我很愿意一对一以理性态度对话,这种对话让双方边听边思考,相互修正彼此的看法,却不强迫两人意见相同。一对多演讲重点是说服,一对一谈话重点则是思考。我喜欢思考,却不喜欢说服或被说服。”
苏格拉底清楚的解说让一旁人不住点头。
波鲁斯回道:“从你刚刚的发言看来,你喜欢批评辩士学派,可是我欣赏他们的世界观。强者制定一切的价值与规范,我觉得这符合事实。”
“你相信一切的价值与规范都是强者制定的?”苏格拉底道。
“是的,这符合雅典的历史,我们在竞争中成长强壮。强者支配订立一切准则,不管是知识规范还是道德价值。世界除了强者订定的准则之外,一切都是虚假。”
“是的。”
“那麽强者制订的准则有可能是错的吗?”
波鲁斯顿了一下后答道:“苏格拉底,如果你想引诱我说准则本身也有对错可言,你就太小看我了。强者订立的准则本身没有对错,反而是,一切的规范与价值都是从这些准则而来,一般人相信的规范与价值都出于强者。”
“那我问您,强者能身居此位,必定是因为他本身有优越之处,比方说思考、口才、或魅力,对吗?”
“是的,强者当然有其优越之处,他了解并发挥其优势,让自己出众。”
“可是一旦强者有这种程度的了解,表示他已经意识到一些正面的价值,并懂得依此竞争。他本身的优越与发挥优势竞争的道理都先于他所制定的准则,不是吗?”
苏格拉底此问让波鲁斯呆了数秒。他没意识到“强者”的“强”本身就代表了某种好的价值,所以不可能一切价值都是强者订立的。
苏格拉底补充道:“或许我解释的不够清楚,我再换个方式提问,强者是会像无头苍蝇般乱冲,还是懂得去分辨对他好的东西,避免对他不好的东西?”
“强者有区辨好坏的能力。”
“既然强者有这能力,表示除了他所制定的一切之外,还有一些关于好坏的准则,这些不但不是他订的,还是他利用的工具。一个人是强者正因为他追求的是原本就有价值的事物。”
苏格拉底紧抓着“强者”的“强”必定默认了某种价值。旁边的人纷纷点起头来。波鲁斯得想办法版回一成才行。
“苏格拉底,你发言的确十分犀利,不过还没有到不可反驳的地步。”
“那请您指教。”
波鲁斯自信道: “你的论述假定了强者得要‘强’才能胜出。你抓着这点攻击我,迫使我承认,除了强者订立的准则之外,原本就有一些价值存在。可是现在我要放弃这点。我要说的是强者就是制订一切的人,在他制定以前什么好坏都没有,直到他订出一切的价值、规范或规则。制定者就是强者,这样总没问题了吧?”
“你确定这是你想提出的说新法吗?”
“是的,这才是我想提的说法。”
“即使这样修改,这说法还是不合理。这说法虽能避开原本的问题,却会产生新的问题。”苏格拉底答道。
“这怎么可能?”
“依照这说法,在这种想法下强者的‘强’再也没有意义了,它指的不过就是‘制定者’,强者可以在制订前被弱者杀死,最后坐下的人就是强者。这样的世界中的“强者”,不过就是偶然产生的幸运儿。这种推崇幸运儿的思想最终其实是反智慧的。”
“因为追求的不是真正的卓越,而只是等待偶然出现的机会。这是辩士最大的矛盾,他们一方面认为强者出众所以制订了一切的价值与规范,一方面又认为强者制定了一切价值与规范。如果强者出众是事实,那表示在强者制定之前就有好跟坏的分别;但如果这不是事实,谁制订谁就是强者,这表示强者的‘强’根本没有意义。”
波鲁斯认真思考之后,终于了解苏格拉底反驳的意义。
“其实思考的成长,是有诀窍的。”苏格拉底提出了新主题。
“请问这诀窍到底是什么?”
“诀窍是抱着“无知”的态度去追求。“无知”是了解到自己的有限,却以不放弃的态度去继续追求。神庙之所以称我为最有智慧的人,正是因为我了解自己的有限,却仍孜孜不倦地追求一切。”
“了解到自己的有限,却仍孜孜不倦地追求一切?”这句平凡无奇的话却瞬间点亮了波鲁斯的心。
“无知的态度能让你的思考越来越丰富完整,这是种深沉的智慧。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处于一种虚假的和平状态下,盲目地追求着权力与胜利,没有智慧的引领,终究会给美丽的雅典带来真正的伤害。”
苏格拉底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隔年,雅典与斯巴达重启了第二期的伯罗奔尼萨战争。西元前404年雅典战败,而对雅典文化不满,不断忠言逆耳的苏格拉底,也在西元前399年被控以不敬神明与腐化青年,被判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