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随笔系列——《写给女儿的第一封信》
你的名字叫周舒然,小名小仙。
要说名字的由来,得从你的出生说起。你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日常都还挺乖。到了临盆的那两天,你在妈妈肚子里动弹得不行,几乎就是个升级版的孙行者,“大闹天宫”一番,前后折腾了将近40个小时,中间有挣扎过是否坚持顺产,二院的成主任是个可靠的大夫,我们听了她的鼓励和建议,最后把你好不容易地给顺产了下来。特别是临盆住院的那两个晚上,疼痛难忍,妈妈的内心是极度抓狂的,情绪是躁动的,一向课前准备充分的妈妈,一直都在有节奏地深呼吸,额头汗流不止,让关心她的所有人都放心不下,她的全身就像绷紧的弦。需要一些舒缓气氛的时候,我想到了音乐,法国浪漫时期著名音乐家古诺改编自巴赫的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曲目《圣母颂》,如泣如诉的旋律响起时,内心立刻安静了下来,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不禁落泪。同样,还有另一首《圣母颂》,来自伟大的作曲家舒伯特,国王的女儿在竖琴的伴奏下唱出的祈祷文,旋律柔美委婉、纯净朴实,表达的情感也十分细腻丰满。两首舒缓的曲子,让人陶醉,不停地循环播放,我们的小悟空也会偶尔“歇歇”,妈妈的情绪也稳定了些,舒坦了些。
在你降生之后,究竟该给你取个什么名字,我和妈妈一直举棋不定。妈妈、爷爷和外公都是现实生活里的强人,爷爷家中绝版的《康熙词典》、《辞源》、《辞海》等都一直在备着给你起名,奶奶和外婆也想替你起个好名字,当然还有很多一直期待着你的亲戚、我跟妈妈的好朋友们,可我还是要坚持亲自给你起名。虽然我的水平,远不及写《红楼梦》的曹公,也努力向他致敬。《红楼梦》里上百号人物(有说400多人,有说700多人,也有说900多人),这取名还得有讲究,不能将就。头回就出现的人物——甄士隐、贾雨村,真事隐去,假语存焉;十二钗等主要人物就不必再说,霍启(“祸起”)、英莲(“应怜”),四大郡王,东平王、南安王、西宁王、北静王,“东南西北”,“平安宁静”。另外,甄家一丫头娇杏(“侥幸”),角色十分有趣。落魄书生在甄家看上娇杏,“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朗,虽无十分姿色,却亦有动人之处”。后来贾雨村中了进士,当了官,娶了娇杏,时来运转。“因偶尔一顾,便弄出这段事来,亦是自己意料不到之奇缘。”这种暗喻式地起名,是值得推敲玩味的。
在周家的家族里,自打太爷那一辈,从温州永嘉老家出来,颠沛流离多年,最后落脚到了南京,期间老家联系也少。太爷的名字是“纪”字辈,爷爷是“建”字辈(男)“芬”字辈(女),大伯爷爷是个不拘小节的人,他的儿子也就没再延续家族的传统,所以从我这一辈起两个字的居多。就此事,也问了爷爷,他表示尊重我的意见,这便给了我更大的发挥空间,更多选择性反而更加的困难一些。
“舒”字,我一直很喜欢这个字,“舒”字和什么字搭配,是我比较犹豫的。好在身边的朋友给了我很多意见,在众多意见中,一眼挑中了这个“然”字。
舒,《说文解字》,伸也,从舍从予,予亦声。一曰舒,缓也。把“舒”字,拆开,左边是“舍”,舍弃;右边是“予”,亦可说是“我”,舍弃自我,亦可说是“给予”,懂得取舍,给予他人。
然,作助词。舒,是平声,然,是上声,这声调,让名字读起来更加的有力。这好似管弦乐器在演奏一个段落之后,打击乐器的强烈介入,烘托渲染整场气氛(比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五乐章)。
小仙。说到小仙,还是有这么一段小插曲。刚开始你不叫小仙,我和妈妈准备给你起“小栗子”的。因为妈妈住院之后,因为长时间疼痛,胃口也变得很差,什么也吃不下,只想吃毛栗子,恰巧她平时爱吃的那家店就在二院旁边,所以就有了这么一个情节。当我把“小栗子”这个小名告诉身边的好朋友时候,他们说得换个更好的,读书会里大家都唤我“大仙”,女儿生的可爱至极,唤作“小仙(女)”。所以,便有了你的这个小名儿。
小仙,周舒然,希望你有朝一日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也是对我自己的警示。
写于2017-9-14深夜,南通回到南京的家中
© 本文版权归 Kilimanjaro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