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露松风蕉雨,茶烟琴韵书声 ---2017年9月9日茶会
南宋道士葛长庚云:“味为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茶是一种表山川之灵气,集天地之风露,含英咀华,吐香蕴玉之大自然的馈赠。善于饮茶的人,多一分雅趣,少一分世俗,多一些禅定,少一些喧嚣。因此,品茗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之挚爱。
![]() |
茶乃健康之伴侣,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多种维生素为心血管的保护神,预防和延缓衰老和癌症。常饮茶品,或身形曼妙,或容颜清雅。与三五友人,清茶一杯,细酌慢饮,顿有心灵相通之感悟。茶的质朴、纯净、灵气、清香,化为在这琼浆玉液之中,品味人生 真谛和生命的韵味。
![]() |
茶为国饮,其香悠扬千年。以茶会友,一壶清茶笑谈天下之事。而品茗之法也是颇有讲究的。想成为品茗行家,需动用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器官,还要用心去观看茶叶条索、茶汤汤色,细闻香气,再慢慢的品味其口感等,需要长久的静心领悟才能领略到好茶的真谛。
![]() |
首要的是先天因素,也就是茶树本身、地理经纬度和生长环境,包括茶树品种、树龄、海拔、土壤、阳光、风向、湿度、温差、雨量、生态环境等,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否打农药、施化肥、喷激素、用除草剂(草甘膦),甚至机动车尾气、人的呼吸、是否翻地、除草砍杂都会有影响,所以,好茶往往出自人迹罕至的高海拔原始森林。
![]() |
其次,做工也很重要,采摘、萎凋、炒茶、杀青、揉捻、晒青、天气、装茶的器物、干毛茶的搁置环境、手工石磨压制还是机器压制、自然干燥还是烘房干燥、茶饼的包装纸与长途运输等因素都能影响茶的品质。
第三,就是茶品的陈化时间和存放环境,存放环境需要通风、干燥、无异味,同时避免阳光直射。存放环境固然不可忽视,但故意避开茶的本质因素不谈,过于强调仓储环节和各种因素的,就有忽悠之嫌,茶是用来喝用来享受的,不是用来当祖宗伺候的。本质不好的茶,你把它当祖宗伺候100年它也不会成为好茶。
![]() |
一款茶的好坏与优劣,是有评价标准的,行业评茶标准如下(满分100分):
1、条索(10分):是否紧实,是否匀整,是否油亮,是否粗壮,芽头是否多、是否肥大,是否毫多,杀青是否恰当;
2、汤色(10分):色泽深还是浅,混浊还是清亮,金圈的粗细与亮度;
3、香气(20分):香型判断,香气强弱,上扬还是下沉,是否挂杯,是否持久,香气的变化等,不能有烟味、糊臭味、霉味与其它茶本身以外的杂味异味;
4、口感(40分):甜度,柔度,滑度,层次,醇厚度,饱满度,浓稠度、苦涩度,回甘,生津等;
5、耐泡程度(10分):是否耐泡;
6、叶底(10分):叶片的颜色、长短、宽窄、厚薄、完整度、柔软度、润度和弹性,叶脉的色泽、粗细、多少、清晰度。
感恩好友茶痴西山抱月和品茗听荷两位老师,与琴茗阁一起,在17年9月9日这个特别的周末,为我们来了一场说品就品的品茗之旅。有一位哲人说过:“人生真正的财富都是属于精神层面的,朋友是其中之一。”在潺潺流水的茶禅之境,以茶为媒,增进彼此的交流和感情。品茗听荷-张玲老师,一个痴迷于传统茶文化的南方温婉女子,怀着对茶的执着,遍寻名山,探访名茶,沉迷在茶的世界,用她独到的感悟和分享,带大家进入茶禅一味的世界。
![]() |
茶会中品茗听荷-张玲老师为我们主泡、讲解,并回答大家的关注和疑问。周末品茶欢谈,一众红花坐满堂,两枝绿叶添缤纷,欢声笑语齐聚一堂。人生八大雅事,琴棋书画诗酒花茶。
![]() |
备注:
特别感谢老友西山拾翠提供茶品鉴定方法,感谢茶人张玲老师一个下午的讲解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