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许知远自恋是犬儒心态作祟
许知远引起的话题依然热度不减。现在焦点已经从批判他的“中年男人的猥琐”转移到了“自恋”。
说他与马东对谈,被马东怼“我没那么自恋”,意为许怀着知识分子的优越感,责问别人“堕落”。这体现了许的自恋,或者说代表了知识分子的自恋。
的确,在许的一系列访谈中,他对别人的“世俗”时时用反诘的语气,表现出不解。比如,再三追问罗振宇为何一味沉迷于商业,而放弃理想;追问女神俞飞鸿为何接那么烂的世俗片;追问马东为什么搞那么恶俗的节目。即便被人怼得无言以对,尴尬到手足无措也死不悔改。
我以为,他之所以这样并不仅仅是因为采访经验欠缺,更重要的是他内心里真的这么以为,真的为别人的“不坚守”遗憾,乃至痛心。从他以往的那些文章里,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他很自恋呢?!是不是就无意中彰显了知识分子的优越感呢?!
知识分子是个什么东西?有多少人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首先说,光有张大学文凭,或者读了一些书肯定不能称作知识分子。知识分子跟古代的士庶几相通。士又是什么?有文化那是基本条件,最重要的是心中有“道”,有担当,有家国情怀。古话叫放眼寰宇、胸怀社稷。用许知远的话,那就是“理想”和情怀。正因如此,罗振宇不以知识分子自居,而自称为“商人”,买卖人。
当理想与现实碰撞,屡屡受挫的时候,很多人退而求安,选择了放弃或者遗忘,进而与现实妥协。只有那些意志弥坚,一根筋的意气书生,仍还在孜孜以求。可是,这会遇到非常现实的生存问题。如果不是因为开书店难以为继,许知远就不会去做访谈,也不会引出那么多的“看不惯”,让大家怼来怼去。
许采访的这些人多少都让许有惺惺相惜之感,否则他不会痛惜,不会遗憾。
这是自恋吗?如果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的人都被骂做自恋,真不知道到底是谁在堕落!
事实上,这种言论是一种变调。在一个苏式社会,人会自觉放弃思考远离政治,一个热衷于思考,习惯于批评的人会显得非常不合时宜,这样的人经常会遭遇无用(无力)论的劝导。当然,这种劝导往往出于善意。也正因为这样,思考才更有价值。但是毋庸讳言,这种劝导是基于社会普遍的犬儒心态。
骂许自恋的人也正基于这种心态。只不过前一种出于善意,而后一种则是不折不扣的恶意。
所以,这样的批评会让富于理性思考的理想主义者在内心忍受孤独承受压力的同时,还得遭受他人的误解和歪曲谩骂,更会给社会带来负面效应。丑化理想主义者在人们心中的形象,进而让人们反感理想主义,远离理性思考,从而变得更加麻木和愚昧。
说他与马东对谈,被马东怼“我没那么自恋”,意为许怀着知识分子的优越感,责问别人“堕落”。这体现了许的自恋,或者说代表了知识分子的自恋。
的确,在许的一系列访谈中,他对别人的“世俗”时时用反诘的语气,表现出不解。比如,再三追问罗振宇为何一味沉迷于商业,而放弃理想;追问女神俞飞鸿为何接那么烂的世俗片;追问马东为什么搞那么恶俗的节目。即便被人怼得无言以对,尴尬到手足无措也死不悔改。
我以为,他之所以这样并不仅仅是因为采访经验欠缺,更重要的是他内心里真的这么以为,真的为别人的“不坚守”遗憾,乃至痛心。从他以往的那些文章里,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他很自恋呢?!是不是就无意中彰显了知识分子的优越感呢?!
知识分子是个什么东西?有多少人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首先说,光有张大学文凭,或者读了一些书肯定不能称作知识分子。知识分子跟古代的士庶几相通。士又是什么?有文化那是基本条件,最重要的是心中有“道”,有担当,有家国情怀。古话叫放眼寰宇、胸怀社稷。用许知远的话,那就是“理想”和情怀。正因如此,罗振宇不以知识分子自居,而自称为“商人”,买卖人。
当理想与现实碰撞,屡屡受挫的时候,很多人退而求安,选择了放弃或者遗忘,进而与现实妥协。只有那些意志弥坚,一根筋的意气书生,仍还在孜孜以求。可是,这会遇到非常现实的生存问题。如果不是因为开书店难以为继,许知远就不会去做访谈,也不会引出那么多的“看不惯”,让大家怼来怼去。
许采访的这些人多少都让许有惺惺相惜之感,否则他不会痛惜,不会遗憾。
这是自恋吗?如果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的人都被骂做自恋,真不知道到底是谁在堕落!
事实上,这种言论是一种变调。在一个苏式社会,人会自觉放弃思考远离政治,一个热衷于思考,习惯于批评的人会显得非常不合时宜,这样的人经常会遭遇无用(无力)论的劝导。当然,这种劝导往往出于善意。也正因为这样,思考才更有价值。但是毋庸讳言,这种劝导是基于社会普遍的犬儒心态。
骂许自恋的人也正基于这种心态。只不过前一种出于善意,而后一种则是不折不扣的恶意。
所以,这样的批评会让富于理性思考的理想主义者在内心忍受孤独承受压力的同时,还得遭受他人的误解和歪曲谩骂,更会给社会带来负面效应。丑化理想主义者在人们心中的形象,进而让人们反感理想主义,远离理性思考,从而变得更加麻木和愚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