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你,我与它
今天听了武老师的心理学科“世界的本质,是关系”。挺有感触的,每一次挺武老师的课,都有一点点的收获,让我重新认识和思考我与你,我与这个世界的关系。
《我与你》有这样的一本书,这本书我没有看过,但是是武老师读大学的时候的最爱。老师说,这本书后来被老师弄丢了,后来老师还伤心了好几天。
那么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什么呢?这本书的作者是马丁.布伯。是个哲学家。整本书讲的都是“关系本体论”。意思是说,世界的本体不是宇宙万物之“你”,也不是“我”是“我”和““你之间”,是关系。
当我将你视为达成目标的工具或对象时,你在我这儿就沦为了“它”,这时就构建了“我与它的关系”
当我放下我的所有预判和期待,带着我的全部本真和你的本真相遇时,这就够建了“我与你”的关系。
听起来有点晦涩,但是举个例子就明白了。有人在恋爱的时候很容易因为一件小事就容易上升“你爱不爱我”的高度。但其实的意思是:如果你听我的、按照我的来,就叫爱我;如果你他听我的,不按照我的来,就叫不爱我。这时就是构建“我与它”的关系。那么,“我与你”的关系是什么呢?武老师举了个鲁米的例子。

然而,回到现实。今天我和一位老朋友相聚,作为十几年的老朋友,我发现以前无话不谈的我们,今天却发现很多话都没有说出来。甚至故意不说出来,因为觉得好像说出来他也不会理解。然而,我每次跟他聊天我都很希望他能懂我,能看见我的存在。不知道这是不是我与他的关系已经沦为“我与它”的关系呢?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