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_BomB 译 巴列霍 :《远去的脚步》
Distant Footsteps ( 英译本,tr. Clayton Eshleman )
巴列霍
My father is asleep. His august face
expresses a peaceful heart;
he is now so sweet.
if there is anything bitter in him, it must be me.
There is loneliness in the house; there is prayer;
and no news of the children today.
My father stirs, sounding
the flight into Egypt, the styptic farewell.
He is now so near;
if there is anything distant in him, it must be me.
My mother walks in the orchard,
savoring a savor now without savor.
She is so soft,
so wing, so gone, so love.
There is loneliness in the house with no bustle,
no news, no green, no childhood.
And if there is something broken this afternoon,
something that descends and that creaks,
it is two old white, curved roads.
Down them my heart makes its way on foot.
《远去的脚步》 ( Super_BomB 于 2010年3月15日 整理完成 )
巴列霍
爸爸睡熟了。威严的面容
表明他的心已恢复平静;
现在,他是那么甜美,
如果他有什么苦涩,那一定是我。
屋子里静悄悄的;有人暗暗祈祷;
今天没有孩子们的消息。
爸爸醒了,宣告我们
逃去了埃及,只留下一声安慰性的“再见”。
现在,他是那么亲切;
如果他有什么牵挂,那一定是我。
妈妈在果园里散步,
打发着无聊的时光。
她是那么温柔,
那么缥缈,那么遥远,那么可爱。
屋子里静悄悄的,没有喧闹,
没有新奇,没有童真,没有稚气。
如果有什么吱吱嘎嘎地降临,
打破这个下午的沉闷,
就是那两条古老的洁白的小路。
弯弯曲曲的,沿着它们,我的心开始起程。
简评:
巴列霍被评论界称为“痛苦诗人”,因为他的诗里充满了痛苦。更有意思的是,他毫不掩饰自己的痛苦,而是近乎无度的赤裸裸的直接的描写甚至是宣泄自己的痛苦。但是一刀切是不对的,用一个标签就把他钉在了痛苦的柱子上更不可取。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大恨必有大爱,痛到骨髓是对甜蜜的绝望。
就象这首诗,诗人站在一个小孩子的角度进行了一次叛逆的想象。令人遐思,忍俊不禁,可以看出巴列霍天真烂漫的一面。其实他对痛苦的挥霍,不加掩饰,何尝不是孩子气的一种表现?
这首诗,其实应该从最后一句开始,“我的心开始起程”。在一个沉闷乏味的下午,父亲睡了,母亲在果园散步,小孩子无聊之极,想及家庭环境的压抑,幻想了一次离家出走以及出走之后家人的反应。失去以后才知道珍惜,不知道是否每一位没有得到足够关注和重视的儿童都会有这种心思惩罚大人呢?好在这个小孩子不算太坏,他也从出走之后的“距离产生美”里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父母,发现了原先没有意识到的父母的种种好处。原来父母都是爱他的。
或者什么都不是,父母对孩子也非常好,只是每一个小孩或多或少都会有这种心思,要远走高飞,要去什么未知的地方探险。在这种好奇心的膨胀下,任何环境都会显得压抑。出路只有一个,就是“那两条古老的洁白的小路”。说它古老,是因为,每个人的成长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什么时候累了,受伤了,老了,跑不动了,就明白了家的好,任谁赶也是赶不走的。说它“洁白”,是因为那条小路是一切理想的发端,所有朝着高山朝着大海的征程都从那离开“家”的第一步开始。
生活,多么矛盾啊,连小孩也不例外。
巴列霍
My father is asleep. His august face
expresses a peaceful heart;
he is now so sweet.
if there is anything bitter in him, it must be me.
There is loneliness in the house; there is prayer;
and no news of the children today.
My father stirs, sounding
the flight into Egypt, the styptic farewell.
He is now so near;
if there is anything distant in him, it must be me.
My mother walks in the orchard,
savoring a savor now without savor.
She is so soft,
so wing, so gone, so love.
There is loneliness in the house with no bustle,
no news, no green, no childhood.
And if there is something broken this afternoon,
something that descends and that creaks,
it is two old white, curved roads.
Down them my heart makes its way on foot.
《远去的脚步》 ( Super_BomB 于 2010年3月15日 整理完成 )
巴列霍
爸爸睡熟了。威严的面容
表明他的心已恢复平静;
现在,他是那么甜美,
如果他有什么苦涩,那一定是我。
屋子里静悄悄的;有人暗暗祈祷;
今天没有孩子们的消息。
爸爸醒了,宣告我们
逃去了埃及,只留下一声安慰性的“再见”。
现在,他是那么亲切;
如果他有什么牵挂,那一定是我。
妈妈在果园里散步,
打发着无聊的时光。
她是那么温柔,
那么缥缈,那么遥远,那么可爱。
屋子里静悄悄的,没有喧闹,
没有新奇,没有童真,没有稚气。
如果有什么吱吱嘎嘎地降临,
打破这个下午的沉闷,
就是那两条古老的洁白的小路。
弯弯曲曲的,沿着它们,我的心开始起程。
简评:
巴列霍被评论界称为“痛苦诗人”,因为他的诗里充满了痛苦。更有意思的是,他毫不掩饰自己的痛苦,而是近乎无度的赤裸裸的直接的描写甚至是宣泄自己的痛苦。但是一刀切是不对的,用一个标签就把他钉在了痛苦的柱子上更不可取。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大恨必有大爱,痛到骨髓是对甜蜜的绝望。
就象这首诗,诗人站在一个小孩子的角度进行了一次叛逆的想象。令人遐思,忍俊不禁,可以看出巴列霍天真烂漫的一面。其实他对痛苦的挥霍,不加掩饰,何尝不是孩子气的一种表现?
这首诗,其实应该从最后一句开始,“我的心开始起程”。在一个沉闷乏味的下午,父亲睡了,母亲在果园散步,小孩子无聊之极,想及家庭环境的压抑,幻想了一次离家出走以及出走之后家人的反应。失去以后才知道珍惜,不知道是否每一位没有得到足够关注和重视的儿童都会有这种心思惩罚大人呢?好在这个小孩子不算太坏,他也从出走之后的“距离产生美”里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父母,发现了原先没有意识到的父母的种种好处。原来父母都是爱他的。
或者什么都不是,父母对孩子也非常好,只是每一个小孩或多或少都会有这种心思,要远走高飞,要去什么未知的地方探险。在这种好奇心的膨胀下,任何环境都会显得压抑。出路只有一个,就是“那两条古老的洁白的小路”。说它古老,是因为,每个人的成长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什么时候累了,受伤了,老了,跑不动了,就明白了家的好,任谁赶也是赶不走的。说它“洁白”,是因为那条小路是一切理想的发端,所有朝着高山朝着大海的征程都从那离开“家”的第一步开始。
生活,多么矛盾啊,连小孩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