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远与马东之争
查看话题 >读书识心 | 写在许知远采访马东之后
前言:
假期因为精力不佳,只读了两本小说,一本很短小,余味重;一本很艰难,耗时久。读长篇那本的时候,读着读着便怀疑如此花费时间的意义,好在读了一本。说其艰难,其实故事本身并不复杂;按照现在流行的某种解读方式很容易讲完,如果有心人再加上一些眉飞色舞的渲染,或许还能成为谈话的闲资彰显自己的才学与见识。可是,小说真的止于所谓的讲述了一个什么事吗?
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本人是矛盾的,因为我对故事便很好奇。很多时候,读小说会超越故事情节而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但是在读这些性格、心理、语言、环境描写的过程中,它们非常不起眼;耗时便在此处,可我越发觉得这才是写小说的人真正的用心和伟大,也是读小说的意义。但说起来有点不解的自嘲和理解的悲凉,因为我毕竟也消耗不起如此的时间和精力总干这样一件事。我喜欢那些质朴、深刻,真正在讲人的语言文字,那是我们创造的文化骄傲,文明的基础。可如今,人们好像越来越将“舞文弄墨”的商业性功能发挥极致,故事成为贬义或带着偏见或功利性的文案,成为了某些竞争中的工具。如果我们自己创造的语言文字都仅仅在“花言巧语”,这世界是不是有一天什么都不值得相信?人与人之间怎么活?
谈正事:
看到“许知远和马东”之争仍在继续。其实从这个节目的第一季开始,我便认识并喜欢上这个探知者,他说他自己带着偏见,我倒是觉得他的表现就是正常的好奇,问为什么的好奇者。一度有人批他,说他是多么地不堪。我倒是觉得那些喝酒时候的冷场和尴尬,足够证明他有多可爱和多珍贵,敢好奇地只单纯地问为什么的如今还有几人?问人们自觉回避不再说而不得不说的东西。
我承认人们内心对于某些事物的原始趣味,并不会因为识字就发生了质的变化,看戏的人依然有,但是荀子也说过:“凡古今之所谓善者,正理奔驰也;所谓恶者,偏险悖乱也。是善恶之分也。” 社会有引导人向善的价值和意义。为什么你认为那95%的人就应该接受你口中的大众文化?
人们对于娱乐本能的向往本就是人生之所以然者,是情欲的一种原始向往,但并不代表他们通过大众媒体就只应该接触他们想知道、乐意知道的事情,大众传媒的作用纵然是让大多数没接触的人接触事物,但也可以为所谓的少数人的“向往”而传播并期待有更好的效果。人们确实是来来往往、平静地生活于这片土地上,或许他们不会想除了柴米油盐之外的事情,但并不能成为剥夺他们身为人的权利—了解并重新感悟自己生活之外而与人紧密相关的事情,改变原有的想法。社会问题的解决不是口舌之胜,更多地应该是启发人们如何“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吧。纵然道路是曲折的,但总比放弃了好,所以怎能问:“民智开了吗?”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你镜头下的夏日终曲240篇内容 · 18.3万次浏览
- 为什么我们会和错的人结婚?168篇内容 · 15.8万次浏览
- 暑期档电影repo484篇内容 · 13.4万次浏览
- 谈过很多次恋爱后才明白的道理248篇内容 · 206.3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830.3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2344篇内容 · 1229.5万次浏览
- 后悔没有早点知道的职场道理122篇内容 · 89.5万次浏览
- 梗图续命,笑到通气32篇内容 · 114.5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