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本多情》读后感
《侬本多情》读后感 这是一篇好文,主要讲了谢暄的一生。 初见时的谢暄,给人的感觉并不像是一个孩子,孩子应该有的嘻笑玩闹他都没有,他处在被父母“抛弃”的阴影下,并且这个阴影伴随了他接下来的二十多年。童年的谢暄虽然生活在嫡亲外公外婆膝下,但被“抛弃”的阴影一直伴随着他,他仍是孤独的。直到他遇上了周南生,周南生看上去开朗活泼,但周南生骨子里其实也是孤独的。如果说他们两个之间孤独的差别,那可能就是谢暄从里到外都体现出孤独,而周南生则是把那份孤独用开朗的外表掩盖了起来。两个孤独的小孩,遇到了同类,他们互相取暖,一起度过了最纯真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对他们而言,对方就是自己童年和少年时期唯一的温暖。换句话说,周南生之于谢暄,谢暄之于周南生,就像浮木对于落水的人一样的重要;就像黑暗中的那唯一的一点点的光亮。 然后,谢暄遇到了谢明玉。谢暄和谢明玉,他们相似却又完全不同,他们在彼此身上看到自己不曾拥有却又渴望东西。他们同样的骄傲,同样的聪慧,有着相同的地位,差不多的学识。但他们又完全不同,谢暄太独了,谢暄他表面上看起来温润如玉,但实则是一个偏执冷漠却又恋旧的人,他的经历造就了他寡言少语——不信任,多虑多疑,谨慎严苛;而谢明玉太野了,谢家小少活得恣意张扬,随心所欲,是被宠坏的小公子,但却一直保留着最纯善的内心。故事的最后谢暄和谢明玉在一起。 谢暄最早遇到的是周南生,在谢暄接下来的十多年里他一直认为他爱的是周南生,谢暄爱周南生吗?我想可能是兄弟之情,也可能只是单单的不想失去童年和少年时期陪伴自己的唯一的温暖。“即便是对周南生,他所有的渴望也不过是希望周南生在他身边,似乎那样他就觉得安心了,他那残缺病态的心感到了一种完满。”这是后来谢暄的内心读白。但当时年少的谢暄还不懂什么是爱,误以为他对周南生的爱是情人之间的爱,可那终究不是情人之间的爱。(但这份被错误定义的爱,和周南生的重情重义,也让周南生短短的一生中没有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我想这是谢暄对不起周南生的地方,也许周南生人生中的遗憾。)周南生爱谢暄吗?文中周南生也讲了,他把谢暄当做弟弟他觉得迁就他照顾他是理所应当的。 当然,再仔细的想想,就算谢暄和周南生之间真的是情人之间的爱情,那么他们就一定会在一起吗?我想最后的结果仍然是不能,谢暄和周南生的交集仅限于童年,当谢暄回到谢家的时候,谢暄在慢慢的改变,同时他们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如果说童年时的谢暄想要的不过是一份温暖,那么回到谢家之后的谢暄想要的更多了,而这些周南生无法给他,也无法帮助他。那为什么谢暄回到谢家之后还要那么执着于周南生呢?可能是因为当时的谢暄在谢家无法感受到他想要的那种温暖,所以他想牢牢的抓住周南生,抓住那一份他童年和少年时期唯一的温暖。即使是后来他面对谢明玉的示好,天性多疑的他不认为谢明玉是真的喜欢他,他还是偏执的认为只有周南生才是他能抓住的唯一的温暖。当然这种错误的观念也导致他和谢明玉十多年的分分合合爱恨纠葛。 谢明玉爱谢暄吗?爱的,那个骄傲的谢家小少,爱的有些委曲求全,但又不是一味的委曲求全。在他和谢暄分分合合的十多年里,他,爱的时候热烈,恨的时候冷漠,但只要谢暄开口,他总是会回头的。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明玉这样的人就应该鲜衣怒马一辈子,就该肆意张扬的活一辈子,可他偏偏那么傻那么痴心不悔的爱着谢暄,明知道是利用,也义无反顾的去爱;被狠狠的伤过心之后,也不后悔,只想着他们之间还能否重新开始。所幸,而立之年的明玉最终得偿所愿。 谢暄爱谢明玉吗?爱的,细细的去读全文,字里行间都能体现出现谢暄对谢明玉的爱。比如,谢老爷子问“我要是不在了,谁护得了明玉?”他的回答,“‘我护着他——’说这句话的时候,连自己也微微有些吃惊,然而吃惊过后,却是尘埃落定般的坦然平静。”;比如,听到谢老爷子说,“明玉说他喜欢男人的话都是假的……以后不会在这样……”时,他的反应“谢暄的心脏紧缩了一下。”;比如,在冷战时得知明玉“乱来”时的生气、愤怒;比如,明玉问他,我们重新开始好不好时,他明明知道他们之间的感情还是脆弱的一碰就碎,但是他还是想试试,看看他们能不能走到最后,还是会去想他们可能会有的未来;比如,明玉一声不响出国戒毒时,他会经常会经常去见明玉的公寓,明明每一次都跟自己说,这是最后一次,但是下一次他依旧会打开这个公寓的门,他终究做不到去过一个没有明玉的正常生活;比如,明玉回国时带他去见自己的奶奶,说,我只是想让奶奶见见你;比如,把外婆留给他的戒指给明玉;比如为了明玉开始珍惜自己的身体,开始在意自己的病情,因为他怕哪一天在睡梦中离去吓到了明玉,也怕不能陪明玉白头到老。(感觉像自己给自己找了一堆糖出来) 谢明玉对谢暄的爱,像他的人一样,很明显的能够看出来的,足够的热烈张扬;而且谢暄对谢明玉的爱,也像他的人一样,内敛不明显,要仔细的去看,才能看出来。谢明玉是骄狂的;而谢暄则始终是不张不扬的,不必刀光剑影,便气度自身。文中谢明玉对少年谢暄的评价就是,少年谢暄身上确实有种行走于佛烟渺渺中疏淡冷清;谢宣对谢明玉那评价就是明媚张扬。其实这样的两个人是很互补的,读完整篇文章,我一直觉得是谢明玉让谢暄开始带着那么一丝丝人间烟火气,不再那么疏淡冷清。 一直很喜欢谢明玉出场的那一段,“门口忽然传来‘吱——’一声的刹车声,性能良好的跑车稳稳地停在门廊下,谢明玉的手掌一撑,便已经潇洒地翻身而出,大步朝里面走来——明媚妖艳的青春气息便扑面而来,挺秀如竹的生姿,如塞缪尔笔下的‘桃面、柔膝、丹唇’,再加上那飞扬的神态,骨子里舍我其谁的张狂与高傲,真真正正的天之骄子。”这样的少年就该鲜衣怒马一辈子,他就是那朵永远都开不败的玫瑰。他是那种出走半生、历尽千帆,归来时仍是少年的人。“这个男人已经将近三十,但似乎还残留着少年人的傲然和明澈,漫不经心地眨眼,又柔软又生动,但又有点简约的冷淡。”这个男人啊,永远都是少年,明媚张扬,恣意潇洒。 也很喜欢谢明玉和谢暄文中的那两次演讲,感触很深,是啊,我们唯一的资本就是我们还年轻,还有无限的可能,还能在错误中不断的成长,所以不需要什么循规蹈矩的按照别人给你规划好的道路去走,我们的生活不是父母的续集,也不是别人的翻拍,我们才是原创。我们可以去走自己的自己想走的路,犯了错误还有机会弥补,因为我们还年轻。 如果说全文还有什么让我觉得有点纠结的地方——那就是周南生的死。一方面觉得,活人是永远都争不过死人的,所以明玉所求的那份完美的爱情永远也得不到。“世上确实有周南生这个人,他生动而鲜活的存在于谢暄的生命中,陪伴她走过最纯净美好的童年与少年时代,然后离开,像完成了一个使命——你不能抹杀他,也无法抹杀”;但一方面,我又觉得作者这样的安排其实挺好的,因为周南生死在了他最美好的年华,那么他在谢暄的心中就永远都是那个在周塘的、会迁就他、会照顾它的、重情重义的周南生,周南生说他想要一辈子,作者也确实给了他一辈子,能让谢暄记住他一辈子。所以对这个点蛮纠结的。 但是也对啊,这世上哪有什么完美无缺的东西,感情、人生都没有办法完美无缺;所以,明玉所要求的那份完美的感情注定是没有的;周南生所许的一辈子,也确实达到了一辈子,但也不是完美的一辈子;谢暄的人生也不是完美的,前三十年他失去了太多也活的太累,但所幸,接下来的人生有明玉与他做伴,也达到了谢暄所想要的“相知相守,白头到老”的爱情。 最后,附带谢暄写给谢明玉的信 我握着笔写这封信,心里面有一种很奇怪别扭的感觉,因为它的收信人就在我的身边,在我触手可及的地方,有什么话不能直接说,而要以这样一种婉曲的方式表达呢? 我不是个善于表达的人,在不相干的人面前侃侃而谈,在爱的人面前却永远缄言不语。 有时候,我会半夜突然惊醒,害怕你不在我身边了,我非要摸到你的身体,掌心传来的你的温度,那颗心才会渐渐安静下来。你三十岁了,真是觉得不可思议,我老是觉得你还是那个神采飞扬少年,好像所有的时光都加注在我身上,我看着你,一直看着,自己渐渐变老、变丑,而你永远不变,就像塞缪尔所描绘的那样——桃面、柔膝、丹唇。 两个男子相恋,本来就是有悖伦常的事,我不知道其他人要承受怎样的偏见、污蔑,看不见的刀光剑影,亲人的恨与泪,将来的日子是不是苦痛多于欢笑,怨恨多于相爱?我也不知道我们是不是有一天会后悔,会相憎?又或者感情终究湮灭于庸常、琐碎、无聊、厌倦?我唯一所知道的,是我爱你,也许比自己所明白的更早开始,它像早春绿茸茸的嫩芽,在不曾发觉的时候迅速地长成了一棵枝干遒劲的大树,树根牢牢地盘踞在我的心脏上,并且往内部生长,这种生长伴随着尖锐的疼痛和欢愉。 如果生活显现给我们的真实不那么浪漫,但愿我们能以一种无与伦比的勇气,面对人生的所有面目,敢于把人活一世的所有况味——爱恋、枯萎、喜悦、凋败、虚无、庆幸通通饮干,一滴不剩。 明玉,今天是你的生日,祝你生日快乐,有生的日子天天快乐。 分分合合十多年的两个人,少年时就开始纠缠,直到而立之年才一切尘埃落定,认清自己的心也认清对方的心。不过也不错啦!还能用余下的几十年去弥补那错过的那十多年。也祝谢暄和谢明玉能“相知相守,白头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