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娜王妃 | 没有爱情,依然要活得无所畏惧
1997年,一场车祸夺走了戴安娜王妃的生命。不知不觉间,已经过去了二十年。关于她的争议已经随着时间逐渐平淡。无论何时,旧的故事总是会被正在发生的新鲜事情盖过。但戴安娜王妃所做那些不逊于她绝美风姿的事迹却永远不会被时间打败。

是错误,也是救赎
1980年,在一个贵族聚会上,不到19岁的戴安娜第二次见到了查尔斯王子。“查尔斯那天晚上和丢了魂一样,不停碰我,聊天聊到一半就开始吻我,跟个小奶狗一样”。谈到这些时,戴安娜依然十分羞涩。在王子猛烈的爱情攻势下,戴安娜沦陷了。但她忽略了很多显而易见的细节。
查尔斯对她忽冷忽热,“他有时一周每天都给我打电话,之后的三周他又可能一个电话都没有。非常古怪。但我当时接受这件事,我心想,没事,至少他想我的时候,知道怎么联系我。”
沉溺于爱情中的戴安娜并不知道,查尔斯王子需要的只是一个能够配合他的、合格的王妃。
因此,当查尔斯向她求婚的时候,她欣然同意。那时他们见面的次数只有13次。

王子与公主的非童话结局
1981年7月29号,戴安娜和查尔斯在世人的见证下举办了婚礼。婚礼盛大且华丽,甚至还动用了英国皇家空军进行人工降雨,目的是为了给天空增添一道靓丽的彩虹。
戴安娜戴着闪闪发光的钻石皇冠,身着长达8米的圣洁婚纱,款款地走向查尔斯。当两人在公众面前深情亲吻,洋溢着笑容向群众挥手致意时,人们都在为王子与公主般的爱情而欢欣鼓舞,并坚信他们以后的生活一定会如童话般美好。怀抱这种信念的人当然也包括戴安娜自己。

但两人订婚时查尔斯的态度似乎流露出一些端倪。当有记者问他们:“你们是相爱的吗?”戴安娜觉得这个问题太奇怪了,并且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了!”但是查尔斯却停顿了一会儿回答道:“这就看你是如何定义爱的了。
多年后,戴安娜回忆起这个场景时,形容自己“如坠冰窟”。但在当时,巨大的幸福感包裹着她,让她无暇去想这些话背后的深意。
婚后,戴安娜不得不以王妃的身份走到台前。她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万众瞩目,媒体对她的关注度甚至超过了查尔斯。
但皇室中没有一个人教过她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王妃,也没有人告诉她怎么做才是对的。年轻稚嫩的戴安娜对此感到不知所措,巨大的压力笼罩着她。她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包括她以为可以携手一生的丈夫。
查尔斯身边频频出现一个女人的身影——旧情人卡米拉。有一次,戴安娜发现从查尔斯的笔记本里掉出了两张卡米拉的照片,而在另一次招待埃及总统和夫人的晚宴上,查尔斯戴了一副新袖扣,而这副含有特别意义袖扣正是卡米拉送给他的。

当戴安娜质问查尔斯时,王子却毫不避讳,他拒绝成为一个没有情妇的威尔士亲王。
皇室最擅长的就是粉饰太平。表面风光得体的皇室,其实只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当孤独无助的戴安娜跑到女王那里寻求帮助的时候,换来的只是女王冷漠的一句“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查尔斯没救了”。
她的公公菲利普亲王更是在他们结婚时告诉查尔斯:“如果你的婚姻不美满,5年过后你可以回去找她(卡米拉)。”
但是戴安娜依然试图挽救着这段婚姻。“那时的我,急切地想要履行我的职责,义无反顾地爱着我的丈夫,想要和所有人分享我生活中快乐的事。”所以她减肥、尝试查尔斯喜欢的东西、穿查尔斯喜欢的衣服,换来的依旧是冷漠和不屑。
戴安娜的私人秘书回忆道:
在工作一天后,我们会把她送回皇宫。
当然,我们知道,那里没有人在等她,也没有欢迎她。
没有人会跟她说“今天怎么样”“干得好”之类的话。
在巨大的压力和自我否定下,原本爱笑又幽默的戴安娜从暴食症变成了厌食症,继而又患上了忧郁症,也数次尝试过自杀。
在又一次企图服用安眠药自杀之后,戴安娜的朋友潘妮索顿劝她“把目光从查尔斯身上移开,多看看广阔的世界,不要沉沦与婚姻的泥沼之中”。
结婚的第八年,戴安娜终于醒悟,失败的婚姻根本不能主宰她的人生,她要走自己的路。

破茧成蝶
1992年12月9日,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正式分居。四年后,戴安娜与查尔斯解除婚约。她形容那段时间过得非常艰难,原本围绕在她身边的人不见了,她要独自去面对与皇室的纷争,也要独自去直面接下来的人生。
但那也是她最好的时光,她在之前的磨难中收获的勇气,撑起了她的后半生。看似风光无限的皇室,不知道里面有多少女子被那浮华蒙住了眼,忍下了不甘,一辈子就在这虚无中度过。但戴安娜选择了另一条勇敢而无畏的道路。
她一直记得祖母跟她说过的:“想要得到爱,必须付出爱。”她将自己的那份爱投入到了慈善事业中,一直用心做着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俯瞰。当她看到群众中打着”戴安娜,我们爱你“的标语时,她热泪盈眶:“没有皇室的支持,但是人民一直在给我力量”。

戴安娜多次去探访艾滋病患者,用自身的行动给予他们无限的关怀。1991年7月的一天,戴安娜与当时的美国总统夫人芭芭拉·布什一同探访一家医院的艾滋病病房。与一位被病魔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患者聊天。戴安娜给了患者一个热情的拥抱,患者顿时被戴安娜王妃的爱心给深深地感动了。布什夫人也感动地泣不成声。
在当时,很多人依然对艾滋病患者心存偏见。但戴安娜的做法打破了谣言,她用自身行动告诉大家,艾滋病患者与常人没有不同,他们甚至更需要温暖的拥抱。
正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所说:“在一个许多人还相信艾滋病可以通过轻微接触就能传染的年代,戴安娜王妃坐到了一个艾滋病患者的病床上,握住了他的手。她告诉了世界艾滋病患者需要的不是隔离,而是热心和关爱。”

戴安娜还曾多次出访北非,访问慈善医院、学校、慈善机构、筹款活动,致力于让当地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她海外出访的地点还包括安哥拉、澳大利亚、波斯尼亚、埃及、印度、巴基斯坦和许多欧洲国家。戴安娜王妃就多个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利用自己的高知名度来为慈善组织作宣传和筹款。
她将儿童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一看到他们,她就会想到威廉和哈里王子。作为著名的儿童癌症治疗机构——皇家马斯登医院以及格兰特奥姆大街医院的赞助人,她经常被拍到安抚那些患病儿童,并经常在私下里送去关怀。
“我每星期至少探访这里三次,每次都花4个小时与患者握手、交谈。他们中的一些人会活下来,而另一些会去世,但是在这里,我试着让他们每个人都感受到被爱。”

1997年8月,戴安娜访问了波黑。她在那里遇到了两个小男孩,他们一个是穆斯林族,一个是塞尔维亚族,却都因地雷而失去了双腿,她把他们的故事分享给全世界,并想用自己的影响力让世人看到,地雷对于弱势人群影响,特别是对儿童的伤害,可谓是触目惊心。她不明白为什么没有更多的人想要从根源杜绝这些苦难的发生。
所以她持续不断地为弱势群体们发声,希望用自己不断地努力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关怀,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他们。
即使距她去世已经过了20年,她在人们心中“人民的王妃”的形象却从来没有消减半分。人们爱她从来都不因那王妃的光环,因为锦衣华服的躯壳永远也换不来别人真挚的感情。虽然失去爱情,但她从来没怀疑过爱情,也没有对爱的伟大产生动摇。
她依然坚持着用自己的所有爱去关怀别人,坚定地追求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直到今天,她依然是人们心中的那道白月光,只要想起她,就会觉得所有的事情都会变得更好。
在戴安娜逝世二十周年的时候,向永恒的爱致敬,向戴安娜·弗兰西斯·斯宾塞,致敬。
本文首发于 新经典旗下公众号 看见一个人 编辑 Ms Oh
文字参考资料来自 《戴安娜:她的自述》、哈里王子演讲
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