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是为了不被忘记
引子:有这么一艘船,它在海上航行了很久很久,也遭遇了很多风浪,每当发现有木板腐烂,就会用新的木板换下老的木板,以此类推,直到有一天,船上的木板都被换过了,那么这艘船还是原本的那艘船了吗?如果是,那么它全身上下已经没有一块木头还是原来的船上的了,如果不是,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是的呢?
这是被称为忒修斯之船的悖论,相信大家应该都听说过。
我小的时候产生过类似的疑问:当年位列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不过是中原河洛一带的股掌之地,人民不过炎黄几支,而后几度沉浮:秦统一六、五胡乱华、元清南下……这其中也有亡国与奴役,也有民族大融合,凭什么与古埃及古印度并列却不带“古”字呢?
两千年前,没有人能够想到,那个摇曳着砂纸草和椰枣树,膜拜兽首人身神祇,盛产法老木乃伊的古埃及会被遗忘得那么彻底。奇迹误国啊。在罗马时期被基督教入侵后,再无人唱诵阿蒙神的名,再无人识得图画般的字,当最后一个说着古埃及语,遵从着古埃及生活习惯的老人故去的时候,这个璀璨的文明也就随之被埋葬了。
即是说,这个文明的传承,断掉了。
尽管埃及人这个民族虽然还在,但这些说着阿拉伯语,互相称呼“侯赛因”“默罕默德”的埃及人,和古埃及又有什么关系?他们根本就是阿拉伯人啊!他们已经无法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祖先的故事了。
几百年就埋葬了几千年的记忆,时间就是这么残忍的东西。
中国之所以不为古中国,兴许就在于文明的传承没有断,整个民族的记忆被一代代史官用史书串联起来,细节则交由各个时代流传下来的物件来补全,文字、发音或许有些变化,但那都是有迹可循,细细究来也不费太多功夫。
于是我们现在便可以看到春秋战国时百家畅谈的思想,查阅唐宋时期的离奇冤案,甚至根据明朝的转让地契推算当时的房价走势……
至此或许我们可以长吁一口气,庆幸我们的集体记忆保存的是如此完好,庆幸我们的文明是如此值得骄傲。
然而事实上呢?
相对于集体记忆,集体遗忘真的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于整个历史而言很小的事情,没有留下大量资料,知情人故去之后便查无可查。
比如银河号,比如南斯拉夫,比如81192。
再比如更遥远一些的,《二十二》。 几乎再差一点点,我们就真的要模糊掉这段记忆了。
有些事情,能写的人下不去笔,想问的人张不开口,记得的人不忍再谈。于是什么都没有留下来,这些事情哪里是可以轻描淡写地就可以说去忘记的啊!
我们每个人,都是忒修斯之船上的木板,被属于集体的记忆与传承黏在了一起,老一代故去,新一代填补。如今经历过上次暴风雨的老木板就只剩下8块了,而且还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凋零老去。曾经没人知道她们在暴风雨中经历了怎样的遭遇,而如今她们忽然开口讲述她们自己的故事了,我们这些新船板,是不是应当乖乖坐好,洗耳恭听?
喜欢战争没脑子,忘记战争没良心。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