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肥胖是种病 危害大 必须治
胖子哪里最多
答案是……
中 国
中国的肥胖人口位居世界首位
根据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科学家牵头的研究显示,中国的肥胖人口位居世界首位,拥有4320万肥胖男性和4640万肥胖女性,分别占全球的16.3%和12.4%。美国则以4170万肥胖男性和4610万肥胖女性位列第二。
{ 上海老人的肥胖状况 }
前景堪忧!
最近网上一组针对上海市社区中老年人群肥胖率的现况调查引起了小编的注意。调查结果显示,在以某社区315名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为调查对象,分别以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及体脂百分含量为诊断依据,诊断结果显示在315名受调查对象中体重超重达到了41.6%,肥胖率为14.3%,其中女性肥胖率为13.6%,男性为15.5%。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喘不过气拉
压力不断增大
压力山大啊
饮食结构改变
吃的太好了
营养过剩
吃的太多了
这一切让上海成为了减肥的热土。
减肥、运动早已成为时下上海年轻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上海逐步进入人口老龄化
超重、肥胖
在广大中老年人群体中问题日益突出
但往往不被重视,似乎肥胖与老年人无关
{ 事实并非如此 }
危害巨大!
事实上老年人更需要注重自己的超重和肥胖问题,因为超重和肥胖最直接的造成老年人运动量下降,新陈代谢变慢,损害身体健康。其次还会是促发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以及卒中等肥胖相关疾病的诱因。老人的肥胖问题其实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 肥胖是老年人引发疾病 }
隐形杀手!
“千金难买老来瘦”,因为超重和肥胖可能给你的身体带来一系列的疾病。
1、高血压,患病率为正常人的3倍。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患病率进一步增加,同时伴有高脂血症;
2、冠心病,老年人因为肥胖所带来的高脂血症,使动脉硬化进一步加重,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极易发生冠心病;
3、糖尿病,长期持续性肥胖,糖尿病的发生机率明显增加。有人统计,糖尿病在正常人群中,发生率为0.7%。体重超过正常20%者,糖尿病的发生率为2%;超过50%者,则糖尿病的发生率为10%;
4、胆囊炎、胆结石,肥胖人易发生胆固醇胆结石,进一步会引发胆囊炎;
5、细菌感染,肥胖人的免疫力低下,常易发生细菌性合并病毒性感染,一旦发生,则恢复较慢。
6、骨关节疾病、痛风症,因为肥胖也可能导致相关病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 肥胖与预期寿命 }
关系密切!
正是由于肥胖引发各种疾病,危害健康,而健康程度的下降直接导致预期寿命的缩短。现在多篇发表于世界顶级医学期刊上的研究报告都证实了肥胖与预期寿命的缩短密切相关这一观点。
读完上述,你不难发现我们最容易轻视的恰是最容易影响你健康的因素,不仅仅是年轻人为了健康需要减肥,我们的广大老年人为了防范疾病的侵袭、为了自身的健康更需要减肥。如何减肥、保持体重,就必须从日常饮食、日常运动两个方面做起。
一、日常饮食
1、饮食要有规律;
必须按时进食,不要吃的过饱,如果两餐之间有饥饿感,可以吃些水果。对于那些平时吃饭节奏很快的老年人要注意了,吃饭时必须细嚼慢咽,每餐坚持20-30分钟;
2、一日三餐有讲究;
早餐的四大金刚一直是我们上海人早餐桌上常见的食物,但是如果要减肥那就必须和这些食物说再见,正确的是早餐宜软不宜硬,不宜进食油腻、煎炸、干硬以及刺激性大的食物,而是应该吃容易消化的温热、柔软食物,只吃鸡蛋、牛奶、豆浆等食物。对于午餐要奉行三多三少原则,即蛋白质多些、维生素多些、纤维素多些。糖类少些、脂肪少些、食盐更少些,要以蔬菜、瘦肉、豆制品为主,同时要减少主食量以100克米饭为宜。而晚餐应以豆浆、蔬菜粥为主,控制食量6分饱即可,同时晚餐不宜吃肉食;
3、口味要清淡少糖、少盐;
上海人口味偏重,喜欢偏甜、偏咸的食物,而糖和盐恰恰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老年人在平时炒菜时,建议使用植物油,用粗盐,用红糖。
4、多喝水、少贪嘴;
每天最好喝温开水或白开水,少饮淡茶,不喝清凉饮料和禁食零食。
二、日常运动
老年人多运动能降低死亡风险哦!
最近查阅到了一篇研究报告,法国圣艾蒂安大学医院针对老年人运动与死亡风险进行了跟踪研究。这项研究历时12年,跟踪记录了两组老人的日常锻炼和健康状况,其中一组为1011名法国人,在研究开始时年龄为65岁,另一组则是大约12万名不同国家的60岁老人。研究人员发现,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言,如果每天坚持低强度锻炼15分钟,死亡风险比不运动的同龄人低22%;运动越多的老人,死亡风险越低;与不运动的老人相比,低、中、高强度运动老人的死亡风险分别减少22%、28%和35%。
运动所带来的正面效应不仅仅是可以减肥,保持健康,丰富日常生活,扩宽生命的宽度,而且可以降低死亡风险,延伸生命的长度。
温和运动是大多数中老年人减肥的最佳选择。
不同身体素质的老年人可以采取不同强度的运动锻炼来达到减肥的目的。
温和运动是一种低强度、低能量消耗的运动模式,也称“适度锻炼”。
由于我们一般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各项身体肌能在不断退化,同时由于机体代谢水平降低,疲劳后恢复的时间在不断延长,所以大强度、高频率、长时间的运动频率只会增加身体负担,适得其反。
正确的做法是适度锻炼;
1、就是每周消耗2000千卡热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快走、慢跑、跳健身操、游泳、乒乓球、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
2、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下午运动最好。
3、每周锻炼三次。
4、锻炼的强度也要因人而异,通常来说60岁以上的人运动时,心率维持在100~120次/分钟即可。
长期坚持适度锻炼,不仅能增加体内的血红蛋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提高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增加脂肪消耗,防止动脉硬化,更能进一步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
{ 有没有肥胖 }
简单一算就知!
许多人衡量是否需要减肥,就只看体重,其实这是误区,减肥≠减重。减肥,减的应该是肥,肥对应的是脂肪。即真正的减肥,应该是减身体上的脂肪。减脂需要你主动进行饮食、运动的双重调整,长期坚持,才能减掉。一个人的肥胖程度,应该用体脂率来衡量。
体脂率,是指脂肪占身体体重的百分比,通过它,可以得知你体内脂肪的真正含量。体脂率的计算公式为:
男性:体脂率(%)=1.2×BMI+0.23×年龄(岁)-5.4-10.8×1
女性:体脂率(%)=1.2×BMI+0.23×年龄(岁)-5.4-10.8×0
【补充说明:BMI=体重(kg)÷身高(m)²】
其中,60岁以上男子理想型体脂率为14~23%,60岁以上女子理想型体脂率为23~35%。
举个例子,假设一位女性,65岁,身高1.6m,体重60kg,那体脂率为:
1.2×(60÷1.6²)+0.23×65-5.4-10.8×0
=37.675%>35%
这意味着——你该减减肥了。
老人需要减肥
对年轻人而言,
减肥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而对广大老年来人说,
肥胖是祸事。
因为肥胖不仅会引发各种疾病,更会增加你身体的负荷和死亡风险。健康就是要防患于未然,避免疾病侵袭的最好方式就是尽量不让他发生,而肥胖恰恰是我们很多老人最需要提前注意的事,不要等到疾病出现才去弥补。
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健康,
远离肥胖很重要!
-END-
答案是……
中 国
中国的肥胖人口位居世界首位
![]() |
根据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科学家牵头的研究显示,中国的肥胖人口位居世界首位,拥有4320万肥胖男性和4640万肥胖女性,分别占全球的16.3%和12.4%。美国则以4170万肥胖男性和4610万肥胖女性位列第二。
{ 上海老人的肥胖状况 }
前景堪忧!
最近网上一组针对上海市社区中老年人群肥胖率的现况调查引起了小编的注意。调查结果显示,在以某社区315名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为调查对象,分别以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及体脂百分含量为诊断依据,诊断结果显示在315名受调查对象中体重超重达到了41.6%,肥胖率为14.3%,其中女性肥胖率为13.6%,男性为15.5%。
![]() |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喘不过气拉
压力不断增大
压力山大啊
饮食结构改变
吃的太好了
营养过剩
吃的太多了
这一切让上海成为了减肥的热土。
![]() |
减肥、运动早已成为时下上海年轻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上海逐步进入人口老龄化
超重、肥胖
在广大中老年人群体中问题日益突出
但往往不被重视,似乎肥胖与老年人无关
{ 事实并非如此 }
危害巨大!
事实上老年人更需要注重自己的超重和肥胖问题,因为超重和肥胖最直接的造成老年人运动量下降,新陈代谢变慢,损害身体健康。其次还会是促发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以及卒中等肥胖相关疾病的诱因。老人的肥胖问题其实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 |
{ 肥胖是老年人引发疾病 }
隐形杀手!
“千金难买老来瘦”,因为超重和肥胖可能给你的身体带来一系列的疾病。
1、高血压,患病率为正常人的3倍。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患病率进一步增加,同时伴有高脂血症;
![]() |
2、冠心病,老年人因为肥胖所带来的高脂血症,使动脉硬化进一步加重,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极易发生冠心病;
![]() |
3、糖尿病,长期持续性肥胖,糖尿病的发生机率明显增加。有人统计,糖尿病在正常人群中,发生率为0.7%。体重超过正常20%者,糖尿病的发生率为2%;超过50%者,则糖尿病的发生率为10%;
![]() |
4、胆囊炎、胆结石,肥胖人易发生胆固醇胆结石,进一步会引发胆囊炎;
5、细菌感染,肥胖人的免疫力低下,常易发生细菌性合并病毒性感染,一旦发生,则恢复较慢。
6、骨关节疾病、痛风症,因为肥胖也可能导致相关病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 肥胖与预期寿命 }
关系密切!
正是由于肥胖引发各种疾病,危害健康,而健康程度的下降直接导致预期寿命的缩短。现在多篇发表于世界顶级医学期刊上的研究报告都证实了肥胖与预期寿命的缩短密切相关这一观点。
读完上述,你不难发现我们最容易轻视的恰是最容易影响你健康的因素,不仅仅是年轻人为了健康需要减肥,我们的广大老年人为了防范疾病的侵袭、为了自身的健康更需要减肥。如何减肥、保持体重,就必须从日常饮食、日常运动两个方面做起。
一、日常饮食
1、饮食要有规律;
必须按时进食,不要吃的过饱,如果两餐之间有饥饿感,可以吃些水果。对于那些平时吃饭节奏很快的老年人要注意了,吃饭时必须细嚼慢咽,每餐坚持20-30分钟;
![]() |
2、一日三餐有讲究;
早餐的四大金刚一直是我们上海人早餐桌上常见的食物,但是如果要减肥那就必须和这些食物说再见,正确的是早餐宜软不宜硬,不宜进食油腻、煎炸、干硬以及刺激性大的食物,而是应该吃容易消化的温热、柔软食物,只吃鸡蛋、牛奶、豆浆等食物。对于午餐要奉行三多三少原则,即蛋白质多些、维生素多些、纤维素多些。糖类少些、脂肪少些、食盐更少些,要以蔬菜、瘦肉、豆制品为主,同时要减少主食量以100克米饭为宜。而晚餐应以豆浆、蔬菜粥为主,控制食量6分饱即可,同时晚餐不宜吃肉食;
![]() |
3、口味要清淡少糖、少盐;
上海人口味偏重,喜欢偏甜、偏咸的食物,而糖和盐恰恰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老年人在平时炒菜时,建议使用植物油,用粗盐,用红糖。
![]() |
4、多喝水、少贪嘴;
每天最好喝温开水或白开水,少饮淡茶,不喝清凉饮料和禁食零食。
二、日常运动
老年人多运动能降低死亡风险哦!
最近查阅到了一篇研究报告,法国圣艾蒂安大学医院针对老年人运动与死亡风险进行了跟踪研究。这项研究历时12年,跟踪记录了两组老人的日常锻炼和健康状况,其中一组为1011名法国人,在研究开始时年龄为65岁,另一组则是大约12万名不同国家的60岁老人。研究人员发现,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言,如果每天坚持低强度锻炼15分钟,死亡风险比不运动的同龄人低22%;运动越多的老人,死亡风险越低;与不运动的老人相比,低、中、高强度运动老人的死亡风险分别减少22%、28%和35%。
![]() |
运动所带来的正面效应不仅仅是可以减肥,保持健康,丰富日常生活,扩宽生命的宽度,而且可以降低死亡风险,延伸生命的长度。
温和运动是大多数中老年人减肥的最佳选择。
不同身体素质的老年人可以采取不同强度的运动锻炼来达到减肥的目的。
温和运动是一种低强度、低能量消耗的运动模式,也称“适度锻炼”。
![]() |
由于我们一般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各项身体肌能在不断退化,同时由于机体代谢水平降低,疲劳后恢复的时间在不断延长,所以大强度、高频率、长时间的运动频率只会增加身体负担,适得其反。
正确的做法是适度锻炼;
1、就是每周消耗2000千卡热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快走、慢跑、跳健身操、游泳、乒乓球、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
![]() |
2、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下午运动最好。
3、每周锻炼三次。
4、锻炼的强度也要因人而异,通常来说60岁以上的人运动时,心率维持在100~120次/分钟即可。
![]() |
长期坚持适度锻炼,不仅能增加体内的血红蛋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提高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增加脂肪消耗,防止动脉硬化,更能进一步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
![]() |
{ 有没有肥胖 }
简单一算就知!
许多人衡量是否需要减肥,就只看体重,其实这是误区,减肥≠减重。减肥,减的应该是肥,肥对应的是脂肪。即真正的减肥,应该是减身体上的脂肪。减脂需要你主动进行饮食、运动的双重调整,长期坚持,才能减掉。一个人的肥胖程度,应该用体脂率来衡量。
体脂率,是指脂肪占身体体重的百分比,通过它,可以得知你体内脂肪的真正含量。体脂率的计算公式为:
男性:体脂率(%)=1.2×BMI+0.23×年龄(岁)-5.4-10.8×1
女性:体脂率(%)=1.2×BMI+0.23×年龄(岁)-5.4-10.8×0
【补充说明:BMI=体重(kg)÷身高(m)²】
其中,60岁以上男子理想型体脂率为14~23%,60岁以上女子理想型体脂率为23~35%。
举个例子,假设一位女性,65岁,身高1.6m,体重60kg,那体脂率为:
1.2×(60÷1.6²)+0.23×65-5.4-10.8×0
=37.675%>35%
![]() |
这意味着——你该减减肥了。
老人需要减肥
对年轻人而言,
减肥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而对广大老年来人说,
肥胖是祸事。
因为肥胖不仅会引发各种疾病,更会增加你身体的负荷和死亡风险。健康就是要防患于未然,避免疾病侵袭的最好方式就是尽量不让他发生,而肥胖恰恰是我们很多老人最需要提前注意的事,不要等到疾病出现才去弥补。
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健康,
远离肥胖很重要!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