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与历史的选择
>>>剩余价值-资本的报酬-资本的逐利性-人性,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解放人性、解放生产力-资产阶级革命。
1.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一个重要使命是打破教会及君主制的精神枷锁,解放人性,还人以自由。当人类一定程度上实现自由后,依人之本性出发,貌似必然的选择了资本主义。
2.通过隐秘的剥削的手段,获取剩余价值的同时实现资本的报酬,对于资本家和劳动者而言,都是不坏的选择。通过不断的对抗与调整,最终能够形成一个长期的稳定的妥协。
3.生产力决定了生存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了社会关系。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乃至独裁极权主义,一切都是老调重谈,新瓶装老酒。因其精神内核在古希腊、古罗马、先秦诸子百家那里都已成型。那么为何自由、平等、民主、独立,这些思想和社会实践曾经拥有,却又夭折或突然中断了。
因为不具备相应的生产力水平,当生产力水平到达某一程度时,相应的生产关系才能够长久延续下去。因此对于古希腊而言,生产关系走在了生产力的前面,虽然出现了短暂的繁荣,却不能长久。而对于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而言,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所以需要各种运动,来鼓吹人们去革命,去打破旧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需求。
4.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匹配的角度来看,马克思关于未来的预言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当生产力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剥削的隐秘性必须提高,科技和知识某种程度上将取代资本作为更有力的剥削工具,剥削者与被剥削者达到一种新的平衡。而这种发展过程在变向的消灭剥削,或言之淘汰不合时宜的剥削。可以想象,当生产力发展到足够高的水平,大多数人已无需通过剥削他人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欲望。那么一种近似于共产主义的生产关系就会出现,并且因与生产力的水平相符,其必然成为一种稳定而长久的社会形态。
5.以上推论基于当前政治、经济和社会学中成型的理论。未来的不可预知性却有可能轻易终结这一推论。其不可预知性的内容,并非指不可预知的重大事件,而是在社会和生产力发展中,人类对于自身的重新认识;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和阶段中,人性的不同表现;因为没有足够实践的支撑,这一不可预知性将一直存在,并对整个人类虎视眈眈。
(如需转载,请留言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