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攒一些暧昧的图片和文字(二)
三月尾声,一些暧昧片段!
许多人的生命里都有着本质的脆弱!我也不例外!
早早爬上床,关所有的灯,看一部长长的碟,长得令人窒息和绝望。
顷刻,友情通过讯息被传递,我拥抱着一个陌生的抱枕,感觉从视频那头她给我带来的光亮。镜头前,短发的她看起来俏皮可爱,告诉她,她瘦咯,她笑到,不是瘦了,只是光线太亮造成的错觉。
二十四岁以后,我已经不能正确命名爱情了,却可以把友情经营的完美无缺。
戴过一个尾戒,可惜流年,遗失!望着空空的手指,总觉的少了些什么!
经过三叉街站的时候,我猛想起同丁漫无边际行走的光景。
接着在人群拥挤的街头寻找这座城市传说中的标志物,徒然!
约莫五六秒钟,我意识到,有些东西在这样的午后瞬间噶然逝去了。
于是举手,试图遮挡强烈的阳光,透过指尖,光线结结实实的砸在脸上,像是梦靡。
于是给了暧昧一个温柔而安然的吻,一个不知其归宿的湿吻,直吻到嘴唇微微发颤……
西二环最后的一排破旧民房前都被烙上一个大字“拆”,这里原先住着民工和妓女。
每天下班都必须徒步经过这里,约莫200米的距离。
路边霓虹灯闪烁,同事告诉我,那是红灯区。
店内的小姐穿着性感,用暧昧的眼神打量着从店门口经过的任何男人,偶尔招手,偶尔叫唤。
不鄙视小姐,我知道,这种热情出于职业需要或者经济需求。
正对着这片红灯区的是二环路中央的高架桥。高架桥上车来车往,一辆辆呼啸而过。
车灯划过处,留下无尽的噪音独自在夜空中盘旋。
这样的场景相互辉映,明亮的地方越发明亮,黑暗的角落则显的有些落寞。
人们总是习惯性的把目光掠过这些阴暗的角落,很少会有人让目光在那里去停留。
这样的城市什么都有,惟独空气稀薄,憋闷的夸张,时常让人产生窒息感。
想想,或许该加点人情味了。
对这座城市而言,妓女和民工都是弱势群体。
因为是强制拆除,为了防止民众闹事,在原先红灯区的一家发廊的旧店里成立了拆迁总部,
一堆防暴警察整日无所事事的晃着,或嬉笑,或严肃,或发呆,或装B,
总之用一种异常猥琐的形态存在着。
墙壁贴着一张告示,二环路景观改造工程,沿街店面均于10号前拆除……
问过他们的感受了吗,对政府而言,这算不算独裁,我不得而知。
圣经里,十戒第一条:除我之外,不得有别的神。
作为天主教徒,我不算虔诚,但也不自我。
圣经对我而言一切都好,惟独这个,觉的有点独裁咯。一向反感独裁。
开始同情那些被迫迁徙的妓女了,也许她们空灵的躯壳下掩盖着的是完美的无奈。
这是秋风乍起的时候,梧桐树的叶子开始飘落。画面上看这是静态了。其实当时它们在随风舞动。或许,生活中动或静止只是一念之间.
与同情无关,看过太多这样的场景,可是依然会有些感慨,无论真与假,如果没有足够的难处,谁也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
我们经常在华灯初上时走过这样的橱窗,原本冰冷的画面,有了人的加入,瞬间变得温暖起来,地球那一端的你感受到了吗?
回福州的高速路上,天很蓝,阳光灿烂,两旁的葡萄树很整齐,很绿,房屋则慢慢地稀疏,我知道那个城市正上演着一场空前绝后的做秀,有种预感,在原本就贫瘠的大地上一场由火炬带来的热浪有着吞噬一切的可能。果然24小时后,一场毁灭性的灾难降临在那个曾经为我带来过爱情的都市。祈祷!阿门,如果可以请用尽全力珍惜身边的人。就像葡萄藤那样,紧紧的缠住葡萄架子……
斑驳陆离的是树影,还是人生的写照?繁华背后注定是颓败,就如华丽的盛唐长安,让人记住的,总是那些萧杀的菊花。
在我眼里,最大的落寞,不是在荒郊野外,而是闹市中的步履蹒跚。
喜欢这种角度的窥视,彩色的画面里原本有着许许多多的灰暗,尝试着用黑白的色调掩盖住它们的缺陷, 似乎平淡的色彩更适合这样的意境。想想,生活何尝不是如此,五彩缤纷的背后大多隐秘着不为人知的艰辛,而平平淡淡的琐碎则更容易让人靠近幸福。
两本杂志,一本《看电影》,一本《灌蓝》,几罐百事,一袋面包,一堆和辣椒有关的零食。从超市出来的时候,看看表,时间定格在19点23分,有点饿,然后突然意识到自己晚饭还没有吃,在没有爱情的日子里,除了母亲,再也不会有人提醒我该按时吃饭。
晚上,看一部比较边缘的电影《我是传奇》,一个关于在空城里战胜孤独和绝望的故事,悲剧结尾的电影很好的诠释了关于孤独和希望的含义;白天,看一篇不算主流的文章《一条咸鱼的传奇》,一篇带有影评人强烈的主观倾向的影评。文中的措辞和表达方式让我不甚反感。冷静下来想想,其实观点总归是多样的,接受不接受,这是个可以选择的问题。
总会有人无声沉默的走过,在人群中。他如海底的鱼,只是透明,或者是其与世界无关,或者是世界与其无关。看到一篇文章《怀旧是生活的动力》。在我看来,怀旧有时也是生活的残酷,闪回的过去终归是心底的浓疮,碰一下就会觉的疼痛,每每此时,不知道是应该抚摸那还是应该挤压残留的最后一处,总是不知所措。
酒店顶层,不同的窗户总有着不同的风景,一个城市可以给予人们不同的理解,有些人喜欢喧嚣,有些人喜欢醉生梦死,有些人喜欢平庸,有些人选择被关注……不同窗口看到的是不同的心情,而我,一直喜欢小城市里的宁静,一如年幼时总喜欢用暑期的时光去消费乡村的淳朴。
古老的民族遭遇了一个恶毒的诅咒,我们的村庄因为一场灾难而变成荒芜之地,在灾难面前,有些东西过于残酷,让心冰冷,有些东西无比温暖,让心柔软。把钱投进捐款箱的刹那,可以清晰的触摸到爱的距离。有时候慈善,越简单越好,哪怕只是一个关注的目光,哪怕只是在黑暗的角落点一盏祈福的蜡烛。虔诚祈祷,我们的家园不在孤独!
许多人的生命里都有着本质的脆弱!我也不例外!
早早爬上床,关所有的灯,看一部长长的碟,长得令人窒息和绝望。
顷刻,友情通过讯息被传递,我拥抱着一个陌生的抱枕,感觉从视频那头她给我带来的光亮。镜头前,短发的她看起来俏皮可爱,告诉她,她瘦咯,她笑到,不是瘦了,只是光线太亮造成的错觉。
二十四岁以后,我已经不能正确命名爱情了,却可以把友情经营的完美无缺。
![]() |
戴过一个尾戒,可惜流年,遗失!望着空空的手指,总觉的少了些什么!
经过三叉街站的时候,我猛想起同丁漫无边际行走的光景。
接着在人群拥挤的街头寻找这座城市传说中的标志物,徒然!
约莫五六秒钟,我意识到,有些东西在这样的午后瞬间噶然逝去了。
于是举手,试图遮挡强烈的阳光,透过指尖,光线结结实实的砸在脸上,像是梦靡。
于是给了暧昧一个温柔而安然的吻,一个不知其归宿的湿吻,直吻到嘴唇微微发颤……
![]() |
西二环最后的一排破旧民房前都被烙上一个大字“拆”,这里原先住着民工和妓女。
每天下班都必须徒步经过这里,约莫200米的距离。
路边霓虹灯闪烁,同事告诉我,那是红灯区。
店内的小姐穿着性感,用暧昧的眼神打量着从店门口经过的任何男人,偶尔招手,偶尔叫唤。
不鄙视小姐,我知道,这种热情出于职业需要或者经济需求。
正对着这片红灯区的是二环路中央的高架桥。高架桥上车来车往,一辆辆呼啸而过。
车灯划过处,留下无尽的噪音独自在夜空中盘旋。
这样的场景相互辉映,明亮的地方越发明亮,黑暗的角落则显的有些落寞。
人们总是习惯性的把目光掠过这些阴暗的角落,很少会有人让目光在那里去停留。
这样的城市什么都有,惟独空气稀薄,憋闷的夸张,时常让人产生窒息感。
想想,或许该加点人情味了。
对这座城市而言,妓女和民工都是弱势群体。
因为是强制拆除,为了防止民众闹事,在原先红灯区的一家发廊的旧店里成立了拆迁总部,
一堆防暴警察整日无所事事的晃着,或嬉笑,或严肃,或发呆,或装B,
总之用一种异常猥琐的形态存在着。
墙壁贴着一张告示,二环路景观改造工程,沿街店面均于10号前拆除……
问过他们的感受了吗,对政府而言,这算不算独裁,我不得而知。
圣经里,十戒第一条:除我之外,不得有别的神。
作为天主教徒,我不算虔诚,但也不自我。
圣经对我而言一切都好,惟独这个,觉的有点独裁咯。一向反感独裁。
开始同情那些被迫迁徙的妓女了,也许她们空灵的躯壳下掩盖着的是完美的无奈。
![]() |
这是秋风乍起的时候,梧桐树的叶子开始飘落。画面上看这是静态了。其实当时它们在随风舞动。或许,生活中动或静止只是一念之间.
![]() |
与同情无关,看过太多这样的场景,可是依然会有些感慨,无论真与假,如果没有足够的难处,谁也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
![]() |
我们经常在华灯初上时走过这样的橱窗,原本冰冷的画面,有了人的加入,瞬间变得温暖起来,地球那一端的你感受到了吗?
![]() |
回福州的高速路上,天很蓝,阳光灿烂,两旁的葡萄树很整齐,很绿,房屋则慢慢地稀疏,我知道那个城市正上演着一场空前绝后的做秀,有种预感,在原本就贫瘠的大地上一场由火炬带来的热浪有着吞噬一切的可能。果然24小时后,一场毁灭性的灾难降临在那个曾经为我带来过爱情的都市。祈祷!阿门,如果可以请用尽全力珍惜身边的人。就像葡萄藤那样,紧紧的缠住葡萄架子……
![]() |
斑驳陆离的是树影,还是人生的写照?繁华背后注定是颓败,就如华丽的盛唐长安,让人记住的,总是那些萧杀的菊花。
![]() |
在我眼里,最大的落寞,不是在荒郊野外,而是闹市中的步履蹒跚。
![]() |
喜欢这种角度的窥视,彩色的画面里原本有着许许多多的灰暗,尝试着用黑白的色调掩盖住它们的缺陷, 似乎平淡的色彩更适合这样的意境。想想,生活何尝不是如此,五彩缤纷的背后大多隐秘着不为人知的艰辛,而平平淡淡的琐碎则更容易让人靠近幸福。
![]() |
两本杂志,一本《看电影》,一本《灌蓝》,几罐百事,一袋面包,一堆和辣椒有关的零食。从超市出来的时候,看看表,时间定格在19点23分,有点饿,然后突然意识到自己晚饭还没有吃,在没有爱情的日子里,除了母亲,再也不会有人提醒我该按时吃饭。
![]() |
晚上,看一部比较边缘的电影《我是传奇》,一个关于在空城里战胜孤独和绝望的故事,悲剧结尾的电影很好的诠释了关于孤独和希望的含义;白天,看一篇不算主流的文章《一条咸鱼的传奇》,一篇带有影评人强烈的主观倾向的影评。文中的措辞和表达方式让我不甚反感。冷静下来想想,其实观点总归是多样的,接受不接受,这是个可以选择的问题。
总会有人无声沉默的走过,在人群中。他如海底的鱼,只是透明,或者是其与世界无关,或者是世界与其无关。看到一篇文章《怀旧是生活的动力》。在我看来,怀旧有时也是生活的残酷,闪回的过去终归是心底的浓疮,碰一下就会觉的疼痛,每每此时,不知道是应该抚摸那还是应该挤压残留的最后一处,总是不知所措。
![]() |
酒店顶层,不同的窗户总有着不同的风景,一个城市可以给予人们不同的理解,有些人喜欢喧嚣,有些人喜欢醉生梦死,有些人喜欢平庸,有些人选择被关注……不同窗口看到的是不同的心情,而我,一直喜欢小城市里的宁静,一如年幼时总喜欢用暑期的时光去消费乡村的淳朴。
![]() |
古老的民族遭遇了一个恶毒的诅咒,我们的村庄因为一场灾难而变成荒芜之地,在灾难面前,有些东西过于残酷,让心冰冷,有些东西无比温暖,让心柔软。把钱投进捐款箱的刹那,可以清晰的触摸到爱的距离。有时候慈善,越简单越好,哪怕只是一个关注的目光,哪怕只是在黑暗的角落点一盏祈福的蜡烛。虔诚祈祷,我们的家园不在孤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