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眼泪 眼泪都是我的体会(一)
▲ 纯文字与个人感受内容
▲ 配图及较客观版请移步关注微信公众账号“chatter”
**********
首先要坦白斯里兰卡并非今年最渴望去的目的地,因此带着些许惋惜之情,在出行之前都未能提起太大的热情,只作为了一个去走一走的地方。这次确实没有做太多的了解准备便启程,遇到的地陪与导游也不尽人意,所以靠自己查资料补充的东西还挺多的,也算是再认识一遍以弥补对斯里兰卡的愧疚之情。
标题的来源是斯里兰卡向来被文艺化地喻为“印度洋的一颗眼泪”,故此命名。
从斯里兰卡回来两天后才开始记下这段经历,这趟旅程去的地方不多,大多的时间都在大巴上度过,融于其中的体会有些简陋,因此生怕自己已忘了太多的细节,于是先把大感受写下,提示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
斯里兰卡,还有锡兰这个美丽的旧称,多彩不华丽却有令人高兴的力量,僧伽罗族人笑起来都是雪白闪亮的牙齿,质朴而热情,没有过多的人情世故,没有脚步匆忙冷漠的成年人,没有眼神空洞缥缈的小孩子,随处可见飞翔的乌鸦却没有被阉割的狗。
DAY 1
第一次坐红眼航班,没预料到移动wifi的服务台早已下班,因此只好去到当地再购买电话卡,倒也变成一个有趣的经历,我因此有了一个斯里兰卡的电话号码。
五个多小时的航程不算长,与去新疆的时间差不多,但座椅十分难受,坚硬且背部设计极不合理,导致第二天肩颈都是酸痛的。
在飞机上第一次见僧伽罗语,无比可爱,特意发定位就为了显摆这可爱的语言。
**********
僧伽罗语(Sinhala/Sinhalese)
属印欧语系、印度语族,和印度北部诸语言相近,是斯里兰卡主体民族僧伽罗族的语言,也是斯里兰卡的主要官方语言。僧伽罗语形成于公元前六世纪,最早的字母是婆罗米字母,7-8世纪发展为现在的僧伽罗字母,13世纪进入近代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受巴利语、梵语及泰米尔语的影响很深。有丰富的佛教文献。僧伽罗语有36个字母,加上用来拼写梵语的18个字母,共计54个。书写顺序是从左到右。
**********
清晨5点多抵达科伦坡,在机场学到的第一句也是唯一一句僧伽罗语“AYUBOWAN”,意为祝你长寿,日常用作“你好”。而其他的僧伽罗语实在发音无能。在小小机场接机口看到一群举着牌子的斯里兰卡人,莫名有种homeland的既视感,于是兴奋了几分,跟机场的缉毒犬打了声招呼就匆匆入境后没有过多的停留就直奔平纳瓦拉,前往大象孤儿院。
平纳瓦拉位于斯里兰卡的中部,大约三小时的车程。一路上是延绵不断的山林,以及有些凌乱的五彩房屋,像是笨拙的小孩们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胡乱地涂抹着房屋的颜色,不论周边的景致,只想表达出内心的喜悦。整趟旅程一共去了斯里兰卡的六个城市,虽说是城市,除科伦坡外大多只能算作乡村,有些僻静,有些穷困,有些朴实,但都因为丰富的色彩而感到有快乐自在的味道。
走在街道上,终于亲身体会地理课本上的热带季风性气候,无法精确描述感受,同样有风有阳光,却是完全不一样的触感,只觉得舒适并自我定义为这是只属于斯里兰卡的感受。这里有许多黄狗,不怕人也不理睬人,像被晒化的黄油瘫伏在地上,很久很久等着身体舒开。
**********
大象孤儿院
主要收养无家可归的、陷阱受重伤、脱离群体迷途、因战火负伤及患病的幼象。1975年,斯里兰卡野生动物局为无家可归的幼象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大象孤儿院”,收养那些在丛林中失去母亲的幼象,从最初的7头到目前已近百头大象。
**********
到大象孤儿院的时候正好遇到工作人员将大象从住处赶去洗澡的场面,迎面是几十头大象,随意地过着马路,甩着鼻子,不理会游人靠得有多近,一边走着还拉下大坨大坨的粪便。这里实在忍不住要给导游画下一个大叉,具体就不提了,因此我才没买到象粪纸。
不知道生活在这里的大象快乐吗,但看着它们洗澡的样子至少是愉快的吧。工作人员开着喷头,180度朝大象的身上洒水,大象们站在小河边,有的扑打着耳朵不停晃动,有的只静静地站着仿佛是座雕像,有的随着水流转动着身子,笨重又灵巧。在这里,大象被圈养的氛围很淡,没有铁丝围栏,只是大片的山林、沙土、岩石,当然跟大象的原始居住地还是有差别,但对于看惯了笼子的我,难得的开阔感受还是值得记下一笔。
Sigiriya
接着是去西基利亚的狮子岩。由于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成为游客必来之地,多少有点例行公事的意味,却还是难以抗拒的。站在远处观望这块奇特的岩石,遥想1600年前的渊源历史,不禁感叹权力对于人类的影响是多么地难以想象。
**********
狮子岩
公元5世纪,僧伽罗王朝庶出的王子Kasyapa弑父篡位,为了防止同父异母的弟弟报复,将都城从阿努拉特普拉迁移到西基利亚,在两百多米高的巨岩顶部建造了一座堡垒式的王宫,围着巨岩修建了护城河和城墙,据说还在河里养着无数条的鳄鱼。故事最终还是难以避免兄弟一战,Kasyapa离开狮子岩应战却全军覆没,被弟弟追杀追杀陷入泥沼而亡。唯有这座巨岩宫殿被保存下来,先是成为僧院近三百年,然后被遗弃,直至19世纪才被发现,但许多痕迹已随岁月灰飞烟灭,只余断壁残垣。
**********
整座狮子岩可分为三层,最高为王宫,山腰为卫城,山下是王城。从狮子岩的最外层走进巨石中心是近千米的路径,沿途是范围数公里见方的城池,被划分得规矩四方地据说是皇宫的花园广场还有各种专属的游泳池,不知道在那么多年前,人们是如何在这里建起了家又建起了围墙。
两百多米的巨石高度听起来还好,不过一旦变成近乎垂直的路线,就更难以想象那位王子是抱了多大的决心,才选择在这里建起了宫殿。古代的木栈道早已在时间里风化,如今修建的是钢结构的悬空道路。在巨石的半山腰上,有一个岩壁上的石窟,据说是王子为了安抚父亲的亡魂,命人在悬崖以父王钟爱的皇妃为模特,画了许多至今仍艳丽如初的半裸仕女图,原先有500幅现存仅21幅,因为现已禁止拍照,也不上网找图片了。
到达狮爪平台的时候,有许多游客已在此止步,因为再往上就是完全贴着悬崖的铁梯。狮爪现在已被风化得更平钝了,看着老照片,当年一定风光无比。穿过狮爪城门,几乎呈直角攀登,劲风时时擦身而过,虽说都有扶手但大家都还是小心翼翼地踏实走着。
实话说爬到顶部,心里还是有几分失落,说好的宫殿呢?放眼望去,残存得几乎只剩地基,甚至地基也开始模糊了,实在无法想象它的辉煌,但也更震撼于岁月的力量。
最高处的风光要代入国王的身份来眺望才不虚此行。远山朦胧,含烟翠绿,大风卷着白云飞速移动,留下偌大的阴影,让人心动不已。一国之君蜷缩在这方寸之地,眼下这大片的国土都为自己所有,是怎样的心情?我大概这辈子只能怀抱着小格局,因为看着这辽阔疆域,居然想到的是徐志摩的一句小诗“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 配图及较客观版请移步关注微信公众账号“chatter”
**********
首先要坦白斯里兰卡并非今年最渴望去的目的地,因此带着些许惋惜之情,在出行之前都未能提起太大的热情,只作为了一个去走一走的地方。这次确实没有做太多的了解准备便启程,遇到的地陪与导游也不尽人意,所以靠自己查资料补充的东西还挺多的,也算是再认识一遍以弥补对斯里兰卡的愧疚之情。
标题的来源是斯里兰卡向来被文艺化地喻为“印度洋的一颗眼泪”,故此命名。
从斯里兰卡回来两天后才开始记下这段经历,这趟旅程去的地方不多,大多的时间都在大巴上度过,融于其中的体会有些简陋,因此生怕自己已忘了太多的细节,于是先把大感受写下,提示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
斯里兰卡,还有锡兰这个美丽的旧称,多彩不华丽却有令人高兴的力量,僧伽罗族人笑起来都是雪白闪亮的牙齿,质朴而热情,没有过多的人情世故,没有脚步匆忙冷漠的成年人,没有眼神空洞缥缈的小孩子,随处可见飞翔的乌鸦却没有被阉割的狗。
DAY 1
第一次坐红眼航班,没预料到移动wifi的服务台早已下班,因此只好去到当地再购买电话卡,倒也变成一个有趣的经历,我因此有了一个斯里兰卡的电话号码。
五个多小时的航程不算长,与去新疆的时间差不多,但座椅十分难受,坚硬且背部设计极不合理,导致第二天肩颈都是酸痛的。
在飞机上第一次见僧伽罗语,无比可爱,特意发定位就为了显摆这可爱的语言。
**********
僧伽罗语(Sinhala/Sinhalese)
属印欧语系、印度语族,和印度北部诸语言相近,是斯里兰卡主体民族僧伽罗族的语言,也是斯里兰卡的主要官方语言。僧伽罗语形成于公元前六世纪,最早的字母是婆罗米字母,7-8世纪发展为现在的僧伽罗字母,13世纪进入近代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受巴利语、梵语及泰米尔语的影响很深。有丰富的佛教文献。僧伽罗语有36个字母,加上用来拼写梵语的18个字母,共计54个。书写顺序是从左到右。
**********
清晨5点多抵达科伦坡,在机场学到的第一句也是唯一一句僧伽罗语“AYUBOWAN”,意为祝你长寿,日常用作“你好”。而其他的僧伽罗语实在发音无能。在小小机场接机口看到一群举着牌子的斯里兰卡人,莫名有种homeland的既视感,于是兴奋了几分,跟机场的缉毒犬打了声招呼就匆匆入境后没有过多的停留就直奔平纳瓦拉,前往大象孤儿院。
平纳瓦拉位于斯里兰卡的中部,大约三小时的车程。一路上是延绵不断的山林,以及有些凌乱的五彩房屋,像是笨拙的小孩们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胡乱地涂抹着房屋的颜色,不论周边的景致,只想表达出内心的喜悦。整趟旅程一共去了斯里兰卡的六个城市,虽说是城市,除科伦坡外大多只能算作乡村,有些僻静,有些穷困,有些朴实,但都因为丰富的色彩而感到有快乐自在的味道。
走在街道上,终于亲身体会地理课本上的热带季风性气候,无法精确描述感受,同样有风有阳光,却是完全不一样的触感,只觉得舒适并自我定义为这是只属于斯里兰卡的感受。这里有许多黄狗,不怕人也不理睬人,像被晒化的黄油瘫伏在地上,很久很久等着身体舒开。
**********
大象孤儿院
主要收养无家可归的、陷阱受重伤、脱离群体迷途、因战火负伤及患病的幼象。1975年,斯里兰卡野生动物局为无家可归的幼象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大象孤儿院”,收养那些在丛林中失去母亲的幼象,从最初的7头到目前已近百头大象。
**********
到大象孤儿院的时候正好遇到工作人员将大象从住处赶去洗澡的场面,迎面是几十头大象,随意地过着马路,甩着鼻子,不理会游人靠得有多近,一边走着还拉下大坨大坨的粪便。这里实在忍不住要给导游画下一个大叉,具体就不提了,因此我才没买到象粪纸。
不知道生活在这里的大象快乐吗,但看着它们洗澡的样子至少是愉快的吧。工作人员开着喷头,180度朝大象的身上洒水,大象们站在小河边,有的扑打着耳朵不停晃动,有的只静静地站着仿佛是座雕像,有的随着水流转动着身子,笨重又灵巧。在这里,大象被圈养的氛围很淡,没有铁丝围栏,只是大片的山林、沙土、岩石,当然跟大象的原始居住地还是有差别,但对于看惯了笼子的我,难得的开阔感受还是值得记下一笔。
Sigiriya
接着是去西基利亚的狮子岩。由于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成为游客必来之地,多少有点例行公事的意味,却还是难以抗拒的。站在远处观望这块奇特的岩石,遥想1600年前的渊源历史,不禁感叹权力对于人类的影响是多么地难以想象。
**********
狮子岩
公元5世纪,僧伽罗王朝庶出的王子Kasyapa弑父篡位,为了防止同父异母的弟弟报复,将都城从阿努拉特普拉迁移到西基利亚,在两百多米高的巨岩顶部建造了一座堡垒式的王宫,围着巨岩修建了护城河和城墙,据说还在河里养着无数条的鳄鱼。故事最终还是难以避免兄弟一战,Kasyapa离开狮子岩应战却全军覆没,被弟弟追杀追杀陷入泥沼而亡。唯有这座巨岩宫殿被保存下来,先是成为僧院近三百年,然后被遗弃,直至19世纪才被发现,但许多痕迹已随岁月灰飞烟灭,只余断壁残垣。
**********
整座狮子岩可分为三层,最高为王宫,山腰为卫城,山下是王城。从狮子岩的最外层走进巨石中心是近千米的路径,沿途是范围数公里见方的城池,被划分得规矩四方地据说是皇宫的花园广场还有各种专属的游泳池,不知道在那么多年前,人们是如何在这里建起了家又建起了围墙。
两百多米的巨石高度听起来还好,不过一旦变成近乎垂直的路线,就更难以想象那位王子是抱了多大的决心,才选择在这里建起了宫殿。古代的木栈道早已在时间里风化,如今修建的是钢结构的悬空道路。在巨石的半山腰上,有一个岩壁上的石窟,据说是王子为了安抚父亲的亡魂,命人在悬崖以父王钟爱的皇妃为模特,画了许多至今仍艳丽如初的半裸仕女图,原先有500幅现存仅21幅,因为现已禁止拍照,也不上网找图片了。
到达狮爪平台的时候,有许多游客已在此止步,因为再往上就是完全贴着悬崖的铁梯。狮爪现在已被风化得更平钝了,看着老照片,当年一定风光无比。穿过狮爪城门,几乎呈直角攀登,劲风时时擦身而过,虽说都有扶手但大家都还是小心翼翼地踏实走着。
实话说爬到顶部,心里还是有几分失落,说好的宫殿呢?放眼望去,残存得几乎只剩地基,甚至地基也开始模糊了,实在无法想象它的辉煌,但也更震撼于岁月的力量。
最高处的风光要代入国王的身份来眺望才不虚此行。远山朦胧,含烟翠绿,大风卷着白云飞速移动,留下偌大的阴影,让人心动不已。一国之君蜷缩在这方寸之地,眼下这大片的国土都为自己所有,是怎样的心情?我大概这辈子只能怀抱着小格局,因为看着这辽阔疆域,居然想到的是徐志摩的一句小诗“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