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英成长】在申请季中寻找自我——周思琪(西北大学)
![]() |
能够在申请季进入尾声的时刻收获满满,要感谢当初那个美好的开始。那个美好的开始始于我决定加入树英大家庭的那一刻。
早早就听说树英与其他的申请机构与众不同的我,在美高sophomore year的那个暑假来到了树英,见到了老板与大姐。的确,树英的氛围让人感到的是多一丝温暖与多一份诚恳。虽然申请季依然压力重重,但树英的陪伴与支持,实实在在让我觉得申请季的担子有人陪我一同担当。申请季的抱怨与不快也因为树英小伙伴们建的微信吐槽群和与老板充满了“哈哈哈哈”“啦啦啦啦啦”的聊天记录而慢慢的烟消云散了。
来到树英前的我:
记得当时一家人陪我一路来到Berkshire School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的不是开学时应有的喜悦,而是依旧对美高申请失利的不满与失落。虽然当时的我把这种不满化作了动力,下定决心要百分之百认真对待大学申请,但是我心里也清楚,这不应该是我动力的来源。虽然因为这种动力,我的freshman/sophomore year无论是学术还是活动方面都过渡的很顺利,但是我也慢慢发现,我几乎很少停下忙碌的脚步,扪心自问“我是不是在做自己?”春假结束的时候,老板问我为什么做到申请季一篇文章都没有拖延,所有的事情都在一种几乎完整的状态在进行,我想这大部分的原因也是那份决心。
来到树英后的我: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踏入繁忙的junior year,同时也是申请季正式的开始。心中有一丝忐忑也有一丝期待,因为知道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证明自己。可是如果我没有做真正的自己,又如何能够证明自己?
Junior 春假,刚刚开始与老板和大姐brainstorm personal statement时,我在他们的言语中找到了灵感。“你生活中都经历过什么坎坷?”“还是你觉得你到现在为止什么都过得太顺利了?”“你的passion是什么?为什么这是你的passion?”这些问题都不停的在我脑海中徘徊,让我恍然意识到是时候放下手中忙碌的事,思考反省自己做过的每一件事。同时,这样的一个brainstorm session让我发现我口中所谓的“过渡顺利”只是个表面现象,也让我回想起在学校中对于亚洲学生带有偏见态度的现象,让我发现不管我如何尝试融入美国文化,在消除对于亚洲学生的stereotype这一方面还是困难重重。
也是因为这样的头脑风暴,让我能感受到在申请季每写一篇文章,都是对过去的反思,更是一种个人的成长,对自己的identity的一个重新定义。带着这样态度去看待大学申请,渐渐的,这些看似乏味的essay prompt也让我从自己的过去中找到了自我,找到了另一种自信与动力。
感谢爸爸妈妈把我送到树英,感谢DTR,感谢大姐,感谢树英的所有老师们~感谢树英能在申请季给我一个对我来说最好的起点。两年前加入树英的时候我和大姐还有DTR去了树英之夏,当时的第一站就是西北大学。记得听讲座的时候,DTR悄悄地对我说你应该来这里。两年后申请季结束后的这个起点给我带来了灵感与动力;这个起点让我在申请季结束之时画上一个了完美的句号,一个充满了收获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