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比传说著名——和丽江的初次见面
没人不知道丽江——无数文艺青年神往的地方,在我小时候对云南的想象里,好像也就只有丽江和玉龙雪山。这个由两个好听的汉字组成的魅力名字是很多人魂牵梦绕的地方。不过,和丽江的初次见面还要等到结束大理的事情才行。 在昨天一天紧赶慢赶的行程跑完之后,今天又是沉浸在无所事事里的一天,广义上来说还是相宜得当,没让我每天都忙于奔波在各个景点之间。不过,花费一个上午在我根本没有兴趣的翡翠店和白银店里怎么说还是很浪费。我们也没有打算在旅游商品店购买任何珠宝首饰,两小时两小时的耗费只能强行让我自己掌握一点翡翠和银子的知识。

爸爸倒是有很多兴趣的样子,这让店里的导购很开心,一直跟着他,以为自己碰上了个大客户。左一顿介绍右一顿忽悠,我爸就是不买。不过这一趟倒是涨了很多翡翠的知识,翡翠的水、种,什么样算是好的,什么样算是次一点的...... 在大禧城这个地方还有的就是白族的传统建筑。我们一直遗憾,花费那么长的时间在无所事事的看翡翠却没能细细体会一下白族建筑的一砖一瓦。



和汉族房屋最大的不同是,这里几个天井周围的房子其实是连在一起的,构成了一个一个的小院落。一楼的拐角处还有供马儿栓绳和休息的地方。 接着去了买银器的地方。当然我是什么也没买。这个地方有在现场演示如何加工银器的,倒是可以一看。淬火、打磨、抛光、雕刻(记不得顺序排名不分先后),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这种纯手工的制作演示,感觉很新奇。 午饭后就和大理说再见了。再见的意思就是将来还会再次见面。但是导游女士就此告别了。这也是云南旅游的一大特色吧算是。全程没有统一的领队,在每一个地方我不光会遇到不同的风景,还会遇到不同的导游和不同的同车游客。云南的旅游车司机也是最忙的,司机师傅把我们带到丽江,接上丽江的导游,中途还会用车上导游京城用的话筒问我们人有没有到齐。

终于到了著名的丽江。丽江是个小城市,这是我的第一印象。大街上随处可见的纳西文在无声的讲述着自己的文化。我记得大一的时候我们班级辩论赛我当观众,对方有位丽江来的纳西族同学,别扭着口舌说他们因为汉人旅游的增多,他们很多纳西族的小孩已经不会说纳西语了,一副指责的样子朝着我方同学,可是口气快要让全场汉族人给他道歉了。


下面我们的丽江导游登场了。经过连贯他的人生故事,总结出来这位导游小和,今年29岁,还是一位养着嗷嗷待哺的孩子的父亲。小和给我们介绍了一下,当年木府的人是怎么去见朱元璋,明成祖又是怎么给他们赐姓“木”,当地的老百姓就都姓“和”。和我印象中的那位纳西族同学一样,都有不太好的脾气和一张嘴就冲天的语气。他自称普通话很好,因为母亲是汉族人,父亲是纳西族。可是他说话有时候发音不标准语速还很快,我们汉族人并不能听懂他卓越的普通话。忘了说我们的卢金花,她的“组成背景”更负责,她是几代白族、汉族和藏族的共同结晶。这大概是多民族的云南的特色。在我们的家乡,除了汉族以外少数民族是绝对的稀少。我的学生生涯也只碰到过满族人和土家族人。而在这里,我猜汉族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少数民族了。 在丽江第一个去的地方是束河古镇。我没记错的话,这里也是当年茶马古道经过的地方。





古镇大概也是中国的一道景观。其实你在这里看不到太多和远古时期有关的东西,大多都是后来修缮的。但是游览这里的意义就是,看着古香古色的房子,略过周围精巧古朴的店面,慢悠悠地走上一圈,想象中自己身上穿的防晒服也成了古代的袍子。 到了晚上也是自由活动的时间了。有时候旅游的时候常常觉得“哎呀导游你快让我们自己看吧,我们自己也能逛,不想看你这些没意思的东西了”,有时候又想“什么导游你又要把我们这么一群人扔在这种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还好也不是国外。是国外也没有关系了,反正也去过了。语言交流无力还可以手舞足蹈。 先去看了一个大型歌舞表演——丽水金沙,讲述了云南各少数民族的主要习俗。我惊讶的是,很多我看过的这种表演都是假唱,直接放的歌曲对嘴。这个表演中彝族还是那个来着有个什么跟吃饭有关的歌(我也就只能记住这个),是真的现场演唱,能感受到他们雄壮的力量。中间有一段各个民族的小伙子求婚那段挺有趣,最后那个矮个子小伙儿抱得美人归的时候我真是捧腹大笑。还有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摩梭族的走婚仪式。走婚我倒是听说过,不过具体是怎么回事我还是第一次了解清楚。

看完演出出来8点了,我还没有吃晚饭。但是让我很担心的事情也发生了——我确确实实感冒了。在去丽江的车上睡了一觉,醒来的时候觉得自己很热,鼻子特别通气,但是抬头看了看我前后左右都没开空调。到了晚上真正开始感觉不舒服,整个表演我都是强撑着头重脚轻和眼皮打架看完了。看完演出和爸妈一起去买了药,这时感冒的症状也正式向我袭来了。顶着厚重的鼻音探讨了一下到哪里吃完饭。爸妈一致拒绝了导游去吃牦牛火锅的建议,奔向了一家过桥米线。

大概北京时间晚上九点了,我们开始游览丽江古城。天完全黑了,古城里灯火辉煌,唯独好像和白天一样的就是拥挤的人潮。

我们基本上是沿着人流走的,但是不管走到哪儿好像都是到处是人。这里街道时宽时窄,路两旁当然是少不了的店铺。可能古城里面太大了,一路上我看到好多完全一模一样的牦牛肉店、糖果店、鲜花饼店......让我感到很有趣的事,很多店面一层是这种商铺,二层就是酒吧、咖啡厅,虽然晚上看得不太清楚,但是屋顶露天的遮阳伞、桌椅板凳和天空中传来的歌声还是暗示了他们的正体。


因为时间有限,本来我们是准备直奔木府的。走了大概一个小时以后终于到达了。没想到木府不光里面关门了没有灯,连外面也没有照明,唯一的光亮来自对面的一个酒吧,黑得以至于我连大门都看不清,拍出来的照片也是在闪光灯下瘆人的样子。什么时候再来一次,一定进去见识见识。 考虑到明天一大清早就要去香格里拉,我们决定早点往回走。根据导游的说法,出来的时候要逆着水流走,也就是说,我们还是返回刚入口的大水车的地方。返程路上我们选择了不同的岔口,从林林丛丛的酒吧门前门后穿过。每走过一家就好像音乐播放器随机切换了一首歌,不过大概是因为曲库本来就有限,切换了几首以后发现播放列表无非就是《成都》、《董小姐》、《至少还有你》......古城里热热闹闹,人山人海,我们在人群里穿行着想找回来时的入口。走着走着我想为什么那么多人想来这里呢,这不是个值得安静生活的地方,想要净化心灵、返璞归真的来到了这里发现这儿也不是什么世外桃源。但是如果无视昂贵的房租,在这里有个一方店铺,卖点自己喜欢的物件,闲来无事坐在门口看着这些游客来来往往,别人是动的,我是静的,就像时间是流动的而脚下的石板路却是静止的。在这种静止里观赏,什么好像统统都跟着流走了。但是转过来,还得为生计奔波。想要在这个地方做隐士,恐怕也是“大隐隐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