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的味道
在北方,吃饺子要沾陈醋,那些年不知道我爷爷为什么也学着蘸陈醋,自己独来一个小碟。可是陈醋对我来说不够刺激,酸味远远不够。
我更喜欢酱油里倒点白醋,这是我的万能蘸料。
但还有一样东西酸得比我这更直白——酸嘢。它是作为日常零食存在的。
酸嘢是一个统称,嘢属于粤方言,指东西之意。酸嘢一般包含了水果蔬菜,萝卜、木瓜、芒果、芹菜,那些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都可以腌起来做酸嘢。
广西很多地方都吃这酸的东西,不过各地的叫法或许不一样,就我所知玉林是称之为酸料。而我们这称之为酸嘢,这一个嘢字显得粗犷很多,像是带了股蛮劲,就要往前冲,倒是符合了酸的特性。
这两个字也像有着某种魔力一般,只要远远看见,唾液就不自觉的分泌,胃也蠢蠢欲动了,都控制着你,没有办法逃过那小摊。
这让酸嘢听起来是一味的酸,毕竟是用醋泡出来的,其实不然。
虽然是极酸,但又有一味甜,中和掉了醋酸那直冲脑门的劲道,再加上果蔬各自独有的味道,酸就酸得独特了。
但大多外地人来还是吃不习惯,觉得还是酸的激烈酸倒了牙。但喜欢的人又是怎么也割舍不掉。
那年姐姐刚去河南上大学,暑假回来和她一起逛街,来到卖酸嘢的小店,点了好多酸嘢。换做以前我们都是边走边吃,这次不了,姐姐在店里就坐下来,大快朵颐,像饿极了的人终于吃到了食物,但又不是狼吞虎咽,只是眼睛里有一种贪婪的光,盯着酸嘢不放。
一多半酸嘢进肚我姐才说在河南没有这个,她太想念这个味道了。
虽然那时我还无法感受姐姐的心情,酸嘢对我来说还有别的作用。
我不常晕车,但晕起车来胃里翻江倒海的,整个人蔫了吧唧的,下了车拖着疲软的腿,闷头就往酸嘢店走。
等几块酸嘢进肚之后,那闹腾的胃突然安静了,整个人一下从刚才的状态分割开,变得神清气爽。这是被酸嘢拯救了。
如果你要说是不是这酸都像酸嘢这么直白,那可不是。
你可不能忽略掉腌酸笋。虽然同样是用腌渍出来的,它却没有别的腌菜的咸。而是酸。
酸笋的酸是发酵来的,所以来得更刺激一些,但又和酸醋从头到尾的刺激不同,当被炼化之后那酸就变得含蓄了,不再是那么直勾勾的酸,而是渗进了每一种味道里。但不爱的人还是会觉得是酸臭酸臭的。
最能体现酸笋味道的就是老友粉了,只是一小撮酸笋丝便奠定了老友味的基调。
酸笋、豆豉、辣椒爆香,一碗水滋啦浇入锅里,陈厚的酸味就蕴藏在这汤里了。连汤带粉一碗下肚,逼出一身汗来。
有一次在火车上听邻座的几个外地大学生聊天,聊到广西的粉。起初来这螺蛳粉、老友粉都吃不习惯,螺蛳粉的辣,老友粉的酸味都不能接受,三年之后吃螺蛳粉是无辣不欢,可还是没有办法接受老友粉里的酸笋味。
不过也正是酸笋那么冲的味道让它和鱼头成了绝配。那一味酸巧妙的压制住了鱼头的腥气,却又不过分的展露头角,点化了鱼头的鲜,让奶白的汤更鲜浓。而那汤里蕴含的那一点酸,不管是饭前来一碗开胃增加食欲还是饭后来一碗解腻消食都能轻易驾驭。
作为一个资深配角,酸笋还会出现在粉店的调料台上。
在离家不远的一个街口转角有一家桂林米粉店,生意无比火爆,饭点的时候总是座无虚席。更有不辞辛苦骑着小电驴来打包的,只为吃上这一碗粉。
我每次回家也是必吃无疑。但最妙的并不是她家粉本身,而是调料台上的那两大碗酸笋丝和酸豆角。我试过不加调料台上的那两大宠儿,结果那粉的味道吃起来中规中矩,还略显油腻,吃了几口实在想放弃,继而转身去加了一点酸笋和酸豆角,就是这么点配料让这粉吃起来格调都变了,刚才还特别明显的油腻感消失了,还多了一分诱人,淡淡的酸辣把味觉都激活了,一碗下肚还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