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行年四岁,我生平第一次见到海。当时的记忆尚未成熟,全凭封存在照片里的画面迷糊记起那段经历。那时邂逅的那片海碧蓝碧蓝,不着边际。
时间更迭,我却不曾再次抵达原来看海的地方——鼓浪屿。我在省内看海,此情此景与十几年前大相径庭。海水没有很蓝,却透着碧色的光。两者是一样的无边无际,一样的水天相接,一样的令人向往。

沙子细腻松软,赤脚踩在上面舒适的很,又不会下陷,那是一种微妙的触感。沙滩上支着各色的帐篷,很多游客在内小憩;一部分弯着胳膊手抵后脑勺惬意得沐浴自然;更多的孩子在玩沙,堆砌房屋城堡,挖坑埋物。
天正好,风不燥。海水稍凉,习惯便不觉其温。在离岸不远处停留,待海水没过体表,清凉得不想起身。浪很大,时不时大浪袭来。“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么眼前的景色该是多少石子相继投入深海所激起的啊。越往外围走,这种感觉更彻底。潮涌的海水来着不平的风浪,没带救生圈的我若不能恰到好处地跳起,浪头便会劈头盖脸无情地打过来。倘若是像河海般的淡水,并无大碍。可这是盐分过高而咸涩的海水啊。一旦扑面而来,眼睛便酸涩地睁不开,挤着眼角,半开半闭地对付后一场大浪。舌尖的味蕾也能尝到海水比食盐更咸的味道。一浪高过一浪。颠簸的海水先越过一部分人群,倾倒成雪白的浪花拍打后一班人,谓为壮观。“哗——哗”的声响叫人快活。由于没有救生圈的庇护,浪大且持续,我便不得已地抓住边上类似纤绳的麻编绳,以免随浪而前。上下浮荡时常吃浪头,却仍不尽兴。

一旦接触便即爱上的海。不仅是其外表,令人神往喟叹,而且有着无数的象征。喜爱海的包容接纳,供很多生物栖息嬉戏;喜爱海的蔚蓝色,代表智慧,深邃,宁静与致远,深不可测,激励着人们的探索;喜爱海的欢腾,像是流动的汩汩的泉,生生不息,永不停歇,拼搏奋斗……一片海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意义。海是生命的源头,是潮起潮落的起点是海的女儿的故乡,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地方。
不论何时,都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