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壳黄,净素包子和米线
周六吾妹携家出游海外,每天预备五菜一汤的父母一下闲了下来。到周一便坐不住想出门遛遛了。平素收集信息的我便提出路线提案,父亲嫌记不住建议还是一块去吧。于是,意外的亲子游。
公交至醋坊桥东下,钮家巷、平江路(部分)、大儒巷,回到临顿路西侧,沿着河边井巷小道到因果巷。预计行程中包括钮家巷的状元博物馆,馋老呸鸡排,大儒巷的蟹壳黄,临顿路因果巷口的美好阁面馆。
依近观前商业地区的钮家巷是一种后街风格,有酒吧和民居构成。结果博物馆并不开门,看来周一所有公益博物馆都是闭馆日。鸡排店没有找到。真让人吃惊这家有名的铺子有多小,竟然在三米宽的巷子里交错而过。平江路还是那个秀雅,江南古镇的商店街都差不多透着原始土朴感。只有平江路显出与众不同的气质。斑驳的木门旁,古朴的窗棂下花木繁茂,透过河畔柳枝看黛墙重重,高挑的旗杆古韵而今风。到大儒巷口便左拐,没几步就看见了传说苏州最好吃的蟹壳黄。店铺不大,早早烘培好了许多蟹壳黄,小小的烧饼看起来就很酥脆。一口咬下还是温热的,咸馅是猪油,咸中带甜非常苏式。从所未见烧饼馅有这么厚的,烧饼20克的话,里面的油就有15克!香浓无比。果然像一个膏满黄肥的螃蟹壳子。大儒巷的平江文化中心是开放的。园林房屋结构,有免费的图书馆,收费的茶座,后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评弹馆。
回到临顿路就看见对面的叶子干锅,这家店也做了很久。从醋坊桥下到沿河的井巷,这是条跟临顿路并列的小路,属于商业附属地区,临河商铺民居参杂。向北漫步,左手边每一条岔路都通往观前商圈,但是我们今天不去这去了无数次的观前。右手临顿路的商铺同样鳞次栉比,尤其在过了观前商圈到苏州博物馆的一段路上,囊括各种老字号饮食店铺那个密集,超乎想象。走在井巷,就好像走在历史的暗处旁边观察身边的繁华。
到因果巷口就是美好阁面馆,传说净素包子做苏城第一。门口桌案上也有锅贴,生煎,一个窗口卖各种包子,店堂苏式汤面。真正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我素来喜欢菜包,当即就品尝了一下。金黄的油渍透出包子皮,吃过的就知道这是最诱人的部分。它预示着自身皮薄馅多和汤汁的充盈。而且必须是菜油才具有金黄的色泽,所以称为净素。菜馅柔和鲜甜,嚼在口里就会自然下咽,反应身体对它也极为接受。
计划路径完毕,我们显然意犹未尽,于是从因果巷里走向观后。观后虽有商圈但冷清许多,有不少商务酒店,还见到大鸿运酒店,爸爸立刻牵挂起它的招牌樱桃肉。这也是一个非常传统苏式甜腻口味的东西。我不禁莞尔,别看苏州表面娟秀,骨子里却好一口浓稠的味道。好像腌笃鲜,一口锅里汤浓如奶。好像评弹,一句唱词里委婉出绕梁三日的余韵。这种浓厚是文化繁荣安逸的沉淀。
时值正午饭点,我们太多选择障碍。回到临顿路边漫步边商议。我姆妈说小时候最开心就是跟外公去葑门横街吃点心,那时孩子多,外面吃碗小馄饨可以记住一辈子。而现在随便你想吃什么,想在哪里吃。看了那么多苏式点心店铺,反而在金陵鸭血粉丝汤店铺驻了足。一碗六味鸭杂一碗牛肚一碗牛肉,汤鲜极,粉丝韧而不烂,鸭杂牛肉等是分别卤好再一起盛放的,所以能品出不同的味道层次。不可思议,我一路蟹壳黄净素包吃下来,还能吃掉一碗米线。一路都是老爹兴致勃勃的掏腰包,今日陪伴父母的亲子游意外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