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化
重读《思维模式与翻译——揭示英语的奥妙》,最深的体会凝练为两个字:内化。
很简练,是吧:这本60页的小册子最大的意义也在于此——注入“内化”的意识。换个原文的说法,就是“元认知”,mega-cognition。
内化词汇(本义&引申义)、结构、固搭、习惯表达、社会文化,注意英汉差异(关系词 / 动词凸现,动态在线递归式 / 时间逻辑顺序式),从整体把握意义,在细节层面积累,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如此往复循环逐渐内化。
贴出上次读后输出的思维导图和读后感,对比一下心得体会。

《思维模式与翻译——揭示英语的奥妙》思维导图
一、 中心思想:概念表达必须在语流中结构化”
二、 主要观点
1、 英汉差异:
英 汉
思维模式 形合(hypotaxis) 意合(parataxis)
结构 关系词凸现,递归式 动词凸现
2、 概念结构:
1) 组成:语言+逻辑+社会文化
2) 特征:动态+在线+实时(语境)
三、 应用指导
1、 翻译的步骤:
1) 全面理解
2) 意义解构
3) 重建结构
2、 翻译的基础——静态搭配
1) 借代:olive branch(和平);the sword(军事力量)
2) 隐喻:Life is a short summer;leapfrog;nosedive(急剧下跌)
3) 类比:black/white list
3、 翻译的跳跃——联想整合
1) 五要素:语法、语义、语用、逻辑、社会文化
2) 基本储备:词性,词义,固定搭配(短语&句型)
3) 同义
4) 反义
5) 关联(发散)
6) 段落储备
四、 读后感
1、 基本储备很关键,学习需要素材(单词,短语)和模版(句型,范文)——记忆
2、 主动性很关键,吸收-解构-重构每个环节都需要联想的参与——开动脑筋
五、 其它收获:书中大量的举例可作为范本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