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美的令人窒息的“扎染”艺术,原来始于1000多年前的云南白族!
你发现了吗?古老的“扎染”已经逐渐称为时尚流行元素,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它可以在你身上开出一朵朵斑驳的花朵,

也可以在家居设计中增添一分淡然和素雅,
一抹蓝色使你整个人变得平和舒畅。
这样的扎染,你敢说不美吗?

不过,你也许不知道的是,
扎染其实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它始于云南大理的白族人。
古有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荀子-劝学说》
这里的青其实是指“蓼蓝”,
它是蓼科一年生的草本植物,
因主要用于染色,得名“蓝染”。
这种流传了几千年的蓝染工艺,
如今谓之“扎染”。
白族扎染在2006年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蓝与白的交织缠绕,
构成了扎染独特而又平和宁静的世界,
青白之间营造古朴素净之感,
更是当地质朴纯净人文精神的最好体现。
在闻名全国的扎染之乡——
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
随处可见的扎染布,晕纹变幻玄妙,
透着村庄秀美与智巧交织的灵动。

当地著名的璞真扎染坊
传统地道的扎染技艺可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扎染,顾名思义就是先扎花,再染色。
扎花包括设计绘图、模版制作、印花和扎花;
染色则分为冷染和热染两种工艺。

扎花前,手艺人需要先构思一个完整的花纹样式,
而这往往凝聚着作者长期的生活阅历和艺术思想,
在扎染中称为“一度创作”。

值得一提的是随后的扎花阶段,
这是扎染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也是最能体现扎花者技艺水平的环节,
它决定染色后成品的图案布局、花样、色泽等艺术效果,
称其为“二度创作”。
手工匠人用线将白布缚着,
做成一定襞折的小纹,再浸入染缸里浸染。
每浸一次色深一层,即“青出于蓝”,
浸染到一定程度后,
取出晾干,拆去缬结,
便出现了令人惊喜的花染布!

有一点也许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扎染技艺的主要染料竟然是板蓝根!
没错,板蓝根又名“蓝靛草”,
不仅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更是不可多得的天然优质染料。

段银开生于白族扎染世家,
对扎染技艺耳濡目染,
从小就跟随父母从事扎染工艺。
1985年,10岁的她便学会了扎花,
17岁起专门从事扎染成品加工工艺。
在制作扎染工艺品过程中,
她熟练掌握印花、扎花、染布、漂洗等全过程,
成为周城新一代的扎染工艺大师。

段银开潜心研究染布技艺,
独创了染制各种花色的技巧,
增加了扎染产品种类。
除传统的扎染产品外,
她还新创了花色衣、裙、裤、头巾等产品!

白族扎染围巾:平和静谧的民族风之美
任凭岁月流逝,时代变幻,
白族世世代代的扎染手艺人初心不变,
始终坚持着祖上传下来的最质朴纯粹的手艺,
而这样古老又并不过时的艺术之美,
值得被更多人看见,被更多人发扬光大!
无论你是喜欢收藏的还是喜欢工匠作品的,都推荐你添加公众号:匠粉(jf2878)或者匠粉个人号“89470162”,我们每天都会不停的输出对匠粉们的精神食粮,如果文章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希望你给我们评论提出,匠粉期待你宝贵的意见!
为了让身边更多人了解非遗,欢迎转发匠粉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