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道理你后悔没有早知道?
-1-
成为有钱人后你也没有想象中幸福快乐
经常听到有人说:如果我有钱了,一定很幸福快乐。
其实,没有比较就没有所谓的幸福快乐。假如你的去年的年终奖10万,今年的年终奖也是10万,而且付出的努力也差不多,你自然不会有很大的幸福波动,但是你发现同事小李的年终奖居然比你少,一下子你感觉幸福了。突然你又听到同事小王年终奖是你的两倍,此时你的幸福感还剩多少?你看,在客观状况都是10万年终奖不变的情况下,你对比参考的对象不同,你的幸福感居然发生了这么大的落差。
幸福的唯一来源自比较,我们常与他人和自己作比较。
如果如果我问你,你现在幸福吗?你会不自觉地与以前的自己作一个比较,如果现在比过去好点,你就会感到幸福,想比之下差点就感觉到不那么幸福了。
幸福和快乐是一个主观词,没有衡量幸福快乐的标准。如果你真有钱了,你也不会快乐,因为你没有向下比较的能力。你现在跟贫困山区的人比较,也可以很幸福。
-2-
大部分的劳动不值钱,稀缺才值钱
很多人以为按劳分配就是付出更多的劳动就能得到更多的回报。但是,这里的“按劳”其实“按稀缺性”分配。我们见到凌晨的清洁工,暴雨中的快递员,还有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农民工,他们似乎更应该获得更多的回报,但是,这与现实明显不符。
清洁工,快递员,农民生产工岗位门槛低,自然替代性高,你不干马上有人顶替你,市场明显呈现供大于求的现象,这种现象的背后是稀缺性资源占有不足,我们的能力差异性缩小,趋于同质化,劳动价值自然降低,我们的劳动越来越不值钱了。这也就不难理解当代人着急地付费学习各种有用或无用的技能,其实是在提高自身技能价值,增加稀缺性,提高被替代的成本。
-3-
等价交换是朋友关系的维持方式
虽然狠多人一直不肯承认朋友之间其实是一种同等价值的交换,试想想,如果你的朋友一直叫你帮忙,你觉得帮一两次无所谓,但是轮到你有事找他帮忙时,他却以忙的借口拒绝了,而且不止一次,你以后还会选择帮他吗?等价交换,可以交换情感,观点,利益等等。正如我们常说,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前提是要“互相”,我帮你,你帮我。不是单方面的付出或得到。
“等价交换”过于赤裸裸,让人感觉很势利,于是我们习惯使用“人情”来模糊化这种交换的本质。低价值的一方常以“人情”来使价值不易计算,实则是想占高价值一方的便宜。
朋友关系的维系需要同等价值的互相给予,那么我们也可以把“势利”的等价交换叫做“互相给予价值”,但是,本质还是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