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3-生活小片-《思考,快与慢》

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它见闻广博,使我们能够迅速对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应。但系统1也很容易上当,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任由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作出错误的选择。
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它很懒惰,经常走捷径,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
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作出判断,它见闻广博,反应快速、依赖直觉,不费脑力,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的状态;
而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理性、精确,不易出错。人们往往沿着最省力的路径思考,所以系统2时不时会偷懒,除非付出主观努力,否则它会直接采纳系统1的判断结果。
人们往往因为看到一种似曾相识的走势图、听到一个捕风捉影的信息或者读到一份言之凿凿的报告,甚至只是打着调研的旗号到公司给高管“相相面”,就可以轻易而迅速的作出买卖决定,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掌握的信息有限。
有意思的是,无知者无畏,往往掌握信息越少的投资者,反而会更自信。
系统1会根据已有的信息,勾勒出故事的连贯性,一个好故事最重要的是信息的前后一致性,而不是其完整性,知道得很少,反而可以把已知的所有事物都囊括进连贯的思维模式中”
“在自己所知甚少或是谜题的答案只是初露端倪时,我们更容易构建出一个连贯的故事,我们满心相信这个世界是有意义的,这份信心建立在一个稳妥的基础之上,我们最大限度地忽略自己的无知”。 虽然,这个由系统1勾勒出的“好故事”情节未必真实,但它足以使人自信爆棚。
事前验尸最早由加里.史莱恩提出,他认为组织比个人更容易抑制乐观主义情绪,具体作法是:当机构即将做出一个重要决策但还没有正式实施前,召集了解决策的人,让大家设想一年后的今天已经实施了现有计划,但结果惨败,用5到10分钟简短写下这次惨败的缘由。
“健全的心态比智慧更重要”。在投资的世界里,要快,更要慢;要乐观,更要谨慎;要有看波动云淡风轻的平和,更要有看问题洞隐烛微的理性。
思考慢一点、胜率高一点、风险低一点、幸福多一点。不求投资时时顺利,只愿路上常常警醒。
就像是池塘里的涟漪一样,概念的激活也是由联想概念这张大网上的一小部分向外逐渐扩展开来的。这个涟漪效应现在是心理学研究中最令人兴奋的探索之一。
(总结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