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狼2》看中印对峙相关问题
《战狼二》自7月27日上映以来,打开了刷屏模式,截止到现在票房已经突破30亿,有望超越《美人鱼》成为中国电影第一。 紧张刺激的车战,硝烟弥漫的情景,热血沸腾的搏斗,直冲泪点的对话,爱国主义的主题,还有略带幽默的人物,让这部电影在剧情中多了真实,沉重中多了明快。当然这些只是铺垫,我最想谈的,是战争。 红巾军四处屠杀无辜百姓的一幕,我看到的是废墟,尘土,尸体,血泊,是一张又一张面临死亡时充满惊恐的脸。这就是战争。 非洲政府军队把无数人集中到一辆大巴车中,想把人们救走,其密集程度达到再没有一丝空隙挤进一个孩子,可正当大巴车即将启动的时候,红巾军一个炸弹将其炸毁,竟无一人生还。这就是战争。 撤侨飞机来到华资工厂,能救走的人屈指可数。当工厂领导让中国人与非洲人分开站时,几乎所有人都落下心酸的泪水,那是因与生的机会擦肩而过流下的泪水,那是因战争的恐惧渴望生存流下的泪水。年幼的帕莎问了一句“Why”,瑞秋医生选择了沉默。因为这就是战争。 冷锋被废墟压住无法脱身,只能录像为中国军队首长提供证据。一个又一个中国人走出老库房同雇佣军拼命,一个又一个中国人被射杀,倒下。航船上看着视频的军人们,流下了心痛的泪水。当上级命令下达时,首长流着泪咬着牙怒吼“开火”,直奔泪点。这就是战争。 上一秒大家还在围着篝火狂欢,下一秒一个炸弹只剩慌乱。 上一秒还在急匆匆的赶路回家,下一秒几排机枪扫射,路人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家人。 上一秒妇女儿童上了飞机逃生,下一秒螺旋桨被炸飞机被迫硬着陆,生的希望被毁灭。 战争是无情的,它不管你是好人还是坏人,一个炸弹射过来,都是一片血肉模糊。 “我爸爸说十万年前人类走出非洲,非洲是现代文明的摇篮,可是当自诩文明的人们再次来到非洲,带来的却是苦难、奴役、疾病和战争。”这是瑞秋医生对冷锋说的,也是非洲人的内心独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喜欢战争。 电影中还着重刻画了两个非洲儿童,小女孩因为自身特有的病毒抗体而被红巾军搜捕,小男孩在航船上等待着交战区的妈妈。战争对于孩子心灵的创伤永远无法弥补,即使时间缝合了伤口,也会留下可怕的伤疤。 这让我想起去年“抢了”里约奥运会热度的叙利亚男孩。 照片中的男孩,他的家被炸成了废墟,父母也离他远去。他目光呆滞的看着前方,甚至察觉不到自己头上汩汩流动的鲜血。他似乎什么都忘了,眼里也只有尸横遍野。 美国一个六岁的小男孩给奥巴马写信,请求把叙利亚被炸伤的男孩接回家,小男孩说会把他当做亲兄弟,教他骑车分享玩具,给他一个家。两个小男孩感动了世界。 这样一组照片在网络上持续刷屏,引得众多里约奥运会运动员也为之发声: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反观如今的中印对峙局面,中方对印度一直在发表声明,不停地警告,迟迟没有动用武力,复杂的原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希望和平,减少战争发生的可能。 战争意味着会死人,死人就意味着会破坏无数个家庭。即使不会迁及无辜,可那些士兵们也是人。他们也有着鲜活的生命,有着美满的家庭。如果可以采用和平手段解决,那又为何要牺牲这些人的幸福呢? 我们如今面临的并非日本侵华时亡国灭种的危机,而是印度狂妄叫嚣后的国际圈套。战争,不会是最好的选择。 微博上的不少网民,不知疲倦地自黑祖国懦弱,各种段子搞得人心惶惶,高声喊着赶紧开战。一个国家做出决定,并非动物之间的你咬我我咬你,要考虑的因素之多之杂不是吃瓜群众一句开战就能解决的。缺乏素质导致的目光短浅和人情缺失,这种盲目的爱国主义叫人嗤之以鼻。 即使挑起战争,对于中国来说是正义的,但正义战争的本质也是罪恶的,因为战争本身就是一种罪恶。 《战狼二》里有一个情节,“凡哥”对瑞秋医生说,非洲有AK,有狙,有和平地带一辈子都听不到的炮火之声,他认为那是最美妙的声音。瑞秋医生给他看了一张战争中遇难儿童的照片,说:“如果这个是你,你还会觉得美妙吗?” 当然,吃瓜群众并非出于“凡哥”一样的的荒谬心态,但其本质是一样的。 虽说我们坚持“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但战争必须谨慎。虽然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在所难免,但战争必须尽力避免。不论中印对峙最后会以何种方式解决,我们都希望响起的不是炮火之声。 因为和平的声音永远是最美妙的。 文/凉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