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女人系列(八)—— 一曲微茫度此生
民国时期有非常多的奇女子活跃在文学、影视、歌剧舞台上。她们沐浴着打破封建礼教之后折射到这方古老土地上的春光,她们力图革新这几千年以来的旧俗恶习。她们大多出身显贵,家学渊博,几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色艺双绝),一般也都有一个牛叉的老爸(在那个年代没钱怎么可能上学呐,而且还是女孩子)。用现在的话说,她们都是没有被烟火所污染的富二代、官二代大小姐。
这里先讲一位大家并不是很熟悉的神奇女子张充和。她一生执教哈佛,耶鲁这样级别的学校达到二十多所。她在很小的时候就过继给了李鸿章的弟弟做养孙女,那个时候大概不到一岁,她自己的父亲是非常有名的教育家张武龄。大家都认为她是她们四姐妹中最有才华的一位,有人就会问了,难道她还有三个姐妹,而且都很厉害啊?您说对了,听我一一道来。她的大姐叫张云和,嫁给了昆曲名家顾传玠,算是最低调的一位啦;二姐张允和,老公是周有光,周老先生相当的厉害,年初仙逝,享年112岁,是我国汉语言拼音的创始人之一,咱们小时候看的什么百科全书啊,汉语言词典这些大多与他密切相关。三姐是张兆和,兆和小姐是师生恋,嫁给了自己的老师,这位老师姓沈,名从文,写了本书叫《边城》,好吧,这书很多人都看过,没看过的也是有所耳闻吧。这样讲吧,她的三位姐姐其实都是才华横溢,才貌双全。我们就不再一一的介绍,真要说起来,这十万字真打不住,而且还得是略说。
早年的时候,从北大流落到西南联大的日子,充和几乎都是与自己的三姐一家一起颠沛流离。关于她对昆曲,对文化的贡献啥的我们就不讲了,这里只讲她的一个小段子。张充和在西南联大做事儿的时候,因为书法太好而引起了众人的瞩目。当时她待嫁闺中,这些瞩目的人群中就有在北大时期就认识,一心要想把她追到手的著名湿人(诗人)卞之琳(和关之琳不一样,这哥们是纯爷们),肯定有人说了,这哥们绝对不出名,听都没怎么听过,怎么能是著名诗人呐?据说这人很啰嗦,写诗都啰嗦,为了表达对张充和的爱意,写了非常多的诗句。这一首《断章》一出,大家都认为他其实还是很著名的: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我一直认为卞老湿的这首诗有装逼嫌疑,不管怎么样,都是好诗好湿啊。。。
诗词写的好是没太大用的,至少在把妹这方面用处不大,人家张充和就只是觉得卞之琳还可以,仅此而已。到了一九四七年的时候,张充和已经是位大龄女青年了,在北大教昆曲(这玩意儿有些高端),就住在三姐兆和家里。当年的九月,三姐夫沈从文介绍了北大西语系的一位外籍教授叫傅汉思的,感觉还不错,不久两人就结婚了。傅汉思是德国裔犹太人,这家伙一九三五年就从柏林搬到了美国,想想希特勒几年之后的大屠杀,作为犹太人不搬迁的话后果是相当的严重。据说他精通德语、法语、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汉语等多国语言。他们婚后一起回到了美国,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教书写作生涯。真是的是过上了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甜蜜生活。
当然了,张充和女士与2015年过世,享年102岁,是非常值得我们尊重的一位长者、作家,虽然她的作品不是那么的多,但是也不乏经典之作。例如,现在湘西凤凰沈从文墓地的墓志铭还是她亲笔手书: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要不是叶老爷子当时年纪已经不小了,我怀疑连他都有想法追求这几位妹子。
那个时代的女子都是风姿卓绝,引一时之潮流,从宋氏三姐妹到张氏四姊妹再到张爱玲、冰心,抑或是林徽因等等,就像一个时代的缩影,凝聚了多少文化的精髓。大多数人都已经尘归尘土归土,流传的故事,深深的文化烙印已经镌刻在了中华文化的纪念册上,永不会消散。硕果仅存的民国才女终究也挡不住岁月,第二年,杨绛先生也仙去了。也许您并不喜欢文化,也不喜欢历史,但是你不能拒绝洒脱与烂漫,这正是民国时期文化人最擅长而我们现在最缺失的东西。
曾经张充和先生用“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这样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对于生活的态度,此中有深意,诸君自取其味。。。
谢谢您的阅读,我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