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大花
大花,是我的朋友。
我们是初中同学,一开始并不熟悉。后来由于我的小学隔壁班校友小米发现大花是她的幼儿园园友,于是成了三人行,渐渐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但其实我和大花的性格脾性有些不搭,没有像跟小米那样合拍。
初二时,大花邀请我和小米一起去她所在的数学补习班补课。去前,她曾介绍说,里面有个女孩很爱向老师炫耀自己的小聪明,大概有些不喜的情绪,这个女孩叫水水。上了几次后,又认识了一个叫汪汪的女孩。我和小米并没有对她们有什么先入为主的消极印象。后来,我们五个人成了周末的好玩伴。课前课后,常常相约去附近的书店大声的聊天聊那时最火的青春伤痛小说《小时代》,存心发泄着那里服务态度超差的服务员带来的不爽,常常一起在那附近的面包店吃下午茶,记得有次假期作业实在临终前赶不完了召集了她们几个在这店一起帮我抄。但是渐渐地,我和水水越来越熟悉了,小米和汪汪的关系也越来越不错,大花在其中显得有一些“独立”吧。
慢慢地,很多不同的相冲的思想碰撞出现,一点点累积,到了有一刻爆发了出来,我和小米没有再跟大花一起玩了。这一切跟水水和汪汪没有什么联系。大花一直觉得很委屈,青春期的女孩不怎么喜欢表达,但她算是直率的那一个,一个生日礼物的契机,一封盛满真诚与委屈的书信,很难让人拒绝的求和。于是我们又恢复了三人行。
高中,除了我以外,她们四个人都是同一个学校。据大花说,小米高一后就不怎么和她相处,也不是一个班,渐渐疏离了。而她本来和汪汪水水也不怎么亲密。而我和小米大花那时候分别都还是好朋友。小米在学校里和汪汪依旧还不错,我周末偶尔也约约水水。所以,相当于,大花只剩下我这么一个好朋友。
时间的确是能磨合很多东西,但是观念性格的不同是不可能强行扭合的,隔阂依旧存在,问题依旧存在。大花,很直率很热情,有什么就要说什么,有一些执拗敏感,还有一些玻璃心。我们的朋友圈也变得不同,大部分各聊各自身边的事,发现有共同认识的人又说说一些相关的八卦。平时吃吃喝喝逛逛,跟普通闺蜜没什么不一样。有时候也会因为有些什么话题产生纠葛,但我很快选择避而不谈,相安无事地又过了几年。
上了大学,各奔东西,物是人非。我和大花的友谊还在持续,她依旧比较热情,假期也爱邀约,但是话题明显越来越少。在上一个暑假,出现了一根导火索。大花约我在一个周三出去吃饭唱歌,后来发现那天是正正的七月半不宜玩得太晚,于是我建议是不是要延后一天。大花周四有事,她说周五吧,我欣然同意。到了周五,她又说有情况不能来那就再延后吧,问下周一可以吗。由于爸妈之前想开车去附近的市看望一个姑姑和出生不久的妹妹,所以我回复说可能去不了。后面因为离回学校只有一周的时间了,很疲惫,我不想奔波,给爸妈说不想去,然后就在家里宅着。期间大花的社交网络上晒着那几天和高中同学聚会的一些照片。
周一水水忽然约我去吃炒螃蟹,想着瘫了几天也没什么事就约了下午慢慢悠过去吃一顿。吃得很满足,聊得也很开心。一开始我俩都拍了一张超诱惑的螃蟹图发了票圈,饭后忽然刷了一下评论发现大花两个都点了赞,知道其很玻璃心的我们很是战战兢兢。晚上大花居然还私戳我说“原来你说的去XX市就是去吃螃蟹。”收到这样的质问其实内心毫无波动,原本的那些战战兢兢忽然间就没有了。不是没有安排出时间来见面,她因为其他事也一推再推,我也有啊,又不是必须把时间都腾出来给一个人的好伐。也没有什么想要解释的,索性就借此机会疏远吧。
一直我也没有回复,沉默着过了有半年吧,记不清了,有一天大花发了消息说要去日本玩了有什么想要代的吗。第一眼很懵逼,想买的很多啊但我也没钱,而且之间尬尬的关系,只好礼貌性故作轻松的口吻回复了一下。之后就保持着普通的频率时不时在社交网络上点一下赞简评一下的状态。但她的一些评论中流露着“假期一起出去玩啊”的意思。
终于,假期到了,还过去了几周。也不知为何会参杂着有一丝的对不起和不好意思再拒绝的情绪,大概是多年来接受着对方一直视你为挚友的热忱而自己内心其实要弱很多的愧疚吧。总之,今天就是久违的会面日期了。
其实,和气味相投的人做朋友会很轻松很快乐,和有些出入的人做朋友会很心累很不容易。但有一个执着地对你好的朋友,也很不容易吧,虽然她的方式不一定是你最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