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年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我这几年来,认真作出的计划不多。因为怕自己会坚持不下去,所以不敢一拍脑门就决定什么事情。在一年前,我突发奇想,建立了一个公众号,每周更新一篇文章。之后因为寝室环境不够好,慢慢就有了没事就背着电脑去图书馆静坐、看书、码字的习惯。从而又引发了我的下一个计划——没课的时候尽量不呆在宿舍,多去图书馆。
一年下来,我仔细、客观的审视了自己地变化,无奈的发现其实我在写作上并没有得到过很大的进步。而且在平时,因为我开始有意识的想要把生活里的点滴都积攒起来,穿成串,就像是存钱,我变得越来越小气,不再愿意随手就把那些琐碎的零头用掉。于是基于这个和其他一些原因,我最后连朋友圈都关掉了。
写作的过程是会很曲折的,我可能会突然之间来了灵感,一气呵成一篇文章;也可能会毫无思绪的硬逼着自己敲下键盘。有很多事情我都想写下来,但总是不知道该怎么写,因为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的真情实感,但写出来的文字却像砌起来的一堵墙,完全把我隔绝在外面。最后只能眼看着它废掉。但以后的事也还说不定,有一天我会终于会组织好语言,再把它们都续写完毕。当然也许没有那一天,它们会消失在我的记忆里。
我现在刚好20岁,正在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或者赞美的时候。于是会飘渺的幻想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整天做些白日梦。但有时候绞尽脑汁写出来一篇文章,发出去却应者寥寥,这让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感到十分的沮丧。好在久而久之我也想通了。现在我只是在认真的做我喜欢做的事情,不会再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什么。只栽花,不考虑果实。
坚持做事,无论多少也总会有收获。现在我会更加注意生活中的细节,变得更善于思考了。对任何一件发生在我面前的事情、任何一幕我看见的画面,我都会开始透过它们的现象去发掘它们的本质。我甚至有时候会自己跟自己对话,这让我在无事可做的日子里不会太无聊。
我特别享受的就是在我拟出一篇稿子之后,一点一点的慢慢修改,这个过程就像是在对一件艺术品进行最后的打磨,大脑兴奋异常而动作小心翼翼,充满了成就感。花开的那片刻,我会永远记得。
我很庆幸,这一年来我都没有想过放弃。我写的文章虽然看的人不多,但每每总有陌生人给予我鼓励,从来没有人因为我写的不够好,就叫我算了。我很感激,并以此为动力。
我所期待的所有未知的一切,正向着我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