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查看话题 >跟着80年前的《孤独星球》玩福州
《孤独星球》旅行指南最适合寂寞的单身旅行,如同多了一位见多识广、风趣幽默、善解人意的旅伴。只要寥寥数语,你对从未谋面的陌生异乡立刻产生了一探究竟的热情,游山水,看建筑,尝美食,在盛大节日来临之际,牵上一位本地姑娘的手,挤进沸腾的人群中开怀畅饮、纵情歌舞……
![]() |
家住三坊七巷洗银营的郑拔驾先生也许穿越时空来到现代,翻阅了一本《孤独星球》后返于福州,在1934年出版了这本《福州旅行指南》,如铺陈开一幅画卷,娓娓道出民国时期榕城衣食住行、购物玩耍的风情百态。如今看来,短短百年不到,一些风情民俗已经悄悄湮灭在时光里,留下的仅有蜘蛛丝一般隐约可见痕迹。
下面,撷取三个片断与大家共享。
壹 进城需乘小木船
福州三面环山,陆路难行。宋朝曾巩先生当福州市委书记写的《道山亭记》说到,官道都是沿着悬崖峭壁垂直开凿的,如同发丝一般,时不时还有斜刺出来石刃,每一步都要仔细看好脚下的路。进入工业时代,轮船兴起成为重要交通工具,大大缓解福州的对外交通的难度,人们开始把闽江当作通往外界的交通工具。《福州旅行指南》记载,坐船可以从福州到香港、天津、烟台、大连,乃至日本。只是由于福州内河水位较浅,客轮只能停泊在马尾罗星塔下,人们需要换乘小汽船甚至木帆船才能到福州市区。于是,在福州的台江、仓山、洪山桥码头,只能看到乌泱泱一片小木船在江涛中摇摇晃晃。
![]() |
![]() |
郑拔驾先生不愧是福州男生,千叮咛万嘱咐,反复强调:客船启程日期不准要查证、接驳小船进城要靠涨潮、如果行李多要直接雇汽船公司人比较方便,甚至还提供了所有客船班次与台江潮汐表,可谓是心细如发,在资讯不发达的年代仿佛有个交通APP在手。
![]() |
![]() |
贰 姑娘发饰大不同
福州城里的年轻姑娘们,头上的戴的发饰姿态各异,风情万种,隐隐透露出各自的来历、生活与趣味。不像如今,潮流都是时装公司一手煽动的,一夜之间全城都是大浓眉、红嘴唇、阔腿裤、小白鞋。《福州旅行指南》中说道,“城东多旗人......穿旗袍......耳挂三数耳坠,以数目而定品极”。这是因为为满族女性有“一耳三钳”的习俗,一只耳朵上扎三个耳眼,佩带三个耳环。汉族女子戴着“三条簪”,“簪长六寸多,多以金银为之,耳悬巨大环,大垂及肩,其直径在五寸左右”。畲族妇女“髻势昂然,出嫁女则系红布。” 疍民(长年生活在闽江船只的族群)则“髻梳如螺,均赤足”。
![]() |
![]() |
![]() |
![]() |
除了女子发髻风情,郑拔驾还将时序节日写入旅行指南,正月、元宵,清明,端午、重阳、祈巧,中秋等林林种种,让人在节日里不会落单,知道上哪里可以蹭吃蹭喝蹭戏看。5月3日(四月初八)就是浴佛节,“各禅寺和尚受戒,以艾燃首使其烂,市民前往观礼者甚多,以鼓山涌泉寺怡山西禅寺为最热闹”。
叁 榕城原来有园林
三坊七巷作为明清古代民居群,一进一进布局基本雷同,只有到了最后一进的后花园,或是偶尔旁侧的小花厅,才有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的相互配合映衬的园林之味。
看了《福州旅行指南》,才知道福州原来是有园林的:双骖园,“遍植荔枝,水由岩下,汨汨有声,清澈不涸”;半野轩,“一径通幽,至八角门洞而入园,两旁梅花夹道,达六十株”;环碧轩,“尽弯转屈曲之致,极朱垩丹漆之华,树林荫荫,花气袭人,身临其间,疑入大观园”;武陵别墅,“堆金叠玉、玲珑可爱,有围为岩洞者、有架为桥梁者,有叠成楼台者,有象形成各种动物者。”
如今,书中所写四座园林,基本上已经消失不见,“双骖园”只留下一株荔枝老树,以供后人凭悼。
![]() |
没有啦,其实武陵别墅就是现在朱紫坊的芙蓉园,已经修葺一新,开放参观了。
![]() |
![]() |
肆 教你怎么在福州过日子
事实上,这本《福州旅行指南》可以当作一本介绍了在福州生活百科全书,分为“地理”、“物理”、“风俗”,“交通”,“官署及公共事业”、“食宿游览”,“工商业”、“名胜古迹”共七个篇章。它告诉你在福州租房有多贵,南后街“三排一进”月租要40元;若要花草树苗装饰房子,要到西门外凤岗乡物美价廉,可租可买;若要娶本地姑娘,看陪嫁皮箱多个就知家业厚薄,两个是底线;若要做茶叶生意,要分清楚“茅茶帮”、“箱茶帮”、“天津帮”、“京东帮”和“洋行帮”,千万可别跟错了人……甚至连当时福州最好的酱油店、仅剩的五家马帮行的电话地址都有,可谓面面俱道,事事仔细呀。
郑拔驾出身于福州名门望族,家族中最有名的人当属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郑孝胥,旧屋曾是“闽山幼儿园”所在地,正是我儿时上学之地。可惜,当时幼儿园的老师只教普通话,不教福州话,否则《福州旅行指南》中列出的十二首福州话童谣也可以派上大用处了。
更多福州故事可关注公众号‘佐罗小姐的蒙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