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随手笔记5
本书的第六章《通论篇》作者从整体上分析了庄子哲学种种。
庄子哲学的内在矛盾:随俗与孤傲,外化与内不化。表面随俗,却保持内心的高远和纯洁,即外化,随顺环境;而内心与道同体,不动心,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庄子哲学消极的面对现实生活,认为人生是绝对的安命无为,另一方面却又积极地追求精神上与道为一,同于大通的绝对自由。这是对现实生活失去信心的悲观,有时不甘心沉湎沦丧和对生死问题的乐观。庄子哲学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绝对自由和客观必然性之间矛盾对立。
庄子哲学中的合理因素:精神自由和客观必然性是统一的,对于宇宙无穷的观念是可取的,认为生死乃气之聚散,是物质世界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形式和一定阶段。庄子哲学的性质是客观唯心主义,重主观而轻客观,重意识而轻现实。特色是追求超现实的精神自由。
庄子哲学的中心问题,即庄子哲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与当时庄子所处的动荡不安战火不断的时代密切相关,故而通过逍遥无为的方式达到全生保身的目的。庄子是平民知识分子的思想代表,代表了小生产者的思想。对于庄子的思想不能全盘否定,它是批判性、解放性、启发性的思想体系,通过浪漫主义的文学手法表现出来。
思考:其实,庄子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他所要表达的是现实的无奈与绝望,正因为他比别人更加敏锐地看到了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不可能正确解决的矛盾,才会有庄子的思考,他对于现实的批判和精神自由的追求之间的背反。有人说:“世界上有两种人,快乐的猪和痛苦的苏格拉底。”也许正是因为庄子比常人多一份痛苦的清醒,才会成就庄子哲学思想,正是因为那个悲剧性的庄子的人生、那个悲剧性的时代,才会有深刻认识现实而追求自由的相矛盾的庄子哲学。悲剧的时代成就了庄子和庄子哲学,在经历了赞美与误解的反复与争论之后,庄子哲学需要被正视,需要被公平客观地看待,以一个文化史和思想史上应有的客观态度来看待庄子哲学,它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