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与孩子们看电影。
夏天就这么过去了?
如今,当魔都帝都的高管妈妈在恐慌: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时候,我却想着自己的童年,在草地里抓蚂蚱捕蜻蜓,在露天泳池晒得黢黑,晚上在冰棍儿桶(那时候没有冰箱)里取出化了一半的冰棍放在碗里假装冰激凌吃。那时候,电影还是个奢侈品,偶尔才能看一场。基本到了我读初中的时候,遍地的录像厅才开始普及。现在的孩子们可以每天看到电影,但他们每天不是在各种学习班上就是在去各种学习班的路上,我想他们的夏天是不快乐的。
电影是什么?电影就是一场奇幻的梦。
孩子们是谁?孩子们就是奇幻梦想的集合体。
你我是谁?我们其实就是一条条咸鱼。
夏天,要与孩子们一起看电影
05 菊次郎的夏天/菊次郎の夏(1999)
“这是一部关于童年的电影,一部关于成长的电影,关于夏天的电影。”人生就像一次旅程,沿途会遇到各种风景,但最后我们都要回归。那个木讷内向又孤独的小男孩叫正南,那个陪着他去找妈妈,逗着他开心,圆孩子一个梦的地痞大叔才叫菊次郎。这部电影的名字告诉我们,陪着你的孩子们开心快乐,你才是那个寻找到童趣和人生意义的菊次郎,这个夏天才属于你,回归快乐的咸鱼。所以这部电影才不叫“正南找妈妈”。孩子的快乐属于夏天,你要做一个守护快乐的菊次郎。
适合年龄段:学龄前
喜剧指数:****
励志指数:***
04 巴黎淘气帮/Le petit Nicolas(2009)
“今天一早,我们都兴高采烈到达学校,因为我们要拍班级合影,这会是我们一生珍藏的纪念品” 这是小尼古拉故事(《淘气包小尼古拉》的故事诞生于战后,五十年代的法国)的开篇,这么不经意间咔嚓下来的相片,基色像秋天的银杏叶,是一把触及回忆的门匙。倏然开启,点点滴滴,淘气顽皮,原来都还在那里。无论彼时彼刻我们多么气愤难当,但回望成长岁月,淘气可爱只嫌太短。与孩子们重温这些点滴,是成长最欣慰的回报。
适合年龄段:学龄
喜剧指数:*****
励志指数:***
03 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The Young and Prodigious Spivet(2013)
皮埃尔热内的这部富有心机的儿童电影所表现的内容,却不完全是少年的奇特幻想,就像李安的电影少年派一样。但是,热内却用自己的风格诠释了一个天才少年天马行空的旅程。作为成人,不管你信不信这个奇幻的故事都没关系,就像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天才,但当孩子们拥有真正天才般的幻想时,又有几个大人肯完全相信他们会梦想成真呢?世界上有两件事情是无穷的:宇宙和人类的愚蠢;对于前者,我不太了解,但我知道还有第三个无穷,那就是天才的梦想。
适合年龄段:小学
喜剧指数:**
励志指数:****
02 跳出我天地/Billy Elliot (2000/2008)
不是所有坚持梦想的孩纸都能成功,但成功的那几个都是死磕过的。这是一个立志成为芭蕾Dancer的成长故事,但Biily是个男孩儿,他的爸爸是个矿工,在男人们喜欢看足球超级联赛的国度里,这种梦想就像一个怪胎,所以Billy在大多数人眼里就是怪胎。电影里有一幕,舞蹈老师让billy带着自己的东西来练习,billy带了一封妈妈去世之前写给他的信,舞蹈老师读了之后说出了一句颇为鸡汤的安慰,She must have been a special woman,而billy说,no, she's just me mum.这就是现实,没有什么特例,我们就是这么普通。所以…有时,不应该抱怨为什么自己运气不好,什么都做不了。
(2008年《Billy Elliot》改编为音乐剧在美国百老汇上演,这部剧不具备所谓成功的音乐剧所必备的元素。没有什么魔法鬼怪,没有杀戮阴谋,没有“适当的裸露”,甚至没有爱情。New York Post发表评论:It was almost like being in love.)
适合年龄段:小学
喜剧指数:***
励志指数:*****
01 少年时代/Boyhood (2014)
| 少年时代:那些夏天,就像青春一样回不来。
这是一部讲述时间概念的电影,它真的足够伟大,即使有的人不那么认同,它久久地徘徊在内心,挥之不去。本片讲述一个男孩从6岁到18岁的成长历程,导演Richard Linklater花了12年时间来完成这部作品。电影仔细真实地描画了小主演Ellar Coltrane的成长过程,及其父母亲各个方面的变化,可以让观众细致入微地体会岁月流逝的痕迹。为了不打扰Ellar Coltrane正常生活,拍摄均在他暑假期间的简短时间内完成。
| 你会用所有爱心与耐心等待孩子们的成长吗?
12年的镜头下,一个男孩儿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电影没有办法去定义和设计,只有任时间流转,让时间自己去打磨一个孩子的每个棱角和细节。就像Linklater用18年时光打造Julie Delpy与Ethan Hawke在“爱在某时”系列电影中的爱情一般,让时间回答所有问题。Linklater抓取了一个真实生命成长过程中最平常个人化而又无从表达普通感受,为这些感受营造了一个跨越12年的情境舞台。我想,时间留给大家的感受就是让孩子们的普通瞬间在频频回首中变得璀璨不朽。
适合年龄段:小学至中学
感动指数:*****
如今,当魔都帝都的高管妈妈在恐慌: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时候,我却想着自己的童年,在草地里抓蚂蚱捕蜻蜓,在露天泳池晒得黢黑,晚上在冰棍儿桶(那时候没有冰箱)里取出化了一半的冰棍放在碗里假装冰激凌吃。那时候,电影还是个奢侈品,偶尔才能看一场。基本到了我读初中的时候,遍地的录像厅才开始普及。现在的孩子们可以每天看到电影,但他们每天不是在各种学习班上就是在去各种学习班的路上,我想他们的夏天是不快乐的。
电影是什么?电影就是一场奇幻的梦。
孩子们是谁?孩子们就是奇幻梦想的集合体。
你我是谁?我们其实就是一条条咸鱼。
![]() |
夏天,要与孩子们一起看电影
05 菊次郎的夏天/菊次郎の夏(1999)
![]() |
“这是一部关于童年的电影,一部关于成长的电影,关于夏天的电影。”人生就像一次旅程,沿途会遇到各种风景,但最后我们都要回归。那个木讷内向又孤独的小男孩叫正南,那个陪着他去找妈妈,逗着他开心,圆孩子一个梦的地痞大叔才叫菊次郎。这部电影的名字告诉我们,陪着你的孩子们开心快乐,你才是那个寻找到童趣和人生意义的菊次郎,这个夏天才属于你,回归快乐的咸鱼。所以这部电影才不叫“正南找妈妈”。孩子的快乐属于夏天,你要做一个守护快乐的菊次郎。
适合年龄段:学龄前
喜剧指数:****
励志指数:***
04 巴黎淘气帮/Le petit Nicolas(2009)
![]() |
“今天一早,我们都兴高采烈到达学校,因为我们要拍班级合影,这会是我们一生珍藏的纪念品” 这是小尼古拉故事(《淘气包小尼古拉》的故事诞生于战后,五十年代的法国)的开篇,这么不经意间咔嚓下来的相片,基色像秋天的银杏叶,是一把触及回忆的门匙。倏然开启,点点滴滴,淘气顽皮,原来都还在那里。无论彼时彼刻我们多么气愤难当,但回望成长岁月,淘气可爱只嫌太短。与孩子们重温这些点滴,是成长最欣慰的回报。
适合年龄段:学龄
喜剧指数:*****
励志指数:***
03 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The Young and Prodigious Spivet(2013)
![]() |
皮埃尔热内的这部富有心机的儿童电影所表现的内容,却不完全是少年的奇特幻想,就像李安的电影少年派一样。但是,热内却用自己的风格诠释了一个天才少年天马行空的旅程。作为成人,不管你信不信这个奇幻的故事都没关系,就像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天才,但当孩子们拥有真正天才般的幻想时,又有几个大人肯完全相信他们会梦想成真呢?世界上有两件事情是无穷的:宇宙和人类的愚蠢;对于前者,我不太了解,但我知道还有第三个无穷,那就是天才的梦想。
适合年龄段:小学
喜剧指数:**
励志指数:****
02 跳出我天地/Billy Elliot (2000/2008)
![]() |
不是所有坚持梦想的孩纸都能成功,但成功的那几个都是死磕过的。这是一个立志成为芭蕾Dancer的成长故事,但Biily是个男孩儿,他的爸爸是个矿工,在男人们喜欢看足球超级联赛的国度里,这种梦想就像一个怪胎,所以Billy在大多数人眼里就是怪胎。电影里有一幕,舞蹈老师让billy带着自己的东西来练习,billy带了一封妈妈去世之前写给他的信,舞蹈老师读了之后说出了一句颇为鸡汤的安慰,She must have been a special woman,而billy说,no, she's just me mum.这就是现实,没有什么特例,我们就是这么普通。所以…有时,不应该抱怨为什么自己运气不好,什么都做不了。
(2008年《Billy Elliot》改编为音乐剧在美国百老汇上演,这部剧不具备所谓成功的音乐剧所必备的元素。没有什么魔法鬼怪,没有杀戮阴谋,没有“适当的裸露”,甚至没有爱情。New York Post发表评论:It was almost like being in love.)
适合年龄段:小学
喜剧指数:***
励志指数:*****
01 少年时代/Boyhood (2014)
![]() |
| 少年时代:那些夏天,就像青春一样回不来。
这是一部讲述时间概念的电影,它真的足够伟大,即使有的人不那么认同,它久久地徘徊在内心,挥之不去。本片讲述一个男孩从6岁到18岁的成长历程,导演Richard Linklater花了12年时间来完成这部作品。电影仔细真实地描画了小主演Ellar Coltrane的成长过程,及其父母亲各个方面的变化,可以让观众细致入微地体会岁月流逝的痕迹。为了不打扰Ellar Coltrane正常生活,拍摄均在他暑假期间的简短时间内完成。
![]() |
| 你会用所有爱心与耐心等待孩子们的成长吗?
12年的镜头下,一个男孩儿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电影没有办法去定义和设计,只有任时间流转,让时间自己去打磨一个孩子的每个棱角和细节。就像Linklater用18年时光打造Julie Delpy与Ethan Hawke在“爱在某时”系列电影中的爱情一般,让时间回答所有问题。Linklater抓取了一个真实生命成长过程中最平常个人化而又无从表达普通感受,为这些感受营造了一个跨越12年的情境舞台。我想,时间留给大家的感受就是让孩子们的普通瞬间在频频回首中变得璀璨不朽。
适合年龄段:小学至中学
感动指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