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List 201707
本月入手5本新书,阅读6本书。
01. 一个人的朝圣
这是一个老人步行去看望即将死去的朋友的故事,耗时87天,走了627英里的路。他坚信在他未到达之前,他的朋友不会死,所以虽然一路充满各种艰难险阻,他还是一路蹒跚地走了下去。
读完这本书,还是有蛮多感悟的,最深切的是如何去宽恕、如何和过去的人事物和解、如何和即将要离开的人告别,书中不过是提供了一种模式而已,我想这些大概是一生都难以为继的功课吧。
关于朝圣,这本书在我去看张扬导演的《冈仁波齐》之前,对此更多的感悟是行走及信仰的力量,我很好奇苦行僧般的行走能为他们找到什么内化的力量,答案我还没有,疑问已经都写在了月初的文章里:我们都在路上寻找什么?
02. 书旅人
这是来自民谣歌手钟立风的阅读及旅行散记,而更多的分享是个人的思考及感悟。整本书看来才发现,作为一个创作者,积累是多么重要的事情,能不停地创作出不俗的作品,各方面知识的汲取也至关重要,所以做好这一点,“江郎才尽”都很难。
特别欣赏钟立风的点,一个是对阅读由衷而长久的热爱,这在上个月参加他的分享会时便亲身领悟到了(分享会阅读及减肥的实况记录:阅读即减肥);一个是他对于阅读和文字的领悟,他说“感受比懂更重要”,他说“作者要躲在作品后面一些”,他说“书途同归”。没有深沉的思考,是不会有如此迷人的见解的,不是吗?
03.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这是我第一次阅读蒋方舟的书。曾经对她的看法是少年成名,肯定有过人之处,大概也有很多苦闷和无奈的地方吧。如今读这一本书,里面不仅有同龄人各色各样被社会捆绑的故事(被绑架的一代),有文人生平的故事(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也有她自己对童年各种关系的思考(审判童年)。
相对应的也让我看到她书写的不同面貌,有对于社会审时度势的思考,关心且同情的姿态很明显;有丰富的阅读及对书写的深度思考;也有诡谲到让人不安的胡思乱想。这本书真的能看出她的使命感和野心来,很期待她更多的作品。
04.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早就应该读这一本关于性侵的小说,却因为怯懦一再耽搁。文章讲述的是房思琪被邻居老师性侵的故事,长达好几年,期间她一直催眠自己去爱老师,她觉得如果是爱,那么老师做什么便都可以,然而她做不到,最后崩溃至疯。与此同时,楼上的姐姐一直在忍受老公酗酒后的暴力,因为爱一次次谅解,却没有换来救赎,最后怀孕的时候被打至流产才死心。
后来看《素媛》,才发现性侵这个社会问题一如校园霸凌,听者悲哀,力量微薄如我们却没有办法去做些什么。越是同情她们的悲剧、哭得声嘶力竭,越是为自己的无能为力深感无奈,也许罪恶的种子还在播种,你我到底能做些什么呢?
也许正如林奕含所说,“当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你所感受的痛苦都是真的,你所感受的美也都是真的”,也许她想说的是世界有肮脏也有美好,不要因为那些丑陋而忽视那些美好,那么亲爱的奕含,你为什么要离开这个世界呢?自你离开之后,世界并没有变得更美好,你会觉得绝望还是通达?
05.恶棍传说
决定读博尔赫斯,并不是脑子发热,我只是很想感受他无边想象力的魅力。而这本《恶棍列传》,一如书名,写了好多个恶棍的故事,但是不一样的是博尔赫斯只选取了几个关键的人生片段来描写,他无意描绘一个人的一生,也无欲去指摘或是评价,仿佛书写也只是为了记录而已。“恶棍当道,但混乱之下空无一物”。
还是会羡慕博尔赫斯的博览群书,也会羡慕他按图索骥的想象空间,但也许我需要读更多的文字,才能了解他更多一些。也许这本书作为第一本,不是良选。
06. 自深深处
这是王尔德在狱中写给他同性伴侣的一封长信。有多长呢?150页,长到都出成了一本书。我曾经问朋友,如果你收到一封150页的信,你会怎么办?他说,我会直接打电话给寄信人,问他有什么事,可见书信的衰落,而我一直想重拾书信的快乐,一再尝试,都没有好的回应。
这封信的前70页都在埋怨,埋怨他的同性伴侣没有足够的想象力,荒淫无度,导致了他现如今的牢狱之灾和宣告破产。后面才慢慢开始探讨信仰,探讨艺术,慢慢讲述自己的心境变化,讲述自己赤子般的谅解,最后再表衷心、相约再见。
人的思想真是反复,也真的是琐碎,我想我还需要多年后重读一次。现在的我还不能理解到底是多深沉的爱才让王尔德愿意往更黑暗的地方去,也许等我懂得什么是爱,再读这本书,会更多感概和领悟吧。
01. 一个人的朝圣
这是一个老人步行去看望即将死去的朋友的故事,耗时87天,走了627英里的路。他坚信在他未到达之前,他的朋友不会死,所以虽然一路充满各种艰难险阻,他还是一路蹒跚地走了下去。
读完这本书,还是有蛮多感悟的,最深切的是如何去宽恕、如何和过去的人事物和解、如何和即将要离开的人告别,书中不过是提供了一种模式而已,我想这些大概是一生都难以为继的功课吧。
关于朝圣,这本书在我去看张扬导演的《冈仁波齐》之前,对此更多的感悟是行走及信仰的力量,我很好奇苦行僧般的行走能为他们找到什么内化的力量,答案我还没有,疑问已经都写在了月初的文章里:我们都在路上寻找什么?
02. 书旅人
这是来自民谣歌手钟立风的阅读及旅行散记,而更多的分享是个人的思考及感悟。整本书看来才发现,作为一个创作者,积累是多么重要的事情,能不停地创作出不俗的作品,各方面知识的汲取也至关重要,所以做好这一点,“江郎才尽”都很难。
特别欣赏钟立风的点,一个是对阅读由衷而长久的热爱,这在上个月参加他的分享会时便亲身领悟到了(分享会阅读及减肥的实况记录:阅读即减肥);一个是他对于阅读和文字的领悟,他说“感受比懂更重要”,他说“作者要躲在作品后面一些”,他说“书途同归”。没有深沉的思考,是不会有如此迷人的见解的,不是吗?
03.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这是我第一次阅读蒋方舟的书。曾经对她的看法是少年成名,肯定有过人之处,大概也有很多苦闷和无奈的地方吧。如今读这一本书,里面不仅有同龄人各色各样被社会捆绑的故事(被绑架的一代),有文人生平的故事(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也有她自己对童年各种关系的思考(审判童年)。
相对应的也让我看到她书写的不同面貌,有对于社会审时度势的思考,关心且同情的姿态很明显;有丰富的阅读及对书写的深度思考;也有诡谲到让人不安的胡思乱想。这本书真的能看出她的使命感和野心来,很期待她更多的作品。
04.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早就应该读这一本关于性侵的小说,却因为怯懦一再耽搁。文章讲述的是房思琪被邻居老师性侵的故事,长达好几年,期间她一直催眠自己去爱老师,她觉得如果是爱,那么老师做什么便都可以,然而她做不到,最后崩溃至疯。与此同时,楼上的姐姐一直在忍受老公酗酒后的暴力,因为爱一次次谅解,却没有换来救赎,最后怀孕的时候被打至流产才死心。
后来看《素媛》,才发现性侵这个社会问题一如校园霸凌,听者悲哀,力量微薄如我们却没有办法去做些什么。越是同情她们的悲剧、哭得声嘶力竭,越是为自己的无能为力深感无奈,也许罪恶的种子还在播种,你我到底能做些什么呢?
也许正如林奕含所说,“当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你所感受的痛苦都是真的,你所感受的美也都是真的”,也许她想说的是世界有肮脏也有美好,不要因为那些丑陋而忽视那些美好,那么亲爱的奕含,你为什么要离开这个世界呢?自你离开之后,世界并没有变得更美好,你会觉得绝望还是通达?
05.恶棍传说
决定读博尔赫斯,并不是脑子发热,我只是很想感受他无边想象力的魅力。而这本《恶棍列传》,一如书名,写了好多个恶棍的故事,但是不一样的是博尔赫斯只选取了几个关键的人生片段来描写,他无意描绘一个人的一生,也无欲去指摘或是评价,仿佛书写也只是为了记录而已。“恶棍当道,但混乱之下空无一物”。
还是会羡慕博尔赫斯的博览群书,也会羡慕他按图索骥的想象空间,但也许我需要读更多的文字,才能了解他更多一些。也许这本书作为第一本,不是良选。
06. 自深深处
这是王尔德在狱中写给他同性伴侣的一封长信。有多长呢?150页,长到都出成了一本书。我曾经问朋友,如果你收到一封150页的信,你会怎么办?他说,我会直接打电话给寄信人,问他有什么事,可见书信的衰落,而我一直想重拾书信的快乐,一再尝试,都没有好的回应。
这封信的前70页都在埋怨,埋怨他的同性伴侣没有足够的想象力,荒淫无度,导致了他现如今的牢狱之灾和宣告破产。后面才慢慢开始探讨信仰,探讨艺术,慢慢讲述自己的心境变化,讲述自己赤子般的谅解,最后再表衷心、相约再见。
人的思想真是反复,也真的是琐碎,我想我还需要多年后重读一次。现在的我还不能理解到底是多深沉的爱才让王尔德愿意往更黑暗的地方去,也许等我懂得什么是爱,再读这本书,会更多感概和领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