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献给反感
深以为,发展是建立在“反感”上面的。因为反感家乡小镇的闭塞,一定挤到大都市。因为反感出租屋的老旧土鳖,一定要按照北欧风格加以改造,因为不屑市侩的日常,弄出一些手账、多肉植物、靠营养液维持的鲜花、欣赏颜料撒泼般的展览来改变生活模样。因为厌倦疲惫和重复,订了国外的旅行滋养终日在城市里劳作的懒惰双腿和无趣的大脑。因为害怕被遗忘,拍下死气沉沉的照片。因为讨厌脏乱差,虽然关注世界是否和平的新闻,虽然张口闭口仁波切,但是还是用社会的三六九等保护私有财产和阶层体面。
因为反感身材的缺点,因为反感性格的弱点,所以要学搭配改变形象,要看一些扯淡起飞的电视剧自我激励或安慰。
真正让人改变的不是什么审美或思考,而是内心深处如月照寒江般的,反感。
无论是那些喊得最欢的“做最好的自己”的一群青春洋溢人士,还是高档社区里拒绝低收入家庭孩子与自家儿女同处一室学习的“很有地位”的中产居民,都靠着最原始的反感达到他们的目的。
“我们要成为那样的人”的背后是“我们不想成为另一种人”。
做一份工作,不是爱公司爱单位,而是讨厌没有钱。
收起那些“喜欢”、“热爱”的废话吧,这深埋于心的反感比所谓的“爱”要真诚而伟大多了。谁也没见过自由是什么样子,但是往往最强大的力量都是为反抗束缚而战斗。反抗陈旧的革命最势不可挡,而高空架楼似的创造理想生活“仅仅是想的挺好”。所有的绝地逢生都是“对死亡的反感”的激发,所有的一鼓作气都因“讨厌失败”而出现。
“热爱、喜欢、兴趣”这些是“精力的永动机”神话,而“反感”是“一切终将归于静止”的物理定律。你假装爱一个城市,当它辜负你、排挤你,你一定会反抗,然后你变得“更好”。并不是城市回报了装模作样的喜爱和情怀,而是你不甘示弱,讨厌当穷鬼罢了。你说理想是登上珠峰顶峰,可是实际上经受恶劣气候考验的是你高价买回的装备,这些静止的东西证明了质量的精良,而你自己,怕冷、怕饿、更害怕孤独。很多人能登顶险峰,好多是由于山坡更危险。
热烈的红色预示喜气洋洋,真正给人安睡之平静是黑夜。而人看久了红色,则会眼花缭乱,心神不宁。
如果你是个面试官,当一个人告诉你,“我来这里的原因,是因为我真的很喜欢”,这一类人,请放狗赶走——注定是成为朝三暮四的渣男或渣女,甩你个搓手不及。
当一个人对体制、他人或者某种事态反感到极致,他会坚定不移,冷酷到底,智商爆表。
正能量这种东西,拿簸箕左一撮右一撮,一扫一大把,最不值钱。
苦思冥想仰你所信,不如做个拈花微笑的大废物,也许到时也就大悟此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