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安迪·沃霍尔的肆意波普人生

前阵子波普艺术家Jeff Koons凭借《气球狗》5840万美元创下了在世艺术家最高拍卖纪录。

有盐君不禁好奇,波普艺术真有这么贵吗?
对于普通人来说,波普艺术又意味着什么呢?

说起波普艺术,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暗指大众的、通俗的、平民化的,而波普艺术家的作品多以各种大众消费品为内容进行创作。
英国画家理查德•汉密尔顿还打给它过这样的标签:“……易忘、低廉、大量生产的性感、骗人的玩意儿,”(有盐君隔着屏幕也能闻到来自这位画家的老坛酸菜味……)

(简而言之,波普艺术是很贴近日常生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再说到波普艺术家,常拿来和Jeff Koons相提并论的要属安迪•沃霍尔。
在波普艺术的萌芽阶段,安迪•沃霍尔就身体力行着波普文化,他说:“我生活的主要关注点是波普的任何事情”。
那么今天有盐君就给大家介绍这位“行也波普,zuo也波普”的艺术家——Andy Warhol(安迪•沃霍尔)。

每个人都能做十五分钟的名人
“In the future, everybody will be famous for 15 minutes”—— Andy Warhol
安迪沃霍尔,波普艺术的杰出代表人物,“包装过”玛丽莲•梦露 、The Velvet Underground 乐队、可口可乐、美元和 Chanel 五号。




很多有名的人和物都和他有关,而他却说,每个人都能做十五分钟的名人。
所以说啊,成名与否,在于你是否会包装自己。
而对于自己的包装和炒作,安迪沃霍尔向来直言不讳:无论你有多棒,如果你不好好推销自己,就甭想被人记住。
在波普的世界里:生活就是艺术,而艺术就是生活
安迪沃霍尔生于美国,从小就爱画画,刚出社会那会儿从事商业广告绘画,每天的工作离不开商业广告插图、橱窗展示、甚至贺卡、名片都有。
幸运的是,安迪沃霍尔在他26岁时,就拿到了美国平面设计学会杰出成就奖。

也许是每天接触的绘画素材太过生活化,安迪沃霍尔也慢慢将绘画的视角投入到日常用品上。
1962年,沃霍尔以32幅《Campbell’s Soup Cans》(金宝罐头汤)系列画作举办了自己的首个波普艺术展。
这组作品将金宝浓汤罐头形象进行丝网印刷,跟当时经济迅猛发展的美国特别搭。


至今这32罐罐头仍在世界现当代美术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打破传统审美,高雅和通俗之间不存在冲突
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摄取了流行文化的特质,并且把它更夸张化了,比如《玛丽莲•梦露》。
沃霍尔以玛丽莲•梦露的头像作为画面的主角,同时还复刻了许多不同色调的梦露。就这么简单粗暴地重复生产,浮夸又新奇。艺评人大卫•鲍登曾以“浮夸、尖利、近于粗俗”来形容的这部作品。

安迪•沃霍尔—史上最ZUO的网红艺术家
本以为波普艺术已经够新潮的了,没想到安迪•沃霍尔在自我包装上却从不敷衍!电影制片、作家、摇滚乐作曲、出版……只要他感兴趣,每个领域都能网红一把。
比如在时装界,满头银发加之怪异的发型,超级瘦的魔鬼身材搭配一身高级黑。最ZUO的时尚外表下拥有着创造性的灵魂。

老佛爷看了都服气的
沃霍尔还在1964年拍摄了一部无声电影——《帝国大厦》。
全片485分钟,却只有一个镜头,从始至终都是帝国大厦,没有一句台词。

很多人都看不懂这部枯燥无聊,还不造算不算电影的电影。
而安迪•沃霍尔却说,他想让人们看到时间流动样子,人们会对电影感到厌倦,真正的生活也是这样。

沃霍尔拍摄的超长无声无聊电影,告诉我们生活是什么。
安迪•沃霍尔出过一本书——《安迪•沃霍尔的哲学》,这也是他的非正式自传,他在书中聊了许多他对待爱情、性、死亡等等的一些看法。
这些内容放到今天来看,依然很新潮。比如他说的:“因为我看待自己的方式,是我想看到的自己。我只为我自己做那些表情。我不会去做那些别人看得到我做的表情。”

艺术家陈丹青在这本书的推荐序中说:“沃霍尔以无辜的自私、病态的天真、备受困扰的好奇心,以及对任何外部信息与内心活动的天然的平等意识,向我们证明什么才是自由和诚实。”

许多人想通过安迪•沃霍尔的作品来了解他的内心,而钻研来钻研去,到底也是看不懂。
对此,安迪•沃霍尔简单一句话回应:“如果你想要知道安迪•沃霍尔的一切,那么只看表面就好了:我的画和电影还有我,那就是我了。没有什么在表面的后面。”

有盐君甚至觉得,安迪•沃霍尔的ZUO并不是任性妄为、无所畏惧,他所传达的生活理念是一种追求个性与独立的生活状态。俗也好,雅也好,坚信自己的生活理念,才能更有态度,更自由。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