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现实还是公平
插班生甲动作很刘华
——女校男生

一次妈妈问我喜欢他什么(向来我听见他的名字没有预兆地被他人脱口而出时都会条件反射地引发一系列内部的生理反应——意识没有防备地下沉,心跳漏掉一拍后,加速赶上),我竟可以面不改色不假思索地说,因为他像刘德华。(回想起来真为我当时的临场反应感到震惊,毕竟我的脑子是被暂时清空的状态,而这个理由那么不经意地脱口而出,好像冥冥之中为了保护我而事先被潜意识准备好了一样)好像这就成了一个很有说服力很肤浅所以也很安全的理由——像刘德华,所以值得喜欢
但其实我觉得他像刘德华是后话了(喜欢他之后的话),可能是偶然瞥见电视上重播刘德华早年一部电影,某一幕似曾相识的感受突然将我戳中,但可能感觉并没有所希望的那么强烈,所以我不记得是哪部电影那一幕了
现实还是公平的,他一边销声匿迹,让我日夜望穿秋水,连捕风捉影的资源都没有,而另一边,刘德华的影音资源层出不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实在可以说声上天待我不薄了,名正言顺地行不通,便特意为我开了一条旁路,奏效咪得咯
倒不是容易满足的个性,得寸进尺是人的天性嘛,但前提是要进尺的余地,他没有给我。
我高中的时候与他同校不同班,唯一好处是他会不定期地出现在我视线内(都要靠我事先搜寻定位下的),于是为了这种不定期慷慨露面,我付出了天天的期待——早操时,体育课时,上厕所的路上,甚至天公作美地交换过一次教室,其他的偶遇可能真的只能服从正态分布了,因为机不可失所以我目不转睛,又害怕与他对焦,所以要努力在他视线范围外目不转睛,我希望自己的眼镜能像照相机,或是苍蝇的复眼般过目不忘,谁知道下一次又要等多久,又要有多天时地利人和,我要靠记下的每一个细节聊以度日,反刍回味,直至下一个机缘巧合的临幸,回想起来实在辛酸而卑微 其实能看的少的可怜,无非是——他今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黄色那件还是蓝色那件,或是突然冒出第三件新衣服,头发有没有剪短,玉佩的挂绳是黑色还是咖啡色,手表是不是时钟表,那黑色眼镜框到底是什么款式,那到底算什么颜色的肤色,难道一点痘痘都没长吗,大概有多高,长相和小时候到底哪里变了,声音哪里变了,他刚刚和那人说了一句什么。。
而每次偶遇的心情毫无美好可言,要形容起来也着实太词穷——不安,不知所措,心慌意乱,抽离(反正我那时的日记来来回回用的就是这些字眼)。。。仿佛在他的审视和判断下,我变得赤身裸体,而且是我自行扒光给他看的那般羞耻,同时我又奢望这一刻能永远定格,尽管我觉得糟糕透顶,仍希望时间被拖长,让我们的生命线再多一点点的交集。。。在这种挣扎的思绪的煎熬下,我还得控制面部表情的平静和不以为然,害怕自己露出马脚,其实反而此地无银三百两
我那时没有手机,没有条件偷拍(也还好没有,被发现就糟了)常常靠去他同学的空间翻阅所有无聊的聚会相册来搜刮他的踪影,比追任何一个明星更费尽心机,但回报却少之又少
但从此,我好像就抓住一只救命稻草,可以拼命在刘德华脸上追踪他的一颦一笑,而且好在这是一种单向的注视(即刘德华本人肯定不会觉得不安啦,又不用费尽心思想着如何不着痕迹地与他多接触),我可以随时暂停,肆意截图,我可以近距离欣赏到他丰富的面部表情,不同穿着或没穿的效果,中英粤甚至更多语言的发音(因为我觉得把声亦都好似),这多多少少算是另一种补偿,不用兴师动众,不用劳烦他本人,不会后患无穷,就像我一直以来喜欢变身为隐形人以便偷窥他的愿望一样,终于低度实现了,假的总好过没有,总算解到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