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可移,故人不变
看过贾导绝大部分作品,内心一直羡慕他可以有一个倾尽才华描述的故乡,我成长于九十年代中期,那时也处在国家变革的时期,每个人都想去远方,仿佛一切充满可能,冥冥之中,就像先人逐水而居,新一代的我,追逐着新的资源,所以并没有从小长大生活的地方,我有时候在思考到底我们这代电影人以后究竟会怎么拍电影,我们没有具体的长久的生活载体,看到这部电影时,发现贾导也在讨论和思考这个问题,如此漫长的时间中发生的故事,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到一起,他说,我们都是时光的浪子,希望我们可以停下脚步,去面对我们经历过的惊涛骇浪的情感世界,那种不可名状的,艺术家又尽力描述的情感世界。 影片分为三部分,不一样的时空,用不一样画幅呈现。第一部分如贾导以往的电影一样充满年代感,一个我从他电影里认识的九十年代的城市,汾阳,如同所有的国内传统内陆城市,她是一个时代人们共有的记忆载体。文峰塔,黄河第九道湾,煤矿……一个城市的标志。开场是1999年一群年轻人为迎接新年准备的充满动感的舞蹈,三位主角出现,女主沈涛,男主张晋生和梁子。一切都是那么具有年代感,年轻美丽的涛用火柴灰画眉,穿红色大衣带绿围巾表演节目,晋生做生意发财买了德国产的桑塔纳轿车,梁子就如那个时代普通的山西城市青年,在煤矿做矿工,涛家开的音响店,背大刀的蓝衣少年……一个充满年代感的环境被营造出来。 在观看时心里一直与贾导以往的作品对比着,与我难以割舍的《站台》和《小武》相比,本片除了片头尾的跳舞配乐和三次出现的叶倩文的《珍重》外,少了很多年代感十足的经典配乐,后发现贾导请了日本的配乐老师,这个讲时光的片中出现了很多日式忧伤宁静的纯音乐配乐,比起早期锐意的个人导演风格,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新的尝试。另外片头交代本片的监制是北野武导演,观片时难免将北野风格带入,片中屡次出现北野蓝,同是两位喜爱的导演,让我有一种奇妙的穿越时空的相遇感。 女青年涛一句俏皮话:“是几何问题还是代数问题?”引出了三人尴尬的“三角关系”,强势的晋生买下梁子工作的不景气的煤矿,与梁子摊牌他对涛的喜欢,两人决裂,梁子丢掉工作。晋生看到梁子和涛亲密,和涛发脾气。讲他们三人的感情故事时,我一直在想,涛到底是不是在装傻?后来明白像所有的女青年一样,她也享受着同是被两人追逐的感觉,沉迷在少女时光的忧伤和浪漫中,最后她在迪厅与晋生抱在一起时,被梁子看到,她鼓起勇气对梁子说:“咱们还是好朋友。”其实选择在涛心里早有定夺,尽管晋生看起来似乎很笨拙,只会一言不发追出去为涛买她随口一提喜欢的碟,尽管梁子似乎更懂女生,为她买做发型的“美发宝”,而结果即在意料之中,又忍不住让人唏嘘。摊牌后,梁子也和涛闹翻了。 晋生和涛真正在一起,他们开着车去河滩,这时涛的狗第一次出现,片中由晋生第一次提出了未来也就是二十年后2014年的样子,片中人似乎可以预料的是狗的死,没想到埋了个巨大的伏笔。年轻的涛像所有的女青年一样,惧怕苍老,这于正处年少的我有种妙不可言的默契。涛在河滩点燃了晋生准备报复梁子的炸药,她用复杂又似乎怅然若失的表情开启了她人生的新篇章。 涛坐火车陪父亲去参加父亲战友的寿宴,途中涛向父亲提出她同晋生的关系,得到默许后她十分开心,一切看起来似乎十分顺利。 晋生和涛拍结婚照时,晋生接到的电话暗示煤炭生意又有回转。涛去找梁子送请柬,路上碰到播种机撞毁,我认为可能是人为的事故,此时政策开始重视保护环境,而这种行为又影响了既得人们眼前的利益,人们就想尽办法阻止损害自己利益的东西,比如这个播种机。这也是片中重点讨论的部分:人与自然的关系。梁子得知他们的婚讯后心灰意冷,扔掉家门钥匙说:“再也不回来了。”此处他和涛对话时所用的是贾导擅用的长镜头,显得气氛安静而压抑。 梁子走时坐着卡车,路过的森林起火,装煤碳的大卡车超载到几近翻车,这都是展示了人们在物质贫瘠时为了利益可以舍弃一切的时代。 涛的孩子出生了,父亲晋生给孩子起名:张到乐,也展示着那个时代大部分人一个追逐金钱,追逐更高生活水平的思维。第一部分完结。 第二部分起始插导演页,《山河故人》出字,做影片部分的区分,2014年,照完集体照的人群中只剩梁子一人,画面到他家中,他正像所有传统中国人一样烧香拜财神,镜头转动,展示着他的生活环境:清贫拥挤的家,有妻,有幼小的孩子。2014年,蓝衣少年已长大,依然扛着他的大刀走着。梁子的境况并不如他当初愤然离开时所想的有个新的人生,造化弄人,他在他乡依然做着矿工,不知是被岁月磨平了棱角,还是年轻时爱人的离开对他打击太大,他在新的工作环境里独来独往,显得很苦闷,他吃药暗示着一些不好的变化正在他身体里发生着,这时人类向自然的过度索要,得到了自然的报复,然而报复的直接对象是工人,不是资本家,大概是注定有人是牺牲者。梁子去看医生,医生让他去大医院检查进一步将不好的暗示明晰,回去路上梁子一直处于栅栏式前景的镜头中,出现一只困在笼中的老虎,逐渐临近的报复,人类何尝不是在自铸牢笼。 梁子带着家人回到汾阳,熟悉又陌生的环境,还如多年前的仿古楼牌地标,梁子用锤子敲开家门的锁,妻子看到多年前促使梁子离家的请柬。梁子已经需要借钱治病了,他去旧时工作的煤矿找以前的工友三明,由于煤价低迷,三明已经改当焊工了,为新的石油资源服务,此处暗示人需要随着时代改变才不会被抛弃,又有新的资源石油值得被人们追逐,人类的利用和寻找是无止境的,也有一种天无绝人之路的意思,而梁子固执的没有找寻新的出路,使他被时代抛弃,成为“故人”带着一种必然性,然而平庸不是错,我们无法指责任何一种选择。从三明那得知张晋生在上海做风投,和涛也离婚了。镜头转到撞机地,多年过去,女人和孩子蹲在路边烧纸,总有人在默默承受着伤痛,这个世界有时候并不是那么有据可循,有常可依。 一个中外结合的婚礼上,涛变成了满身名牌,大方得体的沈总,还是红衣,但已可以看出多年过去岁月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迹。贾导在一次采访里说,电影脸不应是通常意义上漂亮的脸,而是可以承载着情感,岁月,引人探究,共鸣的脸。我想他反复用赵涛当女主也是因为她有这么一张充满故事的脸。梁子妻子将涛约到酒店外,中西合璧的酒店外饰,中国传统的石狮子和裸体雕塑,展示着这一时代人们的审美和追逐。涛回到华丽空旷的家补着旧时的毛衣,已有些苍老的狗出现。 涛去看梁子,两位老友见面已有些生疏尴尬,她给了梁子钥匙,拿回来当年给他的请柬,像是收回了她少女时代满腔的对幸福的向往,独自回家。 回到父亲的家,父亲又准备去参加老友的寿礼,她叮嘱完一切,回到自己家中,一个人用iPad无聊的玩着游戏,父亲在独自祝寿的路上离世,涛真正陷入了孤身一人,半生过去,接二连三的被离开,梁子,丈夫,儿子,父亲,她成为新的“故人”。救护车做黑钱生意,人性的冷漠对应着此时悲痛欲绝的涛,她叫回同父亲生活在上海的儿子到乐,一身洋装的儿子,与生母生疏,涛固执的给儿子带上黑纱,强迫儿子接受旧的风俗,她哭的伤心,儿子却一脸茫然。年岁逼近,我们又何尝没有“落伍”,被被抛弃的一天,当这天来临,我们都是痛苦的坚守,直到被生活一点点蚕食,遗忘。并不是努力活着就不会被遗忘,被遗忘是宿命,既然注定要这样,只能愿自己坚强的活着。 儿子同上海继母亲热的聊着要去的澳洲,涛听到时先是不可置信,再是愤怒,直到看到儿子在外多彩生活的照片,涛开始妥协,认为晋生是更适合给孩子好环境的人,晋生的确是努力适应时代的人,改名字为皮特,改更赚钱的生意,从汾阳搬到上海再去澳洲,这么努力着,可是衰老和被遗忘依旧是躲不开的宿命,这么想,人生就没什么输赢可言了。 儿子带好被涛拽掉的方巾,涛的狗穿着她改的旧时毛衣,涛抽烟,被儿子阻止,年幼的他还不懂人世间有如此多的艰辛难以释怀,但母亲微笑的听了他的话,眼神温柔复杂。 人这么短暂的一生,拼了命的活,大概是短于世间万物的寿命,所以制造出更短命的东西,电子产品。涛给儿子包麦穗饺子,带儿子坐慢悠悠的火车,用她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陪伴儿子,坐慢车,时间还是飞快,但是一程一程慢车,涛和孩子的相处更近了,分别时车站里响起的叶倩文的《珍重》,又何尝不是一个母亲的心。成为“故人”时,涛做出了她全部的努力,有限的陪伴,给儿子家里的钥匙,总有些东西,永垂不朽。 第三部分开始,时间在2025年,澳洲,张艾嘉扮演的米娅坐着电车出场,到乐已长成少年,米娅教着一群亚裔模样的孩子中文,谈笑间提到了美元贬值等一些未来世界的信息,问到母亲时,到乐嬉皮笑脸的说自己没有母亲。年老的张晋生和一群老人说着家乡话,提到往事2014年因为国内反腐出国。晋生的桌上还是摆着老家的酒,枪,雪茄,显示了他身外异国的不安。迷失的一代到乐捧着更新的电子产品与父亲并无多言,父亲依旧说着家乡话,而到乐只会说英文。所有人面对不得不被遗忘时,都是固执,痛苦的,以前的梁子,涛是这样,晋生也是这样,换种方式说,某种行为,以为是超前,可能换种时间就是落伍。到乐当服务生,送外卖,送到米娅老师家,他对老师不自觉的靠近实质是源于一种所有人对母亲内心深处的本我的依赖。他们在学习中文时放音乐放到叶倩文的《珍重》,到乐似曾相识的音乐,他依旧不愿提起自己的母亲,他觉得人大概可以同机器一样,不愿记起的就可以忘记。餐厅里,到乐看到米娅和丈夫商议离婚,展现了他们疏离的婚姻关系,凸显那个时代人们内心的孤独,到乐到米娅家做客,并不多问,坚持脑子可以说删除就删除,但他还不明白,人与机器的不同之处就是人本身复杂的情感。 到乐跟父亲谈话需要米娅翻译父子间冷漠疏离的关系,父亲对陌生人防备的态度,认为儿子没有大学文凭就无法工作都显得他已与时代脱节。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太容易被替代了,母亲可能是说服自己,证明我们活过的唯一凭证,到乐以为自己忘了,其实都被潜意识记着,他反复给米娅提到的“似曾相识”,也验证了米娅说的“没有前世,生活只是不断的重复,所以你觉得熟悉。”看到这里,我有些泪目,人们不会被完全陌生的东西打动,为它思考,大部分人对世间一切的爱与孤独感同身受。 长大后的到乐也开始抽烟了,他已经开始领略生活的无常,他和米娅一起坐直升机观景,他激动的亲吻了米娅,米娅回吻了他,两人发生关系,到乐和米娅给对方说起自己在异乡的母亲,两人袒露内心,如米娅说的“牵挂是爱最痛苦的部分”,“只有在感受疼的时候,才能感受到爱”,两人决定去看自己的母亲。机场发生一些尴尬让米娅看到两人间不可跨越的距离和到乐的犹豫,到乐在对要不要回家踌躇时,米娅说:“不是所有的东西都会被时间摧毁”,澳洲翻涌不尽的波涛像到乐心海深处的母亲涛一样,并不是一无所有,并不是没有家,有母亲的地方就是家,生殖是你与这个世界的联系。“自由是你的。”旧时美人张艾嘉留给这个迷失的孩子和观众最后一句话,转身离去。尽其一生,人生无悔。 涛独自在家包着饺子,孤身半生,欣慰的是,狗还陪在她身边,又是一个冬天,涛走出家门,雪地里,她微笑着,独身一人在文峰塔前跳舞,如迎接新世纪一样,迎接生命中的每一个春天。生活对于每个人都是崭新的过程,在这其中,除了活着,还有忽略的情感,有对未来的猜测。而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