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生证”取消之后
三个多月前,我在妇幼保健院的档口建档,被工作人员问到一个问题:“有没有《计划生育服务证》?”
“什么是《计划生育服务证》?”这显然是一个我首次听到的名词。
“就是服务证啊?没有证不能报销的!”
考虑到身后排着的长队,仓促之间我赶忙点头让走自费,赶紧付费走人。没想到,这个“计划生育服务证”会给我带来多大的麻烦。
(一)第一回合:《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我在著名的移民城市S市工作。入职时太过匆忙,以至于一直没有把户口的事情放在心上。就这样,在人户跨省分离了很长时间内,一直也没有遇上什么问题。岂料一旦碰上问题,便是了不得的麻烦。
当我第二次遭遇到“计划生育服务证”的时候,已经是三个月后准备申请产假的时候了。单位人事处的同事在电话里听说我要请产假之后,第一个问题就是:“你的《计划生育服务证》呢?”
“我们没有这个证。”
“那么《计划生育证明》呢?”这是另一个我没有听过的东西。
“我们也没有……”
“那可不行,”同事说得斩钉截铁,“要办理产假,必须有《计划生育证明》,或者《计划生育服务证》。没有这个东西,非但没法请产假,你也没法走社保报销啊。”
“这两个东西是一样的吗?”
“应该不是一样的,但最好两个都能有。”
还不等挂上电话,我就开始在百度上搜索有关《计划生育服务证》和《计划生育证明》这两个重要文件的办理办法了。依据百度的说法,像我这样非本省户籍的育龄妇女,是不能办理《计划生育服务证》的,却可以到所在地的社会服务中心办理《计划生育证明》。但如果在百度上搜索如何办理《计划生育证明》时,却被告知,必须凭着 《计划生育服务证》或《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才可以办理。可问题就在于,我已经不可能办理本省的《计划生育服务证》,那看来唯一的救命稻草,就是要先弄到一张《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于是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搞清楚以下两件事情:1、我所在地区的社区服务中心在哪里;2、如何搞到我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显然《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是个麻烦,据说必须回到户籍所在地办理。我在慌乱之中打电话给父母,恳请他们有空帮我到户籍所在居委会办理一下这个所谓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从未离开过家乡的父母也是头一遭听说这个东西,不过好在我家附近的居委会里,有一个我爸当年“麻友”的老婆,那位“麻友”老婆信誓旦旦地告诉我爸:“明天上午你来,我给你搞定!”看来这个证件已经不是问题了。
查找社区服务中心就更加容易了,我在网上搜索了不到五分钟,就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去距离我居住地最近的那个社区服务中心就好了。为了确保一切顺利,我即刻给距离居所不到两公里的社区服务中心A打了电话,在等候对方午休结束之后,服务中心A的工作人员很有礼貌地回答我:这里可以办理,只要带齐证件和证明怀孕的B超复印件即可。
到这里,我以为,在经历了一个中午加一个下午紧锣密鼓的操作之后,终于可以放宽心了。岂料此时的我,实在太过天真地错估了事情的复杂程度。
第二天上午,我还在回笼觉中,被我妈一个电话唤醒。接起后,老妈上气不接下气地问:“你要办理的那个是《流动人口婚育证明》还是《准生证》?”
我听了完全摸不着问题的边际在哪里:“这两个有区别吗?”
“哎呀,这两个当然不一样了,我帮你说,现在魔都市已经取消了《准生证》,所以其实也没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这个东西了!放开二胎了嘛!”
“那怎么办?!”我不禁着急起来。
“你先别急,”我妈安慰我道,“虽然现在我们这边没有统一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但是居委会可以给你另外开一个同等效力的证明,你看行不行?”
我怎么知道行不行呢?唉,没法,只好先试试。“那好吧,你先帮我办一份那个同等效力的证明,我回头再打电话去社区服务站问问。”
托顺丰快递的福,第二天上午我便收到了电话中提到的那个所谓“同等效力的证明”,只见抬头写着“魔都市公民生育情况证明”,内容写道:
xxx,女,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户籍地址:魔都市x区xx路x弄x号xxx室,居住地址:S市xxx街道xxxxx路xx号。初婚,未生育或未收养过子女(生育子女零个,收养子女零个)。
看起来倒有模有样。既然文件到手,今天就跑一趟社区服务站吧,趁早解决掉这个《计划生育证明》也好。
(二)第二回合:社区服务中心在哪里?
取到那张代替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魔都市公民生育情况证明》的当天下午,我和老公便直赴之前电话联系过的社区服务中心A。这个社区服务中心A坐落在一个城中村当中,正如天底下所有的城中村那样,从门口一条仅容两人通过的小道走进村中,一路上尽是犬吠和排风机的声音。奇怪的是,顺着手机地图导航走到接近社区服务中心的地方,道路竟一下子豁然开朗起来,只见一条宽敞的水门汀直道引领着我们一步步走向社区服务中心的所在。不久,一个转弯之后,一幢在城中村中鹤立鸡群的建筑出现在眼前,从外墙来看,根本无法想象此地乃是坐落在一片城中村当中。顺沿着围墙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语向前望去,便看到了社区服务中心A的门牌。
老公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我们之前都没有料想到,这个基层单位的建筑,居然气派如斯。走进社区服务中心,大堂被分成了左、右两个办事区域,我们很快锁定了右侧的办事区域正是办理计划生育事务的地方。这个社区服务中心的计划生育办事柜台被放在了大堂中,柜台后面坐着大约8名职员,我们急忙拿着材料冲向柜台,柜台职员却很不满地指着边上一台叫号机让我们先取号。可我们环顾四周,并没有看到有排队的人。此时已接近中午,取号机却显示我们是当天上午第9个来办理计生事务的群众。我和老公面面相觑,心中都在想同一个问题:大约这柜台后面的职员,每天只需要服务1到2个人,一天的工作量就已经达标了?
因为并没有什么人排在我们前头,取号也不过是走个流程,刚把号牌拿在手中,耳边就响起了号牌上的数字报号。给我们办事的职员取了材料,粗粗扫了一眼,问道:“《计划生育服务证》呢?”
“是这样的,我是外地户籍,所以没有《计划生育服务证》。”
“你是本省的吗?”
“哦,不是。”
“你老公的户口也在外省?”
“他……倒好像是本省的。”
“那让你老公去办呀。”
这倒是头一回听说!原来只要夫妻任何一方在省内有户籍,便可办理《计划生育服务证》。我仍旧不依不饶地想要争取一下,毕竟都已经拜托家中老母给弄出了那张可以代替《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魔都市公民生育情况证明》,此时用不上的话,心里总有点过意不去。我继续问:“可是我们有《魔都市公民生育情况证明》,这个是不是可以当做《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来用呢?我看到办事流程上说,这个证明也可以办理《计划生育证明》的。”
那位职员详细地看了我递给她的这份《魔都市公民生育情况证明》,充满疑虑地说:“我们没有接收过这样的证明。要么是小蓝本的《计划生育服务证》,要么是《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对啊,我也知道是这样。可是魔都已经取消了准生证,也不再开过去的那种《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了,一律用现在这个《公民生育情况证明》取代原先准生证的功能了。”
我说的这一席话看来难倒了那位职员,从她的脸色来看,她对如此复杂的证件情势也很不开心。过了一会儿,她叫来了柜台后面的另一个职员,看起来像是她的领导。而这位领导好像也是头一回接触到我所递交的这个证件,一下子也陷入了困惑当中。
“你有没有本地的居住证?”那位“领导”忽然开口问道。
“没有,难道还需要居住证吗?”
“最好也要有……”“领导”继续翻看着我递交的材料,“你住在什么地方?”
“我住在xxxx地址。”
“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好像不归我们管啊!”“领导”似乎一下子松了一口气,大约是意识到,我这个麻烦的“烫手山芋”本来就不该由他们来接手。她拿起身边的电话通讯簿,迅速地翻到某一页,指着上面的另一个社区服务中心B的电话号码说:“你居住的地方应该去这个地方办,有事你打电话给他们吧!你这个我们办不了。”
“可是……”眼见那位“领导”说完就要走,我又开始着急了,“那么我们这些证件可以办理《计划生育证明》吗?”
“那我就不好说了,”“领导”扔下这句话,“但最好你让你老公去弄一个《计划生育服务证》,否则我们没法做的。”
于是,一天忙碌下来,我们又回到了问题的原点——《计划生育服务证》。
(三)第三回合:一孩生育登记
悻悻然地从社区服务中心A回来,我和老公心里都很不是滋味。反思之余,我们觉得,还是事先没有对办证流程调查得足够详尽。我们又打通了社区服务中心B的联系电话,在确认了居住地归属他们管辖之后,又详细地询问了办理《计划生育证明》所需要的材料。对方表示,办理《计划生育证明》必须有以下证件:《计划生育服务证》、B超复印单、结婚证、户口本和身份证的原件及复印件。我们还特地询问了,外省户口的女方在户籍所在地开具等同于《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文件是否可以办理《计划生育证明》。对方在确认之后,回答说:假如只有女方开具了这种性质的证明,最好男方的婚育情况也能出示一张来自户籍所在地的证明。并且,为了确保办事顺利,对方还建议我们所有材料都最好复印一份带来。
老公在来到本省求学时一同将户口转到学校的集体户口,学校位于距离S室三小时车程的G市。虽然往返两地很辛苦,但是为了办成产假和社保,也为了让孩子出生后不至于沦为黑户,这一趟是奔波是逃不掉了。我们事先也做了自以为很充分的调查,然而第二天老公到学校所在居委时,居委会阿姨却让老公先去办理“一孩生育服务登记”,否则那个重要的《计划生育服务证》也是万万办不下来的。
我们有一次困惑了起来,“一孩生育登记”显然又是一个我们闻所未闻的东西。但或许我们还是足够幸运的,本省刚开通了网上办理“一孩生育登记”的业务。身为行动派,我即刻在网上办事大厅完成了注册、登录、申请等一系列事务。可实际上所谓的“网上办理”,也不过是省去了跑去柜台递交材料的工夫,在递交材料和最终审批通过之间的那3-5天的办事周期,是无论如何也省不掉的。
此时老公的耐心已经快被耗尽了。在我的劝说之下,我让他先去办理男方的《婚育情况证明》,至于“一孩生育登记”这件事,等个几天也就办好了。所幸,这个临时冒出来的“一孩生育登记”没有再给我们惹出新的麻烦。
但《计划生育服务证》仍旧是个不怎么“友善”的东西。
就在老公拿着所有需要的证件及复印件,来到他户籍所在地的社区想要办理《计划生育服务证》时,柜台上的办事人员又一次拒绝了我们的申请。原因倒也足够简单和荒诞。因为老公的户口是学校集体户口,而他的身份仍旧是学生,根据G市本地的计划生育规定,G市学生不能办理《计划生育服务证》。此时老公已经出离愤怒了。他认为这是G市对本地学生的公然歧视。但是愤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没有《计划生育服务证》,我们怎么才能办理出最重要的《计划生育证明》呢?
所以问题的关键已经暴露得很充分了:非但我户籍所在地与我的工作所在地的计划生育政策相去甚远,就连同省内的G市和S市,也有着不同的计划生育规定。我本以为跨省办事已经足够艰难,却完全没想到,省内跨不同地区办事,有时比跨省更难。因为当材料涉及夫妻二人、而其中一人拥有省内户籍时,办事机构会优先考虑拥有省内户口的那个人,而比较不愿意触及非本省户籍所带来的一系列行政上的麻烦。这就导致了当本省内部不同地区政策存在冲突时,会比跨省情况下更加的无解。我们忽然感到,“省”是一个庞大而无形的框架,但在具体行政事务的展开上,它什么都做不了。
万般无奈之下我们开始求助父母,父母听了也同样感到万般无奈。我妈是个急性子,她始终想不通,为什么分明都放开二胎了,甚至都已经取消了“准生证”,为什么生个孩子还会遭遇计划生育这档子事。我安慰她说:S市是个移民城市,移民的生育问题难以管控,你怎么知道这人在S市生孩子之前,在老家的婚育情况呢?前不久S市的四胞胎不就是个例子嘛!但我们一致认为,G市不给学生开具《计划生育服务证》是绝对的恶政。
商量下来也没有什么结果。最终我们决心赌一把,带着所有已经办好的证件,直接奔赴我所在居住地的社区服务中心B,看看是否有可能弄出那个《计划生育证明》来。从“道理”上说,我们的证件已经足够齐备:男方和女方都有了婚育情况的证明,一孩登记也已经完成,我还带着可以充当《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文件。但是我们又深深地知道这样一个真理:对于行政而言,本质上是没有“道理”可言的。
(四)第四回合:与《计划生育证明》死磕
在老公奔波数日回到S市的第二天,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我们来到了与之电话沟通数次的社区服务中心B。
与外表财大气粗的社区服务中心A不同,社区服务中心B要低调得多,尽管两个中心的冷气,都开得足足的。我们怀抱着一半的希望,把材料交过去,办事的小哥翻览了材料之后,仍旧问出了那个我们已经被问过无数遍的问题:“怎么没有《计划生育服务证》?”
我据实回答说,我是省外户口,而老公户口所在的G市不予给学生户口开具《计划生育服务证》,于是小哥手上拿到的,已经是我们跑遍各处所能办理到的所有材料了。
小哥听过,面无表情地表示,他需要向G市那边核实这个情况。几通电话核实下来,一切如我们所言。小哥又说,这事他做不了主,必须请示他的上级,也就是街道办的计生专员。偏偏在这时,小哥的上级正好不在办公室,请示只好不了了之。仍不愿意就此放弃的我们开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跟他讲述前前后后办理证件花了多少心力,又跟他解释现有材料完全可以证明我们夫妻俩初婚初育、没有任何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地方。小哥不为所动:“我都理解你们。可是我们的规定很死,所有材料都要拍照、备案,缺少一个都不行。”
近乎绝望之下打电话找妈妈诉苦。我妈劝我,说了以下这些话:
“哎呀,办事就是这样的啦!小鬼难缠!”
“要不你哭给他们看?或者直接找他们领导?反正你挺着肚子,求情更有说服力呀!”
“这种时候就要打人情牌!你去找他们领导,一哭二闹也行,你们都太斯文了,搞不定这种基层办事的。”
……
听得我心里更咋呼了。正当我们打算收拾包裹回家,小哥面前的电话响了,看着他“嗯嗯”几声之后,小哥招呼我们回来:“领导说可以办!”却始终一脸不动声色。
就这样可以办了?我们都有点不太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火速取出包内的所有证件,然后小哥让我们填表、签字,他让我们干什么,我们一切照办,兴奋地几乎握不住笔。短短几分钟之后,我们终于拿到了那份期待已久的《计划生育证明》。上面除了计生证编号之外,最重要的只有下面这两句话:
婚姻状况:双方初婚
计生情况:政策内一胎
这是我开始办证以来最期待的一张证,也是我见过最没有内涵的一张证。可就是为了它,我们奔波了整整一个多月,省内、省外的三地,均留下了我们的婚育情况记录。
而这一切都发生在生育逐渐放开、“准生证”已经取消了的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