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斗孤儿”引发舆论风波 贫困儿童该何去何从
一、事件陈述
2017年7月21日,一段被描述为“格斗孤儿”在铁笼中搏击的视频引发了舆论热议。视频中2个失去双亲的凉山孩子被成都一家格斗俱乐部收养,平时练习综合格斗,还偶尔参加商业演出。
之后,北青报记者从成都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了解到,公安部门已经介入调查,民政部门会根据调查结果再确定进一步救助措施。成都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称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开展相应工作。
二、意见格局
【相关说法】
恩波格斗俱乐部朱光辉:网上流传的视频系误读,俱乐部收养的孩子没有参加任何商业活动,视频中的场景是当时孩子参加的一项表演活动,俱乐部也没有收取任何出场费。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也请了老师来上课,俱乐部方已经向公安机关提供了相应材料。
凉山孤儿小吾:想留在这里,如果回家的话,可能只能干苦活吧。
【官方回应】
成都市教育局宣教处:教育部门无权干涉格斗俱乐部,应由民政方面来进行调查。而因为孩子来自凉山,如违反义务教育规定,应由凉山州教育部门追究相关责任。工作人员同时表示,如果孩子需要在成都上学,需要办理居住证等相关手续,符合条件可以入学。
凉山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这些未成年人将被带回凉山,安排他们重返学校。
【媒体动向】
【网民观点】
1.支持俱乐部,给孩子一条出路
@ZZzzzzz0zzzzzZZ:是,你们每天吹着空调,刷着微博,锦衣玉食,当然不能理解留守儿童的心酸,这个俱乐部给了他们希望。你们动动指头就想去毁灭掉。
@以后我要当村长:至少有条出路,不然干嘛去?去跟着乞丐混?还好有计划生育,不然这样的孩子多的数不清,而圣母们只会BB从不干实事儿。
2.反对俱乐部做法,利用孩子赚钱
@_飞翔的荷兰人_:练拳没有问题,疑点只在于有没有组织儿童间的搏击比赛,并以此盈利。
@买么Mymall:[摊手]没利用孩子赚钱?谁信?反正我不信
3.还有部分网友持其他看法
@南蛮荒地:没什么好说的,只希望能给他们上点文化课,懂点知识!
@骨头咯吱响:教孩子音乐、足球、篮球确实不会被说,这样的个人运动,成为明星的毕竟只是极少数,一旦这些孩子长大后没法子凭格斗养活自己,那些喊着歧视格斗运动的人可曾想过,这些孩子会靠自己的“本事”做什么?
【人群关注】
数据显示,本次舆情事件30-39岁人群占54%,为此次舆情的主要人群,其次40-49岁人群占27%,20-29岁人群占14%,事件关注的人群大多为20-50岁不等,由此看出舆情被大多青年家庭所关注,这也极大引导舆论的发展方向。
三、舆情观察
本次舆情事件由于涉及到留守儿童,并与“格斗”这种高危险运动相关,因此引发了舆论激烈的探讨。一方面,因格斗运动相比其他体育竞技更危险,而参与格斗训练的大多是未成年人,,部分网民认为该俱乐部是利用孩子牟取暴利;另一方面,因涉及未成年人较多,而本应在接受国家义务教育的年龄却沦为每天吃饭、睡觉、训练三点一线的“机器人”,网民情绪点被触发。
其次在媒体曝光格斗儿童后,成都教育部门称,无权干涉格斗俱乐部,应由民政方面来进行相关调查。而孩子来自凉山,如果孩子户籍仍在凉山的话,如违反义务教育规定,应由凉山州教育局部门追究相关责任。如此推诿回应恐怕会适得其反,实属不聪明。
此次舆情事件最引人关注的是:第一,恩波俱乐部的“收养”是否合规,是否具备相关资质,他的收养“淘汰制”方式是否合法?第二,“格斗孤儿”及那些贫困儿童能顺利上学吗?面对这些考验性的问题,政府如何落实?
事实上,本次舆论的焦点不是格斗,而是孩子们的归属,格斗,不应该是孩子们唯一的选择。这一个个严峻的问题正考验着政府。目前,该事件舆情持续发酵,公安机关已对该事件介入调查。
2017年7月21日,一段被描述为“格斗孤儿”在铁笼中搏击的视频引发了舆论热议。视频中2个失去双亲的凉山孩子被成都一家格斗俱乐部收养,平时练习综合格斗,还偶尔参加商业演出。
![]() |
之后,北青报记者从成都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了解到,公安部门已经介入调查,民政部门会根据调查结果再确定进一步救助措施。成都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称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开展相应工作。
二、意见格局
【相关说法】
恩波格斗俱乐部朱光辉:网上流传的视频系误读,俱乐部收养的孩子没有参加任何商业活动,视频中的场景是当时孩子参加的一项表演活动,俱乐部也没有收取任何出场费。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也请了老师来上课,俱乐部方已经向公安机关提供了相应材料。
凉山孤儿小吾:想留在这里,如果回家的话,可能只能干苦活吧。
【官方回应】
成都市教育局宣教处:教育部门无权干涉格斗俱乐部,应由民政方面来进行调查。而因为孩子来自凉山,如违反义务教育规定,应由凉山州教育部门追究相关责任。工作人员同时表示,如果孩子需要在成都上学,需要办理居住证等相关手续,符合条件可以入学。
凉山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这些未成年人将被带回凉山,安排他们重返学校。
【媒体动向】
![]() |
【网民观点】
1.支持俱乐部,给孩子一条出路
![]() |
@ZZzzzzz0zzzzzZZ:是,你们每天吹着空调,刷着微博,锦衣玉食,当然不能理解留守儿童的心酸,这个俱乐部给了他们希望。你们动动指头就想去毁灭掉。
@以后我要当村长:至少有条出路,不然干嘛去?去跟着乞丐混?还好有计划生育,不然这样的孩子多的数不清,而圣母们只会BB从不干实事儿。
2.反对俱乐部做法,利用孩子赚钱
![]() |
@_飞翔的荷兰人_:练拳没有问题,疑点只在于有没有组织儿童间的搏击比赛,并以此盈利。
@买么Mymall:[摊手]没利用孩子赚钱?谁信?反正我不信
3.还有部分网友持其他看法
![]() |
@南蛮荒地:没什么好说的,只希望能给他们上点文化课,懂点知识!
@骨头咯吱响:教孩子音乐、足球、篮球确实不会被说,这样的个人运动,成为明星的毕竟只是极少数,一旦这些孩子长大后没法子凭格斗养活自己,那些喊着歧视格斗运动的人可曾想过,这些孩子会靠自己的“本事”做什么?
【人群关注】
![]() |
数据显示,本次舆情事件30-39岁人群占54%,为此次舆情的主要人群,其次40-49岁人群占27%,20-29岁人群占14%,事件关注的人群大多为20-50岁不等,由此看出舆情被大多青年家庭所关注,这也极大引导舆论的发展方向。
三、舆情观察
本次舆情事件由于涉及到留守儿童,并与“格斗”这种高危险运动相关,因此引发了舆论激烈的探讨。一方面,因格斗运动相比其他体育竞技更危险,而参与格斗训练的大多是未成年人,,部分网民认为该俱乐部是利用孩子牟取暴利;另一方面,因涉及未成年人较多,而本应在接受国家义务教育的年龄却沦为每天吃饭、睡觉、训练三点一线的“机器人”,网民情绪点被触发。
其次在媒体曝光格斗儿童后,成都教育部门称,无权干涉格斗俱乐部,应由民政方面来进行相关调查。而孩子来自凉山,如果孩子户籍仍在凉山的话,如违反义务教育规定,应由凉山州教育局部门追究相关责任。如此推诿回应恐怕会适得其反,实属不聪明。
此次舆情事件最引人关注的是:第一,恩波俱乐部的“收养”是否合规,是否具备相关资质,他的收养“淘汰制”方式是否合法?第二,“格斗孤儿”及那些贫困儿童能顺利上学吗?面对这些考验性的问题,政府如何落实?
事实上,本次舆论的焦点不是格斗,而是孩子们的归属,格斗,不应该是孩子们唯一的选择。这一个个严峻的问题正考验着政府。目前,该事件舆情持续发酵,公安机关已对该事件介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