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积居奇的心理要不得
维也纳爱乐乐团将在金秋十月访沪。作为当今世界乐坛的两大顶级乐团之一,维也纳爱乐10月24、25日两场访沪音乐会的票立刻成了乐迷们抢购的热点。东方艺术中心6月23日开票当日,两场音乐会190张80元低价票瞬间在网上与售票处一抢而空。帮我网上订票的友人即时告知,80元票之后,从400起售。刚想下单,一眨眼400元票也没了。只在微信中讨论了几句,800元票也一抢而空。有朋友开玩笑:别犹豫了,快去抢1200元的票。 移动支付与网购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娱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走在了世界的前面。因此,对网络抢票的“迅雷不及掩耳”我能够理解。然而,我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80元的票后面,不是通常的180元、280元,而是直接跳到了400元?400元后更是一大跨,直接翻倍跳到了800元。1200元之后升到1600元。随后又是一大跨,暴涨到2400、2800元。票价之间的落差之大让人目瞪口呆。 记得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沪上较好的古典音乐演出场所只有上海大剧院,来访的世界名家名团也不是很多,于是,一旦有名家名团光临申城基本上都落户在大剧院演出,紧接着票价奇高的现象便出现了。尽管被乐迷和业界有识之士诟病了无数次,但大剧院“我自岿然不动”,个中缘由不难明白,没有竞争对手必然造成垄断。然而,随着东方艺术中心的落成、音乐厅的平移成功和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问世,随着世界名家名团的到访演出日益增多、访演频率的加快加密,这种垄断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名家名团音乐会的票价在向理性回归。 可是,此次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再度访沪,犹如一面照妖镜,照出了我们过去似曾相识的一些丑陋东西。君不见,主办方一边借助媒体炒作所谓出售80元公益票的新闻,为自己的商业行为蒙上一层温情脉脉的道德面纱,博足眼球;一边却一转身“大变脸”,取消80元之后的几档中低价票,狠斩乐迷没商量。在高雅音乐会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年代,有关方面敢于这样做,不可谓算计得不精明:维也纳爱乐乐团的超高名牌效应,就是一件待价而沽的稀缺商品,不愁卖不出好价钱。这样的算计也许成功了,但不客气地说,透露出的却是囤积居奇的奸商心理。 在商言商,古典音乐的演出经销商自然也是要赚钱的。然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赚钱的同时最好不要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而既想赚大钱,又要往自己脸上贴金,那就更要不得了。
(此系本人原创作品,未经授权或许可,不得转载,否则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