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起袖子,做个梦吧!--------江南溜达
2月,踏上了开往南方的火车。窗外的颜色由枯黄渐变成绿色,窗外的景象由大山变成了湖泊,让我觉得终于从一个赤膊的大汉,变成了一个温柔的姑娘。 没有思想,没有逻辑,胡乱的码上一些字,温习自己还没变老的记忆。


从陕西商洛上来一家三口,他们是去杭州打工的,说一年才能回家一次,年轻的父母带着一个小孩子,看上去好辛苦。我都能想到他们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是怎样边带孩子边挣钱的。

火车上的另一个小伙子,一会儿在妈妈身上趴会儿,一会儿下地走走,来打发一段对他来讲好无聊的时光。我拿起手机的时候他正好看我,一脸的淳朴。

复古的火车站,就像电影“致青春”里面郑薇去上学的那个火车站。 伴着杭州铁路局的轻音乐(火车上播过周杰伦歌曲的轻音乐、将爱情进行到底的轻音乐,还有赵雷的成都等),我们来到了江南。 一、杭州---西湖 第一次去杭州,来到西湖,看到远处的山丘和建筑,若隐若现的融为一体,粉先生轻轻碰了碰我,指向远处,说:“你看!像不像一幅水墨画!”


采3斤绿芽才能炒出1斤的茶叶,其间,还要经历太阳爆晒、高温烫手等种种考验,采回来先用机器炒70%,再用手工炒,直到全干。阿姨还给我们看了炒茶的机器和给采茶工的草帽和雨衣。我深知了采茶的不易。 图片 在南方,大部分老年人都是这样走在街上的,我只拍了一对。想起一句话: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玫瑰 在北方,好多老年人都是一前一后走的,如果这样走,路人总会趴在同行人的耳朵上悄悄地说一句:“你看,这肯定不是两口子”。其实,爱,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 图片 本来以为去到杭州会看到我心中的江南美女,可是杭州那么大的城市也全是一张张网红脸。在西湖边儿上的休息椅上,对着手机抿抿嘴、摆弄摆弄头发,不知道是在自拍还是在直播。大概人都是喜欢张贴自己的吧!打扮成最光鲜的模样吸引每一个陌生人的赞许。 她们喜欢穿羽绒服,然后,光腿穿一条打底裤,对,光腿。然后露出自己认为好看的脚踝。旁边的男朋友拉着她们瑟瑟发抖的手,我觉得,应该拉着她们的脚踝,这样她们才不会瑟瑟发抖。 图片 西湖边上,妈妈吹泡泡,爸爸在一旁给孩子照相。孩子沉寂在美丽的泡泡里,旧的泡泡消逝后,孩子又把目光转向妈妈手里出泡泡的圆孔处。泡泡转瞬即逝,幸好父母的爱不是。也只有父母的爱,永远都不会消逝(我把她的父母裁掉了,因为游人太多,背景太乱)。 二、杭州---馒头山社区 为了感受杭州的市井生活,第二天,我们来到了馒头山社区。社区位于凤凰山脚下,在这里可以找到老杭州的感觉。当年的皇城腹地,如今的市井人家,还夹杂着现代感十足的创意园。密集的老房子,站在你家阳台能望到他家屋顶。这里的原住民很多,大都自顾自的过着日子,你看,或不看,我都在这里。该晒被子晒被子,该拨水拨水,该打牌打牌,该吃面吃面,该唠嗑唠嗑。不会因为你拍几张照片就过来围观,更不会因为担心你的镜头拍下了什么就草草避开。又一处市井气息浓厚的所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他们是这样洗衣服的: 一个水泥洗衣板,固定在一个水泥台子上,旁边一口井,男人从井里取水,女孩把衣服涂上肥皂在水泥搓衣板上洗。这应该是公用的,附近几家人都会来这里洗衣服。 图片 家家户户门口都晾着衣服,不论是什么衣服,也都挂在外面,而且挂得很高,他们一定是有别的工具才会挂到那么高。觉得这些衣服很有意思,所以举起相机拍了下来。看到这张照片想起一句台词:“小伙子,要不要进来洗个头?”坏笑 图片 这位洗猪肺的女人看到我们拿着相机,便用杭州普通话一脸愤青的对我们说:“你们多拍拍啊!你们看看我们这环境,冬天要冷死嘚!”用右手背扶了扶眼镜接着说,“你们一会进屋拍拍,满地都是狗屎的呦!你们拍完就能上钱江晚报的哦!”我们站在一边看着她,点头。过了几秒钟,她问我们:“你们在杭州哪里工作啊?”我俩互相看看,说,我们是来旅游的。她停止手中的工作,抬起头,“你们是来旅游的啊?来旅游不去西湖来我们这里干什么?从哪里来的啊?”我说,从内蒙。她的脸从愤青变成了惊愕,“从蒙古啊?好远哝!你们那里没有我们这里好吧?我们不上班每个月政府都给3600!很清闲嘚!是受国家保护的地区!不过,再过三年就要拆了,虽然会给一大笔钱,但我们不愿意走哦,都住习惯了,环境好,依山傍水嘚!那边就是凤凰山!”我们顺着她手的方向看去,没看到山,可能是房子挡着了,但我看到了她们的自豪与骄傲。 图片 拍到一只狗狗,那个女人说的满地都是狗屎,是不是就是你的哦 图片 随处可见的腊鱼腊肉,完全不忌讳和内衣放在一起。右下角还有一个摄像头,是怕小偷偷走内衣呢还是腊鱼腊肉呢? 图片 住在屋子里的树 图片 从凤凰山上下来的老太太 图片 图片 从村子里出来,走到小街道,看到这样圆柱体的东西,上面冒着白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小店里放着酒坛,我猜应该是蒸馏出酒的容器。 图片 接着路过一个小餐馆,肚子实在太饿,便走进去吃饭。给我们点菜的是个小学生,很可爱的小伙子,我们看菜单的10秒内,他能火箭般的速度冲到院子里和小伙伴吵吵两句又能火箭般的速度回来,然后认真的写菜单。我猜他以后一定不会和我一样具有“社恐症”。 图片 出来旅行吃的最便宜的一顿饭。鱼香肉丝13元,米饭1元一大盆。 图片 路口的两位老太太 图片 走向下坡路的老太太,不对,应该是向下坡走的老太太,这里全是老人,这里的老人很长寿。祝这里的老人们长命百岁,祝所有的父母都长命百岁。 图片 我是仰拍的,他家在高一点的位置,多么悠闲的生活。 图片 快要出村了,遇到“森系杂货铺”。人家村里的杂货铺都是“森系”的,好羡慕。就连狗狗也是“红配绿,好美丽”的森系服装。 三、杭州---南宋御街 从馒头山出来,坐了三、四站的公交,来到了南宋御街,杭州人称她为“闹街”,因为都是外地人在这里卖假货。这是那位卖龙井茶的阿姨说的。卖假货也还是要看看的,不然又要被人说为“看破红尘了”。 图片 “儿子,快去假装在那洗手,爸爸给你照个相!” 图片 图片 于是就有了这些假装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小朋友摆pose。不过他们一看就是玩儿ipad的脸。 图片 旅游景点经常会看到给人画像的人。艺术和商业能融为一体吗?艺术本身就是一个“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事物。绘画、雕刻也好,文学艺术也罢,都会有人说好,同时也有人说坏;有人欣赏,也有人不理不睬。但是,当他们的文章挣不到稿费、当他们的雕刻无人理解、当他们的绘画无人问津,他们也会为了如何填饱肚皮而忧愁,为晚上何处栖身而痛苦。所以,还是画一些老百姓“认可”的作品吧!毕竟可以解决根本问题。 图片 “武大郎饼”,首先被众多的游客吸引了,仔细一看是卖饼的人和他的招牌一模一样啊!老板太有创意了。 图片少 “武大郎”忧郁了,不知道是因为顾客少了,还是媳妇跟人跑了。 图片 活着这回事,本来是如此单纯。 图片 吹糖人儿。男人面前有一个小盒子,盒子下方有一半圆形开口木圆笼,里面有一小炭炉,炉上有一个盛着麦芽糖溶化为糖稀的铁容器。来买的大部分是小孩子。男人先把一小块糖搓圆,接着用食指蘸少量淀粉,在糖上挖个小坑,收紧外头,顺势一拉,再将糖弹断,迅速用嘴吹气,边吹边捏。这样,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糖人就做成了。会一门手艺可真好! 图片 好像是菠萝饭。卖小吃的生意永远都是最好的。 四、上海---田子坊 图片 “百家姓”。今年好像流行这个,很多地方都有,老妈的名正好在这些姓里,我买了一个,送给了老爸。 图片 小伙子给情侣剪情侣头像,小伙子一直低着头,不说话,很安静的样子。丝毫没有留意到已经被我拍了好几张。 图片 时光是记忆的橡皮 五、浙江---嘉善---西塘 西塘古镇一直是我心心念念的地方,相比北方,西塘更加安静和柔软。水乡的黑瓦、白墙、绿水,也不过是三种颜色,不妖娆,也不多彩。太多的日子我们奔波于生活,喧嚣于闹市,为了别人高兴而高兴,为了别人烦恼而烦恼,把自己迷失在纷扰的尘世。到了江南,千年的古镇给了我们片刻的安静,让我们找到了内心中最原始的向往。让我撸起袖子,做个梦吧! 图片 在嘉善南等去嘉善的公交,两只猫呼吸着湿润的空气,望着来往的行人,就像这里的居民----静谧的“慢生活”。 图片 进入景区,看到一只 慵懒的狗。 图片 古镇的门 图片 这个门上缺一只老人的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钱塘人家 图片 乌篷船 图片 总要起一些不同的名字,才能吸引到客人。 图片 图片 爱情就像剥洋葱,总有一层会让你流泪。一个咖啡馆门前的花坛里卧着两只猫咪 图片 从来不吃臭豆腐 图片 图片 拥有快乐,才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 图片 当地的孩子 图片 傍晚的西塘 六、苏州---山塘街 图片 图片 山塘街的人太多,赶紧躲进了周边老百姓的居住环境弱 图片 图片 苏州民宿的日常 图片 夕阳下的江南 图片 真亦假时假亦真 假亦真时真亦假 图片 相似的人适合一起欢闹,互补的人适合一起变老。 图片 想起了童年的小卖部,不同的是,曾经的电视播放的是“还珠格格”。 七、景区门口 图片 图片 每个景区门口都有各种做生意的人, 有卖矿泉水的,有卖新鲜水果的,还有“扒耳朵”的,挖掘自身的每一个“才艺细胞”来养家糊口,值得尊敬。 图片 虎丘入口 ,没有游客过来的时候,两位“孙大圣”在边上站着,有游客的时候,他们便做出孙悟空的动作,挠挠头、转转金箍棒,但几乎没有游客与他们拍照问津。我刚开始以为是要做广告或是宣传什么东西,定睛看了一会儿才知道其实只是景区请来招揽游客的演员。 我举起想起相机,想拍一下表达工作辛苦的纪实特写,但这位大圣发现了我,给我认真的摆了一个造型。 图片 虎丘门口卖自拍杆的老人,10块一个,卖完手里的所有,也不够买张门票的。他在为儿子还贷款吗?这种精神,值得尊敬。 图片 这张照片里,我看到的是孩子无辜眼神。想到在一本书上看到的一句话,孔融提出过这样的观点:父母对孩子没有恩典,因为父母在没有通知孩子的前提下就把孩子生了下来,所以,父母应该对孩子抱有一份愧疚感。 愿她,在这段无法返航的旅程里,能做一个她想成为的人。 最后,伴着呼铁局的“荷塘月色”、“套马的汉子”回到了大包头。 工作太忙,时隔半年才又捡起来写完。